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壬辰呈翰林院請補外
微臣官蟻虱,無力報乾坤。政爾廣文館,何如神武門。世情三峽險,歸夢五湖昏。朝市山林上,無非荷國恩。萬里家書到,催歸未得歸。山妻愁掩袂,稚子病牽衣。客舍園林僻,官曹簿領(lǐng)稀。清時鴛鷺滿,容得一鷗飛。索米長安市,光陰電影移。酒尊貧不飲,藥裹病相隨。憤激櫻桃賦,凄涼苜蓿詩。臣心清似水,暮夜有天知。
微臣官蟻虱,無力報乾坤。政爾廣文館,何如神武門。世情三峽險,歸夢五湖昏。朝市山林上,無非荷國恩。萬里家書到,催歸未得歸。山妻愁掩袂,稚子病牽衣。客舍園林僻,官曹簿領(lǐng)稀。清時鴛鷺滿,容得一鷗飛。索米長安市,光陰電影移。酒尊貧不飲,藥裹病相隨。憤激櫻桃賦,凄涼苜蓿詩。臣心清似水,暮夜有天知。
東寺花幢梵聲起,馬蹄逸矣平章死。千秋遺恨泣韶顏,一片清泠橋下水。
段家九葉擅雄才,親為梁王百戰(zhàn)來。已見紅軍歸蜀道,俄聞玉女降秦臺。
秦臺明月夜當(dāng)午,燭暗雙花聞笑語。蒼山嵐暖郁朝云,洱海波春蒸暮雨。
雨云暮暮復(fù)朝朝,翠被濃香夢不消。甲帳健兒橫鐵笛,丁簾侍女按璚簫。
甲帳丁簾行樂地,魚腹有人傳錦字。鴛鴦獨宿亦無憀,屏帷春雨悲捐棄。
七星關(guān)外認歸程,舊侶難忘故劍情。孤坐肉屏聽鐵立,果然小別抵三生。
碧雞金馬無傳箭,重來祇為新婚戀。方幸蛾眉百歲齊,誰知雀膽中宵變。
愿共雙飛返故林,夜深苦口說丁寧。可憐兒女更番動,爭奈英雄不肯聽。
來朝聞變驚魂碎,黃泉雖誓身難代。佛塔煙中哭鬼雄,蟂磯心事真無奈。
云片波潾吊影孤,雁門夢斷泣嗚嗚。從臣更惜楊淵海,靈草難尋押不蘆。
西師重襲仍難制,呼救空勞走書幣。虎子難堪此日言,狙公應(yīng)悔當(dāng)年計。
已卜天心眷建康,眼看走死笑梁王。菜坪華岫知何處,春草殘墓吊夕陽。
玉案山平險難控,花暗銀棱亦如夢。南征望重潁川侯,不容故事依唐宋。
祇有僧奴志不移,復(fù)仇心事托題詩。至今金齒江山外,尚有烏蠻說繡旗。
過龍井山數(shù)里,溪色澄然迎面,九溪之北流也。溪發(fā)源于楊梅塢。余之溯溪,則自龍井始。
溪流道萬山中,山不峭而塹,踵趾錯互,蒼碧莫辨途徑。沿溪取道,東瞥西匿,前若有阻而旋得路。水之未入溪號皆曰澗。澗以十八,數(shù)倍于九也。
余遇澗即止。過澗之水,必有大石亙其流。水石沖激,蒲藻交舞。溪身廣四五尺,淺者沮洳,由草中行;其稍深者,雖渟蓄猶見沙石。
其山多茶樹,多楓葉,多松。過小石橋,向安理寺路,石猶詭異。春籜始解,攢動巖頂,如老人晞發(fā)。怪石折迭,隱起山腹,若櫥,若幾,若函書狀。即林表望之,滃然帶云氣。杜鵑作花,點綴山路;巖日翳吐。出山已亭午矣。
時光緒己亥三月六日。同游者達縣吳小村、長樂高鳳岐、錢塘邵伯?。
不留宿孽累兒孫,不向情田種愛根。綺語早除名士習(xí),畫樓寧負美人恩。
世惟解事方循分,行果知難敢放言。心折竹溪名父子,從他閩洛溯淵源。
行人不忍過連昌,杰閣依然聳佛香。委命園林拼國帑,甘心骨肉聽權(quán)珰。
鬼兵動后無完局,藩鎮(zhèn)基成始下場。回望瀛臺朱闕里,紅橋斷處水風(fēng)涼。
生髑髏,生髑髏,眶陷頤縮如狝猴。痰聲來,嗽聲續(xù),黔到指頭疲到足。
汗?jié)n眉心淚注目,逆氣轆轤轉(zhuǎn)心腹。溺泄便溏沾被褥,明明有鬼加鉗梏。
斗然眼見芙蓉膏,一時神妙窮秋毫。對燈抽吸才幾轉(zhuǎn),意氣直躡青云高。
驟如危病脫,手足均靈活。問君乍奚啼,猶如地獄沈泥犁。
問君今奚笑,不圖為樂如斯妙。煙癮之苦說難了,縱情多半由年少。
或從夜話耽銀燈,燒煙同臥談興增。或從春院講酬應(yīng),到頭善果菩提證。
或從醉后解宿醒,誤卻金剛不壞身。或從小病代方藥,轉(zhuǎn)教痼疾膏肓作。
凡此皆言受病始,再言收局難堪矣。富貴人居安樂窩,日斜未起如沈疴。
無論大事誤軍國,兒孫踵武將如何。何況尋常百姓家,那能馀身耽煙霞。
藍縷求人人驚倒,時時注目如防盜。生路將窮死路來,手頭已乏心頭好。
計今惟有開煙局,煙歸官賣加鉗束。無奈官中重稅金,禍根深陷牢人心。
寸心私祝戒煙會,救護神州休陸沈。
朦朧睡起。綠暗紅稀初夏矣。乍換羅裳。整罷云鬟倚繡床。
雨晴深院。柳外雛鶯新學(xué)囀。竹徑風(fēng)來。吹落桐花點碧苔。
天地本無際,南北竟誰分?樓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難論。卻似長江萬里,忽有孤山兩點,點破水晶盆。為借鞭霆力,驅(qū)去附昆侖。 望淮陰,兵冶處,儼然存。看來天意,止欠士雅與劉琨。三拊當(dāng)時頑石,喚醒隆中一老,細與酌芳尊。孟夏正須雨,一洗北塵昏。
少年意氣,腦燕兵胡革錄,虜王區(qū)脫。眼底朦朧,腹中空洞,不著曹劉元白。聞道殊科八中,也要彩盧連擲。收拾盡,到如今但有,寸心如鐵。 天付,真奇特。口靜神充,雙眼胡僧碧。楚國離騷,唐朝詞學(xué),未信芳塵□歇。結(jié)取佳人香佩,截斷兒曹綺舌。歸去也,且斕斑戲彩,好春長日。
敦煌城南山鳴沙,中有大泉古渥洼。后人好古渾不識,但從形似名月牙。
或為語言偶相類,聽隨世俗訛傳訛。我稽志乘分兩處,古碑何地重摩挲?
參戎馬公偏好道,茸修古廟山之阿。約日驅(qū)車同訪勝,一泓清漪月鉤斜。
堆沙四面風(fēng)卷起,人來坐墜寂無嘩。忽聞沙里殷殷響,聲似漁陽鼓摻過。
人道神靈不可測,英物未許人搜羅。漢武當(dāng)年產(chǎn)天馬,萬晨沙場戰(zhàn)馬多。
何如今日成陳跡,沙不揚塵水不波。渥洼渥洼是與否,我還作我鳴沙山下月牙歌。
渤澥東南界,西北倚昆崙。當(dāng)時推步,但知宇內(nèi)有乾坤。
午夜風(fēng)輪微轉(zhuǎn),駕我浮空泛景,一息過天垠。俯視人間世,渺渺聚漚塵。
挽天吳,摩海若,吐還吞。寧用計年,八十陽九又三陰。
要自白榆星外,直至黑流沙底,山與澤俱平。不論初末度,一色界如銀。
今日不知明日事,人情反覆似車輪。我今自是飄萍客,更向長亭作主人。
云雷天塹,金湯地險,名藩自古皋蘭。營屯繡錯,山形米聚,喉襟百二秦關(guān)。鏖戰(zhàn)血猶殷。見陣云冷落,時有雕盤。靜塞樓頭曉月,依舊玉弓彎。 看看,定遠西還。有元戎閫命,上將齋壇。區(qū)脫晝空,兜零夕舉,甘泉又報平安。吹笛虎牙閑。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招取英靈毅魄,長繞賀蘭山。
余生中條王官五老之下,長侍先人西觀太華,迤邐東游洛,因避地家焉。如女幾、烏權(quán)、白馬諸峰固已厭登,飽經(jīng)窮極幽深矣。革代以來,自雁門逾代嶺之北,風(fēng)壤陡異,多山而阻,色往往如死灰,凡草木亦無粹容。嘗切慨嘆南北之分,何限此一嶺,地脈遽斷,絕不相屬如是邪?
越既,留滯居延,吾友渾源劉京叔嘗以詩來,盛稱其鄉(xiāng)泉石林麓之勝。渾源實居代北,余始而疑之。雖然,吾友著書立言蘄信于天下后世者,必非夸言之也,獨恨未嘗一游焉。
今年夏,因赴試武川,歸道渾水,修謁于玉峰先生魏公,公野服蕭然,見余于前軒。語未周浹,驟及是邦諸山,若南山,若柏山,業(yè)已游矣。惟龍山為絕勝,姑缺,慈以須諸文士同之,子幸來,殊可喜。乃選日為具,拉諸賓友騎自治城西南行十余里抵山下。
山無麓。乍入谷,未有奇。沿溪曲折行數(shù)里,草木漸秀潤。山竦出,嶄然露芒角,水聲鏘然嗚兩峰間,心始異之。
又盤山行十許里,四山忽合,若拱而提環(huán)而衛(wèi)者。嘉木奇卉被之,蔥茜濃郁。風(fēng)自木杪起,紛披震蕩,山與木若相顧而墜者,使人神駭目眩。
又行數(shù)里,得泉之泓澄渟溜者焉,洑出石罅,激而為迅流者焉。陰木蔭其顛,幽草繚其趾。賓欲休,咸曰:“莫此地為宜。”即下馬,披草踞石列坐。諸生瀹觴以進,酒數(shù)行,客有指其西大石曰:“此可識。”因命余,余乃援筆,書凡游者名氏及游之歲月而去。
又行十許里,大抵一峰一盤,一溪一曲,山勢益奇峭,樹木益多,杉、檜、栝、柏,而無他凡木也。溪花種種,金間玉錯,芬香入鼻,幽遠可愛。木蘿松鬣,人衣袖。
又縈紆行數(shù)里,得岡之高遽,陟而上,馬力殆不能勝。行茂林下,又五里,兩嶺若岐,中得浮屠氏之居,曰大云寺,有僧?dāng)?shù)輩來迎,延入,館于寺之東軒。林巒樹石,櫛比楯立,皆在幾席之下。
憩過午,謁主僧英公,相與步西嶺,過文殊巖。巖前長杉數(shù)本挺立,有磴懸焉,下瞰無底之壑,危峰怪石,巑岏巧斗,試一臨之,毛骨森豎。南望五臺諸峰,若相聯(lián)絡(luò)無間斷。西北而望,峰豁而川明,村墟井邑,隱約微茫,如奕局然。
徜徉者久之,夤緣入西方丈,觀故侯同知運使雷君詩石及京叔諸人留題。回,乃徑北嶺,登萱草坡,蓋龍山絕頂也。嶺勢峻絕,無路可躋。步草而往,深弱且滑甚,攀條捫蘿,疲極,乃得登。四望,群木皆翠杉蒼檜,凌云千尺,與山無窮,此龍山勝概之大全也。
降,乃復(fù)坐文殊巖下,置酒小酌。日既入,輕煙浮云,與暝色會。少焉,月出,寒陰微明,散布石上。松聲翛然,自萬壑來。客皆悚視寂聽,覺境愈清、思逾遠。已而相與言曰,世其有樂乎此者與?酒醺,談辯蜂起,各主其家山為勝。如郭主太華,劉主茲,余主王官五老,更嘲迭難不少屈。玉峰坐上坐,亦怡然一笑,詩所謂“善戲謔兮,不為虐兮”者,政如是也。至二鼓,乃歸臥東軒。
明旦,復(fù)來。各有詩識于石。迨午,飯主僧丈室。已,乃循嶺而東。徑甚微,木甚茂密,僅可通馬行。又五里,至玉泉寺,山勢漸頗隘,樹木漸稀闊,顧非龍山比。
寺西,峰曰望景臺,險甚。主僧導(dǎo)客以登,歷,坐盤石,其旁諸峰羅列,或偃或立,或?qū)⑵蛪嫞驅(qū)俣希螂x而分,賈奇獻異不一狀。北望川口,最寬肆,金城原野,分畫條列,歷歷可數(shù)。桑干一水,紆繞如,觀覽曠達,此玉泉勝處也。從此歸,路險不可騎,皆步而下。重溪峻嶺,愈出愈奇,抵暮乃得平地,宿李氏山家。
臥念茲游之富與夫昔所經(jīng)見而不能寐。若太華之雄尊,五老之巧秀,女幾之婉嚴,烏權(quán)、白馬之端重,茲山固無之,至于奧密淵邃,樹林薈蔚,繁阜不一覽而得,則茲山亦其可少哉?
人之情,大抵得于此而遺于彼,用于所見而不用于所未見,此通患也。今中書令湛然公紀西域事稱金山之秀,李子微貽友書論和林之勝有過于中州者,不知天壤之間、六合之內(nèi)復(fù)有幾龍山也。
因觀山,于是乎有得。徒以文思淺狹,且游之亟,無以盡發(fā)山水之秘。異時當(dāng)同二三友幅巾藜杖,于于而行,遇佳處輒留。更以筆札自隨,隨得隨記,庶幾茲山之仿佛云。
己亥歲七夕后三日,王官麻革為之記。
逢尤 悲兮愁,哀兮憂! 天生我兮當(dāng)闇時,被諑譖兮虛獲尤。 心煩憒兮意無聊,嚴載駕兮出戲游。 周八極兮歷九州,求軒轅兮索重華。 世既卓兮遠眇眇,握佩玖兮中路躇。 羨咎繇兮建典謨,懿風(fēng)后兮受瑞圖。 愍余命兮遭六極,委玉質(zhì)兮於泥涂。 遽傽遑兮驅(qū)林澤,步屏營兮行丘阿。 車軏折兮馬虺頹,惷悵立兮涕滂沱。 思丁文兮圣明哲,哀平差兮迷謬愚。 呂傅舉兮殷周興,忌嚭專兮郢吳虛。 仰長嘆兮氣噎結(jié),悒殟絕兮咶復(fù)蘇。 虎兕爭兮於廷中,豺狼斗兮我之隅。 云霧會兮日冥晦,飄風(fēng)起兮揚塵埃。 走鬯罔兮乍東西,欲竄伏兮其焉如? 念靈閨兮隩重深,原竭節(jié)兮隔無由。 望舊邦兮路逶隨,憂心悄兮志勤劬。 魂煢煢兮不遑寐,目眽眽兮寤終朝。
怨上 令尹兮謷謷,群司兮譨譨。 哀哉兮淈淈,上下兮同流。 菽藟兮蔓衍,芳虈兮挫枯。 硃紫兮雜亂,曾莫兮別諸。 倚此兮巖穴,永思兮窈悠。 嗟懷兮眩惑,用志兮不昭。 將喪兮玉斗,遺失兮鈕樞。 我心兮煎熬,惟是兮用憂。 進惡兮九旬,復(fù)顧兮彭務(wù)。 擬斯兮二蹤,未知兮所投。 謠吟兮中野,上察兮璇璣。 大火兮西睨,攝提兮運低。 雷霆兮硠磕,雹霰兮霏霏。 奔電兮光晃,涼風(fēng)兮愴悽。 鳥獸兮驚駭,相從兮宿棲。 鴛鴦兮噰噰,狐貍兮徾徾。 哀吾兮介特,獨處兮罔依。 螻蛄兮鳴東,蟊蠽兮號西。 蛓緣兮我裳,蠋入兮我懷。 蟲豸兮夾余,惆悵兮自悲。 佇立兮忉怛,心結(jié)縎兮折摧。
疾世 周徘徊兮漢渚,求水神兮靈女。 嗟此國兮無良,媒女詘兮謰謱。 鴳雀列兮譁讙,鴝鵒鳴兮聒余。 抱昭華兮寶璋,欲衒鬻兮莫取。 言旋邁兮北徂,叫我友兮配耦。 日陰曀兮未光,闃睄窕兮靡睹。 紛載驅(qū)兮高馳,將諮詢兮皇羲。 遵河皋兮周流,路變易兮時乖。 濿滄海兮東游,沐盥浴兮天池。 訪太昊兮道要,云靡貴兮仁義。 志欣樂兮反征,就周文兮邠歧。 秉玉英兮結(jié)誓,日欲暮兮心悲。 惟天祿兮不再,背我信兮自違。 逾隴堆兮渡漠,過桂車兮合黎。 赴昆山兮馽騄,從邛遨兮棲遲。 吮玉液兮止渴,齧芝華兮療饑。 居嵺廓兮尠疇,遠梁昌兮幾迷。 望江漢兮濩渃,心緊絭兮傷懷。 時昢昢兮且旦,塵莫莫兮未晞。 憂不暇兮寢食,吒增嘆兮如雷。
憫上 哀世兮睩睩,諓諓兮嗌喔。 眾多兮阿媚,骪靡兮成俗。 貪枉兮黨比,貞良兮煢獨。 鵠竄兮枳棘,鵜集兮帷幄。 罽蕠兮青蔥,槁本兮萎落。 睹斯兮偽惑,心為兮隔錯。 逡巡兮圃藪,率彼兮畛陌。 川谷兮淵淵,山阜兮峉峉。 叢林兮崟崟,株榛兮岳岳。 霜雪兮漼溰,冰凍兮洛澤。 東西兮南北,罔所兮歸薄。 庇廕兮枯樹,匍匐兮巖石。 蜷跼兮寒局數(shù),獨處兮志不申。 年齒盡兮命迫促,魁壘擠摧兮常困辱。 含憂強老兮愁無樂,須發(fā)苧悴兮顠鬢白。 思靈澤兮一膏沐,懷蘭英兮把瓊?cè)簦?待天明兮立躑躅。 云蒙蒙兮電鯈爍,孤雌驚兮鳴呴呴。 思怫郁兮肝切剝,忿悁悒兮孰訴告。
遭厄 悼屈子兮遭厄,沉王躬兮湘汨。 何楚國兮難化,迄于今兮不易。 士莫志兮羔裘,競佞諛兮讒鬩。 指正義兮為曲,訿玉璧兮為石。 殦雕游兮華屋,鵔鸃棲兮柴蔟。 起奮迅兮奔走,違群小兮謑訽。 載青云兮上昇,適昭明兮所處。 躡天衢兮長驅(qū),踵九陽兮戲蕩。 越云漢兮南濟,秣余馬兮河鼓。 云霓紛兮晻翳,參辰回兮顛倒。 逢流星兮問路,顧我指兮從左。 俓娵觜兮直馳,御者迷兮失軌。 遂踢達兮邪造,與日月兮殊道。 志閼絕兮安如,哀所求兮不耦。 攀天階兮下視,見鄢郢兮舊宇。 意逍遙兮欲歸,眾穢盛兮沓沓。 思哽饐兮詰詘,涕流瀾兮如雨。
悼亂 嗟嗟兮悲夫,殽亂兮紛挐。 茅絲兮同綜,冠屨兮共絇。 督萬兮侍宴,周邵兮負芻。 白龍兮見射,靈龜兮執(zhí)拘。 仲尼兮困厄,鄒衍兮幽囚。 伊余兮念茲,奔遁兮隱居。 將升兮高山,上有兮猴猿。 欲入兮深谷,下有兮虺蛇。 左見兮鳴鵙,右睹兮呼梟。 惶悸兮失氣,踴躍兮距跳。 便旋兮中原,仰天兮增嘆。 菅蒯兮楙莽,雚葦兮仟眠。 鹿蹊兮躖躖,貒貉兮蟫蟫。 鹯鷂兮軒軒,鶉鵪兮甄甄。 哀我兮寡獨,靡有兮齊倫。 意欲兮沉吟,迫日兮黃昏。 玄鶴兮高飛,曾逝兮青冥。 鶬鶊兮喈喈,山鵲兮嚶嚶。 鴻鸕兮振翅,歸雁兮于征。 吾志兮覺悟,懷我兮圣京。 垂屣兮將起,跓俟兮碩明。
傷時 惟昊天兮昭靈,陽氣發(fā)兮清明。 風(fēng)習(xí)習(xí)兮和暖,百草萌兮華榮。 堇荼茂兮扶疏,蘅芷彫兮瑩嫇。 愍貞良兮遇害,將夭折兮碎糜。 時混混兮澆饡,哀當(dāng)世兮莫知。 覽往昔兮俊彥,亦詘辱兮系纍。 管束縛兮桎梏,百貿(mào)易兮傳賣。 遭桓繆兮識舉,才德用兮列施。 且從容兮自慰,玩琴書兮游戲。 迫中國兮迮陿,吾欲之兮九夷。 超五嶺兮嵯峨,觀浮石兮崔嵬。 陟丹山兮炎野,屯余車兮黃支。 就祝融兮稽疑,嘉己行兮無為。 乃回朅兮北逝,遇神孈兮宴娭。 欲靜居兮自娛,心愁慼兮不能。 放余轡兮策駟,忽飆騰兮浮云。 蹠飛杭兮越海,從安期兮蓬萊。 緣天梯兮北上,登太一兮玉臺。 使素女兮鼓簧,乘戈和兮謳謠。 聲噭?wù)A兮清和,音晏衍兮要婬。 咸欣欣兮酣樂,余眷眷兮獨悲。 顧章華兮太息,志戀戀兮依依。
哀歲 旻天兮清涼,玄氣兮高朗。 北風(fēng)兮潦洌,草木兮蒼唐。 蛜蚗兮噍噍,蝍蛆兮穰穰。 歲忽忽兮惟暮,余感時兮悽愴。 傷俗兮泥濁,矇蔽兮不章。 寶彼兮沙礫,捐此兮夜光。 椒瑛兮湟汙,葈耳兮充房。 攝衣兮緩帶,操我兮墨陽。 昇車兮命仆,將馳兮四荒。 下堂兮見蠆,出門兮觸螽。 巷有兮蚰蜓,邑多兮螳螂。 睹斯兮嫉賊,心為兮切傷。 俛念兮子胥,仰憐兮比干。 投劍兮脫冕,龍屈兮蜿蟤。 潛藏兮山澤,匍匐兮叢攢。 窺見兮溪澗,流水兮沄沄。 黿鼉兮欣欣,鱣鲇兮延延。 群行兮上下,駢羅兮列陳。 自恨兮無友,特處兮煢煢。 冬夜兮陶陶,雨雪兮冥冥。 神光兮颎颎,鬼火兮熒熒。 修德兮困控,愁不聊兮遑生。 憂紆兮郁郁,惡所兮寫情。
守志 陟玉巒兮逍遙,覽高岡兮峣峣。 桂樹列兮紛敷,吐紫華兮布條。 實孔鸞兮所居,今其集兮惟鸮。 烏鵲驚兮啞啞,余顧盼兮怊怊。 彼日月兮闇昧,障覆天兮祲氛。 伊我后兮不聰,焉陳誠兮效忠。 攄羽翮兮超俗,游陶遨兮養(yǎng)神。 乘六蛟兮蜿蟬,遂馳騁兮升云。 揚彗光兮為旗,秉電策兮為鞭。 朝晨發(fā)兮鄢郢,食時至兮增泉。 繞曲阿兮北次,造我車兮南端。 謁玄黃兮納贄,崇忠貞兮彌堅。 歷九宮兮遍觀,睹秘藏兮寶珍。 就傳說兮騎龍,與織女兮合婚。 舉天罼兮掩邪,彀天弧兮射奸。 隨真人兮翱翔,食元氣兮長存。 望太微兮穆穆,睨三階兮炳分。 相輔政兮成化,建烈業(yè)兮垂勛。 目瞥瞥兮西沒,道遐回兮阻嘆。 志稸積兮未通,悵敞罔兮自憐。 亂曰: 天庭明兮云霓藏,三光朗兮鏡萬方。 斥蜥蜴兮進龜龍,策謀從兮翼機衡。 配稷契兮恢唐功,嗟英俊兮未為雙。
昔者孔子睿圣明哲,天生不群,定經(jīng)術(shù),刪《詩》《書》,正《禮》《樂》,制作《春秋》,以為后法。門人三千,罔不昭達。臨終之日,則大義乖而微言絕。
其后周室衰微,戰(zhàn)國并爭,道德陵遲,譎詐萌生,于是楊、墨、鄒、孟、孫、韓之徒,各以所知,著造傳記,或以述古,或以明世。而屈原履忠被譖,憂悲愁思,獨依詩人之義而作《離騷》,上以諷諫,下以自慰。遭時暗亂,不見省納,不勝憤懣,遂復(fù)作《九歌》以下凡二十五篇。楚人高其行義,瑋其文采,以相教傳。
至于孝武帝,恢廓道訓(xùn),使淮南王安作《離騷經(jīng)章句》,則大義粲然。后世雄俊,莫不瞻慕,舒肆妙慮,纘述其詞。逮至劉向內(nèi)校經(jīng)書,分為十六卷。孝章即位,深弘道藝,而班固、賈逵復(fù)以所見改易前疑,各作《離騷經(jīng)章句》。其余十五卷,闕而不悅。又以壯為狀,義多乖異,事不要括。今臣復(fù)以所識所知,稽之舊章,合之經(jīng)傳,作十六卷章句。雖未能究其微妙,然大指之趣略可見矣。
且人臣之義,以忠正為高,以伏節(jié)為賢。故有危言以存國,殺身以成仁。是以伍子胥不恨于浮江,比干不悔于剖心,然后忠立而行成,榮顯而名著,若夫懷道以迷國,詳愚而不言,顛則不能扶,危則不能安,婉娩以順上,逡巡以避患,雖保黃耇,終壽百年,蓋志士之所恥,愚夫之所賤也。今若屈原,膺忠貞之質(zhì),體清潔之性,直如砥矢,言若丹青,進不隱其謀,退不顧其命,誠絕世之行,俊彥之英也。而班固謂之露才揚己,競于群小之中,怨恨懷王,譏刺椒、蘭,茍欲求進,強非其人,不見容納,忿恚自沉,是虧其高明,而損其清潔者也。昔伯夷、叔齊讓國守分,不食周粟,遂餓而死,豈可復(fù)謂有求于世而怨望哉?且詩人怨主刺上曰:“嗚呼小子,未知臧否。匪面命之,言提其耳。”風(fēng)之語,于斯為切。然仲尼論之,以為大雅。引此比彼,屈原之詞,優(yōu)游婉順,寧以其君不智之故,欲提攜其耳乎?而論者以為露才揚己,怨刺其上,強非其人,殆失厥中矣。
夫《離騷》之文,依托五經(jīng)以立義焉。“帝高陽之苗裔”,則“厥初生民,時惟姜嫄”也,“紉秋蘭以為佩”,則“將翱將翔,佩玉瓊琚”也。“夕攬洲之宿莽”,則《易》“潛龍勿用”也。“駟玉虬而乘鹥”,則“時乘六龍以御天”也。“就重華而陳詞”,則《尚書》咎繇之謀謨也。登昆侖而涉流沙,則《禹貢》之敷土也。故智彌盛者其言博,才益多者其識遠。屈原之詞,誠博遠矣。自終沒以來,名儒博達之士,著造詞賦,莫不擬則其儀表,祖成其模范,取其要眇,竊其華藻。所謂金相玉質(zhì),百世無匹,名垂罔極,永不刊滅者矣。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