一年佳節惟立春元夕并在一日亦盛事也燈火笙簧處處有之斗城且爾況京都乎追想舊游成一詩聊攄鬰鬰 其三
試聽樓頭報幾更,暗塵漸歇夜方清。
但知貪賞千家月,不問滯留三里城。
延得簪纓還洞府,移將星斗下瑤京。
道心與俗元無礙,感耳何嫌下俚聲。
試聽樓頭報幾更,暗塵漸歇夜方清。
但知貪賞千家月,不問滯留三里城。
延得簪纓還洞府,移將星斗下瑤京。
道心與俗元無礙,感耳何嫌下俚聲。
試著聽聽樓頭報了幾更,路上飛揚的塵土漸漸停歇,夜晚方才顯得清幽。只知道貪婪地欣賞千家萬戶上空的明月,卻不去過問自己滯留在這小小的城中。仿佛能邀請達官貴人回到仙洞,又好似把星辰移到了華麗的京城。修道之心與世俗原本沒有妨礙,聽到那通俗的歌聲又何必嫌棄呢。
幾更:古代把夜晚分為五更,幾更即指夜間的某個時辰。
暗塵:指路上飛揚的塵土。
三里城:指規模較小的城。
簪纓:本指古代達官貴人的冠飾,這里代指達官貴人。
洞府:神話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瑤京:華麗的京城。
道心:指修道之心。
下俚聲:指通俗的民間歌曲。
從詩題可知,立春和元夕在同一天是難得的盛事,各地熱鬧非凡。詩人可能在斗城(規模較小的城)看到這樣的景象,追想舊時在京都的游歷,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詩人或許處于滯留他鄉的狀態,但節日的熱鬧讓他心境有所轉變。
這首詩主旨在于描繪節日夜晚的熱鬧景象,展現詩人超脫的心境。其特點是將現實與想象結合,語言平實卻意境豐富。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能反映當時的節日習俗和文人的心態。
車遙遙,馬朅朅。不知何人始作車,長與人間載離別。回風吹起羅帳塵,低頭旨殺作車人。
樹杪躋攀石磴懸,手扶藜杖出風煙。東分遼海千重嶺,北盡沙場萬里天。秋草征夫烽堠外,夕陽歸鳥戍樓邊。時看白骨成悲感,為憶嫖姚戰伐年。
獰獰虎豹守天關,月殿蟾宮不可攀。歸路春風無限好,一聲啼鳥破青山。
窗戶青紅竹里開,竹深無地著塵埃。山移閬花千峰出,水接銀河一道回。釀酒每留賓客醉,賦詩重許老夫來。暖風遲日春如海,隨意何妨坐綠苔。
叢林職似驚群雁,供給情如反哺烏。梅蕊犯寒持缽去,山茶出屋得歸無。
澄湖瀠繞越王城,十里湖光似鏡平。怪得寒濤何處起,前山無數亂松聲。
老火丹田熱欲吹,不妨冰雪重提攜。金多不用千頭橘,刀割無嫌三藏梨。
過黃平瀘水,蟠胸千鶴,湔夢千篁。路南拜石千林走,憑誰搗、月窟千霜。桂海奇文,摩圍新志,鑄丹曾采芝房。風帆無恙,墨妙托長康。又溪痕、綠透詩囊。年年餐玉髓,化瑤峰萬朵,獨迸云光。丈室空花,仙壇寶鼎,洞中香飯誤劉郎。游蹤詭、頻經嶺曲,詫遇非常。夜郎。邛笮難忘。霞絲億兆,泫朝露清蒼。九天殘局投壺戲,銀虬爛、密抖雄芒。左浸蠡波,長庚杯酒,到來盡變荒唐。江山百怪,役鬼有神方。陋相如、越巂冉駹。浮生三兩屐,但掀翻金馬,踏遍瞿塘。霞客重尋,釣鰲終返,問伊何日戒歸裝。勞凝待、巴蒙坐話,剪燭西窗。
門前歌舞斗分朋,一室清風冷欲冰。不把琉璃閑照佛,始知無盡本無燈。
木節疏疏葉漸繁,果奴千樹沒人看。年來不管浮生計,睡足東窗日幾竿。
仙人喜作狡獪事,幻此溪聲成雨聲。我聽以心非以耳,是溪是雨本分明。
姑蘇右浙會,園榭森相望。之子脫名鎖,自主無何鄉。虛堂布遺經,周孔之文章。靜齋播風雅,弦音日洋洋。吮毫濯曲溪,泚墨散芳塘。抱琴獨登臺,望山閒涉岡。釣渚閱游泳,竹路排青蒼。亭幽小勺迥,紅白相低昂。予此謝病歸,旅吳歲月長。常聞君園勝,欲往兩足僵。開緘味題詠,恍若披圖詳。吾聞玉川子,破屋洛之陽。東野廢官守,止坐叢瀨傍。豈如吾子樂,游息藹有方。朝廷日清明,百官良弛張。子既難其進,論撰亦有光。退之謂子厚,窮久道益強。文辭燁垂后,將相未可當。窮愁乃著書,心志能渾剛。倘來奚足恤,令名期自將。
脩巖如長廊,下有流泉注。山中古仙人,步月自來去。
三十年來只用兵,蒲輪才始聘賢英。已將藥石除危疾,政要文章致太平。天子飛龍方啟運,華陽歸馬豈無程。會須先下山東詔,癃老思觀德化成。
北里共持菖歜酒,南翁未解木綿裘。臼波青嶂三吳地,怪雨肓風五月秋。揮淚幾時朝鳳闕,招魂何處覓龍舟。海榴一點紅如火,時序催人共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