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松江寄務觀五首 其四
湖岸見亭館,誰家長鎖門。
主人寧好事,淥水但名園。
借我安茅屋,容君共酒樽。
風波正奔走,獨立望江村。
湖岸見亭館,誰家長鎖門。
主人寧好事,淥水但名園。
借我安茅屋,容君共酒樽。
風波正奔走,獨立望江村。
湖岸邊能看到亭臺館舍,不知是誰家一直鎖著門。主人難道是喜歡做風雅之事的人,綠水環繞著這有名的園子。希望能借我一塊地搭建茅屋,容我們一起舉杯共飲。如今我正為生活四處奔波在風波里,獨自站著眺望江村。
寧:難道。
淥水:綠水。
樽:酒杯。
此詩具體創作背景不詳,但從詩中“風波正奔走”可推測,詩人當時可能處于為生活或事業四處奔波的狀態,在路過松江時,看到湖岸景色,有感而發寫下此詩寄給友人務觀。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漂泊中的心境和對安定生活的渴望。其特點是借景抒情,語言平實。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日常的生活感悟。
生持節操心,
死作堅貞鬼。
至今墳上春,
草木無花卉。
對酒彈古琴,弦中發新音。
新音不可辨,十指幽怨深。
妾顏不自保,四時如車輪。
不知今夜月,曾照幾時人。
露滴芙蓉香,香銷心亦死。
良時無可留,殘紅謝池水。
一照一回悲,再照顏色衰。
日月自流水,不知身老時。
昨日照紅顏,今朝照白絲。
白絲與紅顏,相去咫尺間。
皇天降豐年,本憂貧士食。
貧士無良疇,安能得稼穡。
工傭輸富家,日落長嘆息。
為供豪者糧,役盡匹夫力。
天地莫施恩,施恩強者得。
壯國山河倚空碧,
迥拔煙霞侵太白。
綠崖下視千萬尋,
青天只據百余尺。
善琴不得聽,嘉玉不得名。
知音既已死,良匠亦未生。
退居一河湄,山中物景清。
魚沉池水碧,鶴去松枝輕。
長材靡入用,大廈失巨楹。
顏子不得祿,誰謂天道平。
轆轤聲絕離宮靜,
班姬幾度照金井。
梧桐老去殘花開,
猶似當時美人影。
賢哉三握發,為有天下憂。
孫弘不開閣,丙吉寧問牛。
內政由股肱,外政由諸侯。
股肱政若行,諸侯政自修。
一物不得所,蟻穴滿山丘。
莫言萬木死,不因一葉秋。
朱云若不直,漢帝終自由。
子嬰一失國,渭水東悠悠。
我心豈不平,我目自不明。
徒云備雙足,天下何由行。
武皇重征伐,戰士輕生死。
朝爭刃上功,暮作泉下鬼。
悲風吊枯骨,明月照荒壘。
千載留長聲,嗚咽城南水。
春日照九衢,春風媚羅綺。
萬騎出都門,擁在香塵里。
莫辭吊枯骨,千載長如此。
安知今日身,不是昔時鬼。
但看平地游,亦見摧辀死。
古人有遺言,天地如掌闊。
我行三十載,青云路未達。
嘗聞讀書者,所貴免征伐。
誰知失意時,痛于刃傷骨。
身如石上草,根蒂淺難活。
人人皆愛春,我獨愁花發。
如何歸故山,相攜采薇蕨。
羽化留遺蹤,千載蹤難沒。
一泉巖下水,幾度換明月。
松老不改柯,龍久皆變骨。
云雨有歸時,雞犬無還日。
至今青山中,寂寞桃花發。
白日不得照,戴天如戴盆。青云未見路,丹車勞出門。
采薇秦山鎮,養親湘水源。心中豈不切,其如行路難。
為文清益峻,為心直且安。芝蘭未入用,馨香志獨存。
他門種桃李,猶能蔭子孫。我家有棠陰,枝葉竟不繁。
心醉豈因酒,愁多徒見萱。征徒忽告歸,執袂殷勤論。
在鳥終為鳳,為魚須化鯤。富貴豈長守,貧賤寧有根。
丈夫志不大,何以佐乾坤。晝短疾于箭,早來獻天言。
莫戀蒼梧畔,野煙橫破村。
丈夫十八九,膽氣欺韓彭。
報仇不用劍,輔國不用兵。
以目為水鑒,以心作權衡。
愿君似堯舜,能使天下平。
何必走馬夸弓矢,然后致得人心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