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叛亂寄諸弟
弱冠遭世難,二紀猶未平。羈離官遠郡,虎豹滿西京。
上懷犬馬戀,下有骨肉情。歸去在何時,流淚忽沾纓。
憂來上北樓,左右但軍營。函谷行人絕,淮南春草生。
鳥鳴野田間,思憶故園行。何當四海晏,甘與齊民耕。
弱冠遭世難,二紀猶未平。羈離官遠郡,虎豹滿西京。
上懷犬馬戀,下有骨肉情。歸去在何時,流淚忽沾纓。
憂來上北樓,左右但軍營。函谷行人絕,淮南春草生。
鳥鳴野田間,思憶故園行。何當四海晏,甘與齊民耕。
二十歲遭遇社會動亂,二十四年仍未平定。我漂泊在遠方的郡縣為官,京城到處都是叛軍。對上我懷著對朝廷的忠誠眷戀,對下我有對骨肉親人的深情。何時才能回去呢,淚水忽然沾濕了帽帶。憂愁時登上北樓,周圍只有軍營。函谷關沒有行人,淮南的春草已生長。鳥兒在田野間鳴叫,讓我回憶起故鄉之行。什么時候天下能太平,我甘愿和百姓一起耕種。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成年。
二紀:一紀為十二年,二紀即二十四年。
羈離:漂泊離散。
犬馬戀:臣子對君主的忠誠眷戀。
纓:帽帶。
晏:平靜、安定。
齊民:平民。
此詩創作于京師發生叛亂時期。詩人在遠方為官,目睹社會動蕩不安,叛軍占據京城,國家陷入混亂。他心系朝廷,又思念親人,在這種心境下創作了這首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在戰亂中的復雜情感,既有對朝廷的忠誠,又有對親人的思念。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多種意象和借景抒情的手法展現出社會的動蕩。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和文人的心境。
三峰晴曉碧相挨,仙掌分明出霧開。莫向巍峨衒高手,也曾先得桂枝來。
畫樓檻外啼黃鳥。山光橫斷殘陽渺。春色杳難留。銜杯花下愁。繡窗籠曉日。紫燕穿簾急。柳拂水痕清。漁歌渡遠汀。
春來閒上鳳臺游,極目長江天際流。紫氣蔥蔥籠殿闕,蒼煙漠漠羃林丘。功名誰畫麒麟閣,詞藻空傳鸚鵡洲。且對青山傾綠醑,莫教明月笑人愁。
蒼生往世弊凋殘,今我如同赤子看。大闡無為三教盛,承平方說四夷寬。
法法平齊,隨高就低。南日蜀葵向,北風胡馬嘶。
花開三節去年豐,今歲無花苦歲兇。益智不如多益飽,免教饑餒怨春叢。
玉輦看梅愛淡香,宮中皆學壽陽妝。冰肌玉骨亭亭遠,何用雙蛾若許長?
野竹并蘭花,紅深石角斜。一雙山喜鵲,飛起向誰家。
我昔尋花如尋山,不惜百里相躋攀。我今愛山如愛酒,豈辭竟日杯在手。春深聯轡聽鶯鳴,上登培塿下澤藪。欣聞雪嶺有珠宮,文殊涅槃棲此中。只今番僧闡象教,廣張罪福誘愚蒙。撞鐘吹螺供奉具,貝葉嘍啰朝復暮。觀者云集施金錢,老少牛驢塞行路。就中首座屬阿誰,競說沙彌是導師。三生公案吾不曉,前塵幻影姑闕疑。獨愛神清膚玉雪,光音原與常兒別。不學陽翟貨居奇,安知造就非上列。是日惡伎進西涼,牛鬼蛇神鬧佛場。夜叉雙鬢渾彌戾,修羅兩掌尤披猖。我為皺眉深惋惜,如此道場真戲劇。剎那倒豎久凌夷,掠影希光紛狼籍。歸途瞪目再尋山,山笑人忙我自閑。靜中省識西來意,靈鷲端的滿人間。于今重掃尺宅去,好與白云常往還。
雨從天上落,水從橋下流。拾得娘裙帶,同心結兩頭。
暗黃退柳綠厭厭,長與行人駐別筵。傅說歸朝天下雨,不如休系相公船。
輕徭寬日力,橫費惜秋毫。臨諫天容睟,尊賢圣體勞。乾坤收化育,弓劍入悲號。十月西陵仗,愁云隔赭袍。
紀功碑碣總成空,銅狄無端出殯宮。三百年來禁樵采,為誰移置市門中。
疊障中閒一隙天,數家茅屋鸛巢邊。逢人試問營生事,笑指巖前煮草煙。
幾度中秋月,皆從客里看。山川照齊魯,南北聚衣冠。玉笛鄉心遠,金樽露氣寒。人間此良夜,應共百年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