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費檢正二首 其一
香案前頭自乞歸,歸心先逐鴈西飛。
豈關松菊吾身重,偶托莼鱸此意微。
行樂不妨千騎擁,照人何必萬釘圍。
兒曹悵惜先生笑,付與醇醪定是非。
香案前頭自乞歸,歸心先逐鴈西飛。
豈關松菊吾身重,偶托莼鱸此意微。
行樂不妨千騎擁,照人何必萬釘圍。
兒曹悵惜先生笑,付與醇醪定是非。
在香案前自己請求歸鄉,歸心早已先隨著大雁向西飛去。難道是因為松菊而看重自身,只是偶然寄托像張翰思莼鱸那樣歸隱之意,這心意細微難察。游玩作樂不妨有眾多隨從簇擁,又何必一定要滿身佩飾引人注目。孩子們惆悵惋惜,先生卻一笑置之,把一切是非都交給美酒來評判。
香案:朝廷中的香案,代指朝廷。
鴈:同“雁”。
松菊: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有“三徑就荒,松菊猶存”,常象征歸隱生活。
莼鱸:用張翰見秋風起,思念故鄉莼菜羹、鱸魚膾而辭官歸鄉的典故,指代思鄉歸隱之情。
千騎:形容隨從眾多。
萬釘:指官員服飾上的眾多裝飾,代指顯貴。
醇醪:美酒。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可能在官場任職一段時間后,對官場生活感到厭倦,萌生歸隱之意,于是在朝廷前請求歸鄉,創作此詩表達自己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歸隱之心,突出特點是用典自然、情感超脫。展現了詩人不慕名利、追求自由閑適生活的態度,在文學史上體現了古代文人對歸隱文化的認同與追求。
明月如君子,隱見自有時。頑云巧障之,光耀不得施。賞心無復樂,對酒翻成悲。樹頭號秋風,日夜無停期。胡不驅頑云,放出玉一規。而乃窗幾間,空將亂帙吹。明月自不老,古今同一時。尋常賞心薄,萬里清光施。茲夕反云翳,庭烏亦長悲。人生得意處,每每乖所期。神仙不可學,富貴不可規。此心恐未了,付與秋風吹。
大榕高荔接楓亭,旌戟穿林小隊行。海雨欲來山路遠,馬頭格磔鷓鴣聲。
歌散重城月墮煙,瓦盆一醉且恬然。燈前蟋蟀翻無語,萬壑松風正聒天。
中歲倦六籍,出門事遠游。遠游于何之,五岳還三洲。一雁云中鳴,訴訴如有求。芒鞋歲月晏,得壘東海頭。談文竟晨夕,亦足銷吾憂。相期每自勵,志決天河流。阨運當奈何,捷徑不可由。鳳鳥化梟鴟,累乎行當休。南湖煙水闊,去去狎白鷗。失得勿復道,上溯多前修。
入山將午食,風暖日光遲。乍別驚予瘦,歸來愛汝癡。漸深楊柳色,應長薜蘿思。觀世同春夢,閒心欲付誰。
積雪盈階已丈馀,先生高臥自安舒。梅花紙帳宜清夢,曲巷疏籬稱隱居。縣令遠臨勞騎從,孝廉芳譽重璠玙。一朝應詔幡然起,赫赫功名太史書。
憶昨丁年客,聽歌子夜長。葡萄濃不瀉,瓊樹儼分行。別思花如霰,歸途月似霜。重來但立壁,蝸跡在胡床。
今朝何以為公壽。極貴長年公素有。庭階不乏長芝蘭,少翁又是廷臣右。三能粲粲依魁秀。八柱巍巍蟠地厚。皇家卜冊萬斯年,年光長轉洪鈞手。
噇飯莫貪香積飯,無塵翻惹六根塵。通身是口通身眼,口眼應須賺世人。
魚燈且滅燼,鶴焰暫停輝。自有銜龍燭,青光入朱扉。映水疑三燭,翻池類九微。入林如磷影,度渚若螢飛。河低扇月落,霧上珠星稀。章華終宴所,飛蓋且相追。
曉侍軍門到夕暉,忽驚賓雁向南飛。靜流寒影迷青嶂,遙帶秋聲度翠微。作陣豈防矰繳患,隨陽寧為稻粱肥。尋常不羨傳書美,能使看羊仗節歸。
昨日經樊鄧,今朝過夏口。彷佛潯陽城,已映武昌柳。
樗壽人間孰并之,我方樗也壽應宜。自從匠石拋遺日,何限青山無累時。戲劇斑爛成部落,飲馀沆瀣當瓊卮。千門高大真何似,笑付群駒學騁馳。
二月一日走海涯,吳生邀我看桃花。重尋玄都定何日,且看赤城俱是霞。此番開顏阿母喜,他年得子小兒誇。蜂衙蝶陣渾擾擾,何處春來有汝家。
乃翁幾年在黃閣,郎君四十猶白丁。一家榮瘁不足道,誰持此意聞天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