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虎丘次仲甄韻
逢山到處為遲留,行到東南第幾州。
終古香燈憑像教,可人軒戶稱山丘。
苔封鐵色千尋壁,日麗云章百尺樓。
腳底全吳何足小,待將八極恣浮游。
逢山到處為遲留,行到東南第幾州。
終古香燈憑像教,可人軒戶稱山丘。
苔封鐵色千尋壁,日麗云章百尺樓。
腳底全吳何足小,待將八極恣浮游。
每遇到名山都要停留游覽一番,這一路行來不知到了東南第幾州。古往今來,寺廟里的香燈都依靠著佛教傳承,宜人的軒窗正與這虎丘山丘相稱。青苔覆蓋著顏色如鐵般的高聳石壁,陽光照耀著如彩云般華美的百尺高樓。站在虎丘上,整個吳地又怎值得稱小,我要在這廣闊天地盡情遨游。
遲留:停留。
像教:指佛教,因佛教以形象教人,故稱。
可人:使人滿意、適宜。
千尋:形容極高或極長。尋,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
云章:彩云,這里形容樓的華美。
全吳:指整個吳地。
八極:指八方極遠之地。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在游覽東南各地時來到虎丘,被虎丘的景色所吸引,有感而發寫下此詩。當時詩人可能處于一種閑適、豁達的心境,對自然和自由充滿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游覽虎丘的感受和對自由的追求。其特點是寫景與抒情結合,展現出虎丘的壯美和詩人開闊的胸懷。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古代文人游覽山水、借景抒情的創作傳統。
心鏡明,鑒無礙,十方剎土無邊背。打破鏡來相見伊,祇這圓光會不會。
萬里相攜廟見來,麻姑臺作望鄉臺。紅蕖結子心難遂,白鵠銜雌口不開。
步入招提訪洞天,鞭羊化石自何年。持來紫穗難克粟,擲下黃金不當錢。羽客臥高三丈日,鯨音驚動萬家煙。坡山古渡無蹤跡,異代曾聞此涉川。
南國有佳人,遺我尺素書。書中成錦字,文章映碧虛。情義既洵美,德音復婉都。回首樵云外,感此益凄且。寥寥鹡鸰詩,君今歌是圖。客子登征途,云山淡且好。漫漫夜向長,冉冉秋將老。親戚生別離,童仆自相保。極目天之涯,零零盡衰草。回顧望舊鄉,憂思那能道。皎皎對明月,泠泠撫孤琴。呦呦調鹿鳴,青青懷子衿。清聲流徵羽,逸響振窮林。神理有感通,孑然獨傷心。游子陟皇路,幽人嘯碧林。南北既異天,情意復鉛金。愿言奏雅歌,既翕和且耽。巍巍山自高,洋洋水自深。徽音發陽春,嘉宴重相尋。丈夫有遠志,宇宙一謳吟。造物以為侶,悲歡寧關心。
車聲朝急,斧痕新劈,多少夏蟲驚逸。等閑忘了歲寒盟,只不過銷磨一日。玉山敧側,凍泉淅瀝,移近槐陰藤席。底須浸手熨心頭,我本是清涼胸膈。
初謁瓊漿記昔年,迎門一笑想嫣然。夜來雪暗前村路,恨滿東風意不傳。
明月東西十度圓,苶如流水到門前。青山黃土人多少,鐙火笙歌似去年。憶梅何日下西州,一曲清淮五月秋。永閣畫簾人獨坐,烏篷閱盡淚雙流。
經年花事問東皇,粉蝶垂垂春恨長。自有舊痕尋不得,野煙和夢墮寒塘。
重疊青山虎兕蹲,望窮沙際是孤村。舟中過午風猶熱,江上微陰日已昏。遠浦漸看鴻影沒,中流厭聽櫓聲喧。詩成獨倚篷窗詠,無數嵐光落酒尊。
歌舞純周雅,風流見夏時。可能供痛飲,無畏誤雌霓。
怕春去,春城畫里,大好樓堞。花有輕紅一捻,歌偷子野半闋。又看到、梅林青子結。一枝為、煮酒新折。數世上英雄定誰可,曹劉未應絕。親切。蕩胸綠海空闊。試喚起、飛花和煙絮,莫遣橫玉咽。看萬柳搖春,何暇傷別。艷歌未竭。將翠箋描寫,江南三月。春水如油春山疊。津橋畔、杜鵑乍歇。笑青帝、司花仙吏缺。萬紅紫,難著白衣一點色。天留滿架酴醾雪。
閉門雨兩月,君來無舊新。白眼睨牢石,騫飛不受馴。落落含風松,紛紛棲睫塵。慚非修月手,向君和陽春。
青山八百里,蟠結千蛟龍。頭角忽聳起,秀出云間峰。
丸中日月妙推移,才過三千六百期。霽月光風無盡藏,不應便黑小圈兒。
夜半微雨濕,凌晨春草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