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州行上費檢正
東州十剎如西州,東州幽爽西喧湫。登臨在在有佳處,我來無事得縱游。
望川致爽兩奇特,云煙流通東與北。一為清淑一曠遠,清者發興遠快目。
城西三剎跨一牛,五百云堂老比丘。捐金樂施到樵牧,不知愿力何年修。
鄧家名筆難再得,苦愛雍熙之兩壁。貴人摸搨不曾休,真是化身千百億。
府公玉皇香案吏,帆薄三山風輒止。來蘇疲瘵十萬家,卷縮靈河一杯里。
野人冠服裹狙猿,曳裾更欲之何門。慙無杜老驚人句,空負陳蕃解榻恩。
東州十剎如西州,東州幽爽西喧湫。登臨在在有佳處,我來無事得縱游。
望川致爽兩奇特,云煙流通東與北。一為清淑一曠遠,清者發興遠快目。
城西三剎跨一牛,五百云堂老比丘。捐金樂施到樵牧,不知愿力何年修。
鄧家名筆難再得,苦愛雍熙之兩壁。貴人摸搨不曾休,真是化身千百億。
府公玉皇香案吏,帆薄三山風輒止。來蘇疲瘵十萬家,卷縮靈河一杯里。
野人冠服裹狙猿,曳裾更欲之何門。慙無杜老驚人句,空負陳蕃解榻恩。
東州的十座佛寺如同西州的一樣,東州清幽爽朗,西州喧鬧湫隘。到處都有適合登臨的好地方,我閑來無事得以縱情游覽。望川亭和致爽閣景色十分奇特,云煙在東邊和北邊流動。一處清美靈秀,一處空曠遼遠,清美之地能引發興致,遼遠之處能讓人悅目。城西三座佛寺橫跨一片區域,有五百僧人在云堂修行。連樵夫和牧民都樂意捐錢,不知這心愿是哪年開始修的。鄧家的名畫難以再得,我特別喜愛雍熙寺的兩幅壁畫。達官貴人不斷地拓印,真像是化身成千百億個去獲取。知府大人是玉皇香案前的官吏般不凡,船到三山時風就停了。他讓十萬疲憊困苦的人家得到復蘇,如同把靈河縮于一杯之中。我這山野之人穿著冠服像裹著的猿猴,拖著衣襟不知該去投奔誰。慚愧沒有杜甫那樣驚人的詩句,白白辜負了陳蕃解榻相迎的恩情。
十剎:指十座佛寺。
幽爽:清幽爽朗。喧湫:喧鬧湫隘。
望川、致爽:可能是當地的亭閣之類建筑。
清淑:清美靈秀。
三剎:三座佛寺??缫慌#嚎赡苄稳莘鹚碌姆植挤秶?。
云堂:僧堂。老比丘:年老的僧人。
鄧家名筆:鄧氏畫家的名作。
雍熙:可能是寺廟名。
摸搨:拓印。
府公:知府。玉皇香案吏:形容知府地位不凡。
帆薄三山:船靠近三山。
來蘇:使百姓得到復蘇。疲瘵:疲憊困苦的百姓。
野人:山野之人。冠服裹狙猿:穿著冠服像裹著的猿猴,自謙之詞。
曳裾:拖著衣襟,指奔走于權貴之門。
杜老:杜甫。
陳蕃解榻恩:東漢陳蕃專為徐稚設榻,此處指受到的禮遇。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內容推測,當時東州佛教文化興盛,有知府在當地施政,救濟百姓。詩人可能是受知府禮遇游覽東州,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描繪了東州的景色、佛教寺廟的情況以及知府的善政,主旨在于展現東州風貌和表達對知府的贊美。其特點是內容豐富,融合自然與人文。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可作為研究當時地方文化和社會生活的資料。
谷口高風樂有馀,萬金求買世間無。山瓶乳酒甜于蜜,野爨香糠滑似酥。擊鼓有人春作社,打門無吏夜催租。古今一樣邯鄲枕,誰識耕鋤是遠圖。
多病無能合罷官,清時那敢獨求閑。遠沙月出明如水,高樹云來暗似山。已恨緇塵侵素服,不教青鏡老紅顏。美人歲暮勞相問,叢桂山中秖自攀。
二年留滯思三峽,七載清吟守一麾。瓜果東南嘗已遍,無人輕快似消梨。疥皮青紫各為籃,君自能餐我亦堪。只是平生酸不得,越人嘗膽舊來諳。
云間一青鳥,口銜紅錦箋。遙遙度北極,飛去玉皇前。之子懷明德,養翮八九年。大試調羹手,持向紫微垣。昨宵帝座明,光芒燭中天。瞻望廣寒宮,姮娥正娟娟。
前三后三,今日明日。達磨不會,九年面壁。
垂老??每自憐,雙雛初乳卻歡然。竇家驥鳳雖難比,白傅文章幸有傳。稍喜階前瑤草秀,敢誇掌上寶珠圓。山間湯餅無兼味,聊和新詩侑慶筵。
累累黃縐滿林霜,千手都如一手芳。貝葉拈來疑有指,天花散后總成香。分珍合倩麻姑爪,獻果宜供選佛場。輸與山僧作奴婢,朝朝合十禮空王。
典麗文章雅正躬,高才又出相門中。廟堂帝識精忠議,蕃服民歌愷悌風。一息不還成昨夢,六情都盡見真空。平時共說無生和,生死如今異與同。
蕙草生山北,托身失所依。植根陰崖側,夙夜懼危頹。寒泉浸我根,凄風常徘徊。三光照八極,獨不蒙馀暉。葩葉永凋瘁,凝露不暇晞。百卉皆含榮,己獨失時姿。比我英芳發,鶗鴂鳴已哀。
立祠祭社迭馨香,誥軸能存五百霜。褒德由來兼教孝,故家曠代踵循良。文字緣深見象賢,清詩美政本家傳。三綱不信今真絕,猶寶絲綸景泰年。
昌國古要區,人物屹相望。功名刻高崖,粟帛賜滿箱。東郊地軟橋路平,留得皇祐詩家名。粟帛之賜豈數有,花柳向人空復情。
長堤堤邊柳如絲,堤上行人多別離。千條萬條都折盡,那個攀條不淚垂。
春雨生草木,雨去作流水。流水不顧返,草木生未已。愿隨流水去,一日行萬里。
費盡端相,春風鬢影,秋雨羅裳。薄醉難勝,輕寒易怯,懊惱柔腸。墻東只有王昌。認屧響、依稀畫廊。有月闌干,無人庭院,多少思量。
極目田疇似掌平,遠山依約畫難成。天寬地大空明處,漸近稽山接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