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子師朝路為小人無禮去國再來婺女 其二
庭下棠陰七換秋,去思遺愛滿東州。
當年父老留大尹,今日兒童迎細侯。
久別雙溪勞夢想,重來八詠識風流。
故人再此相逢地,曉出衡門失舊愁。
庭下棠陰七換秋,去思遺愛滿東州。
當年父老留大尹,今日兒童迎細侯。
久別雙溪勞夢想,重來八詠識風流。
故人再此相逢地,曉出衡門失舊愁。
庭院下的棠梨樹影歷經七個春秋更迭,您離去后百姓的思念與您留下的仁愛遍布東州。當年父老鄉親挽留您這位賢明長官,如今孩童們迎接您這位好官歸來。長久離別雙溪讓我常常在夢里想念,如今您重來八詠樓更顯風采風流。老友在此處再次相逢,清晨走出簡陋的柴門,舊日的愁緒都消散了。
棠陰:典出《詩經·甘棠》,后常用來稱頌地方官的惠政。七換秋:指經過了七年。
去思遺愛:指官員離任后,百姓對他的思念和他留下的仁愛。東州:泛指地方。
大尹:對縣官的尊稱。
細侯:漢郭伋,字細侯,有德政,受到百姓愛戴,此處借指韓子師。
雙溪:水名,在今浙江金華,此處代指婺女(今浙江金華)。
八詠:指八詠樓,在金華,是當地名勝。
衡門:橫木為門,指簡陋的房屋。
韓子師在朝為官時遭小人無禮對待而離開京城,后再次來到婺女。詩人與韓子師是故交,在其再次來婺女時寫下此詩,可能當時婺女百姓對韓子師之前的治理十分認可,詩人也為老友歸來感到高興。
此詩主旨是贊美韓子師的惠政,表達老友重逢的喜悅。其特點是用典恰當,情感真摯。在文學上雖無突出創新,但以質樸之筆記錄了一段人事往來,具有一定的生活和歷史價值。
盤谷紆千轉,欹巖矗萬層。賈馀堪一往,乘興更誰能。歲盡木葉脫,天高霜氣凌。時聞有鳳嘯,或者是孫登。
誰說仙人好住樓,道心如水意如秋。窗中十里湖光冷,林外千峰月色幽。今夜不教天入夢,當時已見海無漚。抱襟獨坐寒更迥,白眼碧霄兩不收。
嘯是海來歌是鶯,不關利也不關名。管它謬種抑良種,自有詩潮涌性情。
不掛羊裘系短蓬,煙波何處覓行蹤。湘山湘水應無際,君在白云知幾重。
故園今日海棠開,夢入江西錦繡堆。萬物皆春人獨老,一年過社燕方回。似青如白天濃淡,欲墮還飛絮往來。無那風光餐不得,遣詩招入翠瓊杯。竹邊臺榭水邊亭,不要人隨只獨行。乍暖柳條無氣力,淡晴花影不分明。一番過雨來幽徑,無數新禽有喜聲。只欠翠紗紅映肉,兩年寒食負先生。
萬流歸巨浸,千里有雄關。不見屠龍手,空過打虎山。
霜風秋月映樓明,寡鶴偏棲中夜驚。月下徘徊顧別影,風前凄斷送離聲。離聲一去斷還續,別響時來疏復促。聊看遠客贈綾紋,彌怨閑宵雅琴曲。恒思昔日稻粱恩,理翮整翰上君軒。獨舞輕飛向吳市,孤鳴清唳出雷門。王子吹笙忽相值,自覺飄飄云里駛。一舉千里未能歸,惟有田饒解深意。
臥病京華客,塵緣種種輕。共誰傾蓋舊,之子逼人清。筆倒三江水,詩專五字城。白頭聽諷誦,渾覺黑絲生。
流水獨吟花徑,好山重約云門。茶甌疏竹孤寺,桐角斜陽遠村。
突兀南山萬仞青,饜觀山頂白云生。今朝訪道五峰去,卻向白云生處行。
客有乘驄白玉羈,從天六傳下諸夷。昆池水習三千艦,益部霜驅五月師。飛檄春農歸耒耜,停車夜壘散旌旗。甘泉實已垂南顧,尺羽能令奏計遲。
何處春光好,襄陽刺史家。池香新漲雨,林密暗藏花。杖屨通三徑,圖書散幾車。幽人美良夜,河漢忽西斜。
一門父子全忠孝,祗今獨數廬陵趙。喬木千章湖水濱,諸峰羅立三山嶠。前年昭代急賢良,五色聯翩鳳凰詔。趙侯靜者嗜煙霞,說著功名輒頭掉。公車星火促嚴程,江海茫茫玉京窎。奇材固合充棟梁,至寶終須貢廊廟。乘濤直下五千里,閶闔云晴見初召。圣主從容賜顏色,善道咨諏洞微妙。外將大任托藩垣,內擬超遷列樞要。趙侯稽首再陳乞,昧死金鋪致辭峭。一官泮奐得所欲,模范裁成志思劭。三春教鐸振儒林,文聲奕奕開光耀。二郎萬里奉晨昏,歸日叮嚀往來紹。弟行既復兄何如,呼奴便秣追風驃。楚雨千秋湘水祠,秦云萬古咸陽徼。酆鎬西風拂鬢寒,峨岷夜月懸心悄。關山愁見落花飛,客枕哀聞斷猿叫。不圖采玉昆崙頂,豈若尋源武陵竅。猗嗟趙侯萬事足,如此賢郎誠克肖。馬融帳下老萊衣,白首能無極歡笑。送君不盡憶君情,瑤琴切切孤鸞調。新詩錦軸遍須題,別酒離筵莫停釂。飄飄鴻鵠起天隅,六合清風蕩煩歊。
著眼山中茗具幽,自應題品屬名流。身經宿火三千劫,骨透清風一段秋。錐不入尖摶土密,鬼難施巧織筠稠。若窮衣缽傳來處,直自銷金象九州。
青嶂環碧空,吾廬山色中。三峰橫秀氣,五嶺郁穹窿。野色搖春日,秋云度晚風。平生饒幽意,于此慰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