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居
野居富薪炭,一煖敵重裘。
雖無四方味,魚鱉亦易求。
古人愛山林,豈為口腹謀。
簞瓢顏不臞,樂道固無憂。
野居富薪炭,一煖敵重裘。
雖無四方味,魚鱉亦易求。
古人愛山林,豈為口腹謀。
簞瓢顏不臞,樂道固無憂。
在郊野居住有豐富的柴炭,一份溫暖能抵得上厚重的皮衣。雖然沒有各地的美味,但魚鱉也容易獲取。古人喜愛山林,難道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欲嗎?顏回吃著簡陋的食物卻不消瘦,樂于奉行自己的信念本來就沒有憂愁。
富:豐富。
煖:同“暖”。
敵:抵得上。
重裘:厚重的皮衣。
四方味:各地的美味。
簞瓢:指顏回生活清苦,以簞盛飯,以瓢飲水。
臞(qú):消瘦。
樂道:樂于奉行自己的信念。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的內容可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一種厭倦塵世紛擾,向往簡單寧靜生活的心境下創作此詩。當時社會或許存在追名逐利、生活奢靡之風,詩人通過此詩表達自己的人生態度。
這首詩主旨是宣揚安貧樂道的生活理念。其突出特點是語言樸實,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古代文人對精神追求的重視,有一定的文化價值。
荒山遠水放輕舠,頓雨顛風戒弊袍。五六月馀鄉問絕,二千里外客心勞。樹間烏鵲聲頻好,天上麒麟格自高。獨有武夷看未了,野人寄語壓香醪。
西風吹葉到階前,落地猶為病眼妍。陌上相逢前日事,匆忙曾未致纏綿。
誰有鴻魚報遠音?一窗無恨映湖云,春紅落了落秋英。敗月疲鞍人半老,小衾溫枕夢猶新,兩間回首短長亭。
宛轉瀛洲希幔坡,?蜷玉蝀歷銀河。廣寒遙見空中殿,太液新添雨后波。云捲紅妝千步障,風吹璚蓋萬年柯。泰平見說宸游慶,馳道青青長薜蘿。
水陸花無數,南枝愛殺人。遙持一杯酒,江上酹花神。
白溝河水逝東奔,燕馬南來河水渾。原草百年殷戰血,陰風半夜斗游魂。明堂又喜朝元后,率土空教哭圣孫。回首漫憐方正學,茫茫青史不堪論。
火蛾市里珠論斗,面繭筵中芡滿盤。猶記薰風初作穟,不知春雪解成團。圓疑藻井重光漏,美在靈砂一粒丹。食罷鄉心渺無賴,江樓燈月好誰看。
船下驚灘浪政喧,花汀水退走沙痕。一峰忽自云端出,只見孤尖不見根。
鳳膺龍脊渥洼姿,正是奚官得意時。野老步行身自穩,詔書新下不教騎。
炊煙生處是柴關,只隔前溪半里山。偶展《漢書》隨意讀,不教牛角掛空還。
棲碧亭空鎖翠慰,詩成人世已俱非。墨池水暖鵝誰換,華表云間鶴自歸。樓倚仲宣休作賦,碑思叔子故沾衣。古來陳跡知多少,立馬西風又落暉。
只說暫違去,如何竟不來。莫非多契合,從是久徘徊。笑傲風前榻,歌停月下杯。卻憂鱸正美,歸興又將催。
歌梁塵未斷,舞袖影方閒。落月窺珠鏡,青春暗玉顏。為云歸峽里,竊藥去人間。安得招?術,姍姍步幄還。
微雪初消月半池,籬邊遙見兩三枝。清香傳得天心在,未許尋常草木知。
輕霜臨菊月,細雨似梅天。莫道春隨風雨過,化工昨夜到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