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二十一首 其四
今朝六月中,嘉田雨沾足。
山房冷似冰,千山擁寒玉。
祖意不西來,法身無展縮。
水上掛燈毬,鎮(zhèn)州出蘿卜。
三盞不沾唇,百味皆具足。
今朝六月中,嘉田雨沾足。
山房冷似冰,千山擁寒玉。
祖意不西來,法身無展縮。
水上掛燈毬,鎮(zhèn)州出蘿卜。
三盞不沾唇,百味皆具足。
今天是六月中旬,美好的田地雨水充足。山間的房屋冷得像冰窖,千山都像被寒玉簇擁著。祖師的旨意并非從西方傳來,法身也沒有伸展收縮。就像在水上掛著燈球,鎮(zhèn)州產出蘿卜。只要不沾唇喝上三杯,各種滋味就都已具備。
嘉田:美好的田地。
祖意:祖師的旨意,禪宗中指祖師所傳的佛法大意。
法身:佛教術語,指佛的真身,也指一切事物的本體。
燈毬:即燈籠。
鎮(zhèn)州:古地名。
偈頌多為禪宗僧人表達對佛法感悟之作。此詩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當時禪宗發(fā)展成熟,僧人常以偈頌記錄修行心得和對佛法的理解。作者可能在六月的山間,面對自然景象有所感悟而作。
這首偈頌主旨是表達對佛法的獨特見解,強調不依賴外在形式,內心自足即可領悟佛法真諦。其特點是用質樸語言和生活意象闡述深刻哲理,在禪宗文學中有一定代表性。
海氣昏昏接蜃樓,颶風吹浪蹴天浮。旌旗晝卷蕉花落,弓劍朝懸瘴雨收。曾把烏號悲絕域,卻乘赤撥上神州。男兒墜地四方志,須及生封萬戶侯。
葦敗煙空釜底村,殘陽留夢浸馀痕。春風一樣秾桃李,靜掩門中半寂魂。
玉節(jié)煌煌擁使星,泉流地上富全閩。光華勛業(yè)知何自,咸詠崧高降甫申。
木葉蕭蕭江水清,幅巾藜杖繞山行。忽然行到山深處,聽得鳴弦一兩聲。
若有人兮不可招,九天風露任扶搖。縱橫劍氣排閶闔,撩亂琴心入海潮。來處冷云迷玉步,歸途花語著輕綃。夢回更喚青鸞語,為問滄桑幾劫消。
竹枝柳枝桃杏花,吹彈歌舞撥琵琶。可憐一個楊夫子,變作江南散樂家。
蠹簡聊寬岑寂,榴花頗慰榛蕪。莫問草玄上白,須令看碧成朱。
百花開后。一朵疑堆繡。絕色年年常似舊。因甚不隨春瘦。脂痕淡約蜂黃。可憐獨倚新妝。太白醉游何處,定應忘了沈香。
疏影橫斜淡月明,珊瑚枝上晚風清。羅浮一覺游仙夢,吹入天臺不再醒。
十載重來祖墓山,老僧成塔隸為官。更無煮筍燒茶事,已過花時問牡丹。
繡簾鉤月夜生涼,花霧霏霏入畫堂。吹徹玉簫人未寢,更添新火試沉香。
鵬程九萬翼方展,桃實三千花正開。再拜愿伸難老頌,仙風定合繼蓬萊。
地移淮橘多成枳,人說江梅竟是楠。蜀木似榿成底用,盛時名字落江南。
獨倚危闌淚滿襟,小園春色懶追尋。深恩縱似丁香結,難展芭蕉一寸心。
又見春城散柳棉,無聊人住奈何天。瓊臺高處愁如海,未必樓居便是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