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老去驚時節,春來念物華。
青煙百六日,同社兩三家。
醉著凌風舸,歌成滿路花。
滄江萬里意,獨立送殘霞。
老去驚時節,春來念物華。
青煙百六日,同社兩三家。
醉著凌風舸,歌成滿路花。
滄江萬里意,獨立送殘霞。
人老了驚嘆時節更迭之快,春天來了思念萬物的美好。寒食節的青煙裊裊,同社祭祀的只有兩三人家。我醉臥在乘風的船上,歌聲起引得滿路繁花。面對萬里滄江,我獨自佇立送著殘霞。
時節:指季節、時光。
物華:自然景物的精華,這里指春天的美景。
百六日:即寒食節,在冬至后一百零六日。
同社: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同社之人一起祭祀,這里指一同祭祀的人家。
凌風舸:乘風而行的船。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從詩中可推測是詩人晚年所作。此時詩人或許感慨時光飛逝,在寒食節這個特殊的日子,面對春日美景,內心涌起諸多思緒,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內心的孤獨。其特點是借景抒情,將情感融入自然景象中。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詩篇,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感悟。
有日猶嫌開牖,
無風不敢上簾。
報國丹心何似,
夢中抵掌掀髯。
欽永早患失,光禹晚志得。
飄風一鴻毛,何能益人國。
己重物乃輕,此理要深識。
方寸浩然氣,天地吾其塞。
人言道士隱深山,
九煉丹成去不還。
乳溜滴成華蓋座,
猶疑真相在巖間。
荷塘夕照影層層,
水閣香來冷不勝。
怪底錦園無俗客,
此花風骨竟如冰!
《木瓜》知苞苴,厚意聊以佐。
濫觴自古人,后來乃以貨。
如聞暮夜間,取印如斗大。
豈知幽棲者,歲晚只高臥。
狼藉惟琴書,芳塵凝滿座。
借問腐儒餐,無乃出馬磨。
敢波及父老,簡略誠吾過。
清風儻可贈,于喁請君和。
關塞重重險處懸,再探南棧地形偏。
七盤路入星河影,一線江分隴蜀天。
兵氣肅清威草木,馬蹄蹴踏亂云煙。
客程豈愛耽行緩,為是崎嶇步接連。
九龍山控小淩川,朔氣凝寒欲暮天。設險重關勤遠戍,戒嚴三衛想當年。
華風漸被通蕃漢,文教流傳孰后先??倿樘桨餐翗?,人家多半是屯田。
我今來此又隆冬,極目斜陽簇亂峰。松嶺設關分界限,淩川入塞識朝宗。
邊防將吏兼司稅,土著兵民久務農。一帶疏林成列處,當年細柳想軍容。
不去筑魚梁,也不魚叉攜個。
風里一絲輕飏,便無魚也可。
偶然搖過舊苔磯,梳樣半蟾墮。
傾出葫蘆殘醞,向荻根敲火。
霜根徹九土,雪干掀重冥。
鱗芬春不蝕,骨老冬還青。
棟梁壯鉅室,琥珀延仙齡。
世人寶勁節,所重非絲苓。
喬松種何時,壽應與山期。
風起鸞鶴唳,月舞龍蛇馳。
烈士摧擊氣,高人貞秀姿。
臥云此中老,應抱南陽琦。
聲價由來十倍論,君才早自擅雄渾。
空群萬馬行文勢,掃陣千軍落筆痕。
赤幟任憑壇上拔,紅綾看取閣中存。
泥金好寄春潮信,飛渡佳音到鹿門。
已誤百年期。韶華能幾時。攬青銅、漫惜須眉。試看江潭楊柳色,都不忍,更依依。
東望陣云迷。邊城鼓角悲。我生初、弧矢何為。豪竹哀絲聊復爾,塵海闊,幾男兒。
人言潘谷久騰空,衡也崎嶇隱墨中。谷見坡詩衡用訣,了知真是一家風。
眼寒不識黟川李,相好長迷大禹圭。見說潘郎親有女,獨能傳業向深閨。
丈夫久弭江西節,聞道諸侯尚掃門。篋有玄圭肯分似,從今默默面稱冤。
識字才能項籍欺,灶煤研瓦分甘之。如何乞索忘唐突,擬賦江南鶴膝枝。
破曉湖山入畫時,
短篷搖雪傍疏籬。
一心只在梅花上,
凍損吟身也不知。
賤妾豈無夫,其奈天一方。
夢魂飛不到,萬感激中腸。
浴蠶溪水遠,拾翠郊原長。
黃昏深閉閣,暗淚灑衣裳。
私心在何許,日夕思時康。
清鸞峰下步遲遲,為訪幽居足已疲。
穿壑板橋驚欲墜,隔林茅屋望猶疑。
桃源舊徑依津間,藥孤樓傍石窺。
僅有殘僧相對晚,寒潭清嘯少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