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宣城路錄事
江上宣城郡,孤舟遠到時。
云林謝家宅,山水敬亭祠。
綱紀多閑日,觀游得賦詩。
都門且盡醉,此別數年期。
江上宣城郡,孤舟遠到時。
云林謝家宅,山水敬亭祠。
綱紀多閑日,觀游得賦詩。
都門且盡醉,此別數年期。
在江上行船前往宣城郡,乘孤舟遠遠地到達那里。云霧繚繞的山林中有謝家的住宅,敬亭山有祭祀先賢的祠廟。你擔任錄事日常事務清閑,游覽時還能賦詩抒懷。在京城的城門前咱們盡情暢飲,這一別恐怕要有數年之久了。
宣城郡:今安徽宣城。
綱紀:錄事的別稱,是州郡的屬官。
都門:京城城門。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當時友人要前往宣城擔任錄事一職,詩人在京城為其送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特點是將宣城的美景與送別之情相融合。展現了詩人與友人的情誼,在送別詩中以其清新自然的風格有一定特色。
華山高聳鵲山東,一帶煙霏翠接空。安石從來多雅興,卻如新婦閉車中。
地僻幽棲處,有時聞馬嘶。每勞京國使,常過杜陵溪。徑轉蒼苔滑,門臨綠樹齊。相看忘野逸,旋復惜分攜。
摘葉裹流螢,應手葉先落。本無牢根蒂,虛怨秋霜薄。
四郊多竊盜,村里夜支更。為語長官道,能無患盜情。家家愁日暮,處處望秋成。饑鼯飽蒼粟,苦海變蓬瀛。
閒憶山中一片云,歸歟莫待草風薰。老身豈可為形役,俗語何堪著耳聞。乍醉乍醒終郁郁,孰非孰是幾紛紛。顛寒踣餓男兒事,已辦淵明自祭文。聊復埋身面糵昏,倘來倘去肯銷魂。瓦猶幸有三間屋,絹可全無二丈裈。壯士笑談躋將相,寒儒衰老誤兒孫。社公雨作春燈暗,獨盡花前酒一樽。不謝車塵覓餉偎,前行后指亦危哉。一貧牽絆似繩縛,百怪攻攢如箭來。自倚此中惟拙直,未知何故每驚猜。是堯非桀俱塵土,且可深杯更淺杯。樓前春水欲生蛙,樓上無眠夜憶家。官道靴鳴知有雨,故溪船去好移花。耆年極荷神祇借,直性難禁世俗嘩。便可真歸不須夢,爛烹新筍煮新茶。
五柳先生漉酒巾,蕭然東壁掛青春。遠公此日應相笑,也學蓮花社里人。
香稻欲辭野,村家無整眠。雞難動高樹,人影亂秋田。殘火猶照屋,清歌時隔煙。東溪舊業廢,凝思在驢韉。
千頃膏腴壤,群峰紫翠嵐。人言大河北,此是小江南。竹樹深亭館,巖泉響澗潭。客衣塵土滿,晚路屢停驂。
蟾桂年年墮鵲波,京華夢已雪清和。離人淚處卻花多。暮草常教霜打折,朝華已任酒消磨。又逢歸雁越新河。
南朝千載有斯人,拈出蘭亭花草春。俛仰之間已陳跡,至今此紙尚如新。
蕭蕭風雨坐相侵,共守寒燈抱膝吟。捫虱倦談當世事,聞雞還起濟時心。云連烽戍兵猶滿,雁度關河雪正深。此際正當明出處,且將書劍傍山林。
棠梨花開春日遲,綠窗銀屏鸚鵡啼。玉驄慣識尋芳路,手綰同心約郎去。
華蓋中天近,祥云五夜多。眾星環絳闕,一水接銀河。花滿瀛洲樹,香涵太液波。長年逢此夕,恩意共春和。
鐵骨鋼腸不畏風,任人嘲笑說冬烘。淚凝妃子斑痕竹,聲和蔡家焦尾桐。萬里河山驚變色,百年歲月又成翁。朱弦一曲誰真賞,欲訪金雞證色空。
金滿名城果是誰,分明須只是癡兒。想來可是教人笑,金滿城時是幾時。便得城中垛滿金,不應將買住光陰。愈奇夢渴何生賦,足見從來不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