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慧知客還蜀
踏破劍門關,十方無壁落。
信步復南來,將錯還就錯。
霜風刮面寒,梅梢初破蕚。
去去又何言,寧負孤云約。
踏破劍門關,十方無壁落。
信步復南來,將錯還就錯。
霜風刮面寒,梅梢初破蕚。
去去又何言,寧負孤云約。
你踏破劍門關而來,世間四方再無障礙。從容信步又向南行,就將錯就錯繼續前行。寒霜冷風刮過臉頰,帶來陣陣寒意,枝頭的梅花剛剛綻放。你此去不必多言,難道要辜負與孤云的約定嗎。
慧知客:一位僧人。知客是寺院中負責接待賓客的僧人。
劍門關:位于四川,地勢險要。
十方:佛教用語,指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十個方位。
壁落:障礙。
蕚:同“萼”,花萼。
寧:難道。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知慧知客要離開前往蜀地,詩人在送別時有感而發。可能當時佛教交流頻繁,僧人云游四方,慧知客的遠行也是其修行的一部分,詩人對其行為表示理解和支持。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慧知客,突出了慧知客灑脫不羈的形象。其特點是語言質樸、意境開闊,情感真摯。在文學上展現了送別詩別樣的風格,體現了對僧人修行生活的一種感悟。
西師未報□殘虜,十仗交馳且莫休。近侍忽驚千里別,行頻應緩九重憂。遼陽風物宜周訪,藩鎮機宜屬細籌。俎豆有儒寧似者,遲歸還許疏宸旒。
明月豈長好,的的入我懷。東風不愛情,浮云與意乖。
有分同朝參帝子,無人不道似神仙。正當遼海聯居日,又是滁陽建國年。馬首云山千里遠,鳥啼煙樹百花妍。欲知此后相思處,月照西窗夜未眠。
病后休文幾瘦腰,苦吟猶欲振風謠。臺登碣石霜蹄滿,社結燕山雪影飄。自嘆望洋逢海若,卻慚焚硯似君苗。指南為證從歸路,懸耀終知仰斗杓。
雙舄凌空去莫扳,惟聞飛佩玉珊珊。故家遺老俱凋謝,采藥名山自往還。鳳尾蓋隨云影動,鹿皮冠映雪痕斑。海桑陵谷雖遷變,獨有壺中日月閒。
愛汝白云色,蕭蕭佛日間。有時歸法缽,無意臥禪關。生滅了何礙,卷舒長自閒。尋常足避世,莫買沃洲山。
流風回雪滿蓬萊,繡幕珠簾萬戶開。內殿平明催設宴,玉京深處翠華來。
故人常嘆別時長,一笑眉開色便黃。領略西園好風景,憑君更喚郭汾陽。
眼纈蒙茸真草木,春歸廣莫自文章。妙回玉指香羅密,秖許楊花傍小床。溪光山色淺無痕,荒樹平蕪見幾村。秖恐重來春自去,梨花吹盡月黃昏。
北望金城思渺然,寒蒲新柳夕陽天。遙山雁去三千里,獨樹鶯啼四五年。官閣聯詩知政暇,宦情如水記生前。故園更有樨香在,莫學淵明醉菊邊。
春榮秋悴總難齊,詩筆重拈那忍題。空際樓臺思起鳳,夢中風雨聽鳴雞。足音頻至人何在?血淚無多鳥莫啼。幻想輪回真個有,相逢隔世不凄迷。
鶴書歲晚下巖扃,千里迢迢去上京。春事又從今日始,月華猶是故鄉明。愁來無復聞雞舞,酒醒生憎聽雁聲。獨喜歸心似潮水,夜來又過富陽城。
詰朝參下座,閑步出重闈。北堂月稍隱,南枝鶴已飛。早霜垂靄靄,初霧上霏霏。嚴唱雖罷柝,高門尚掩扉。既傷年緒促,復嗟心事違。平生愛山海,宿昔特精微。未解輕身去,唯應下第歸。
沂上幽居樂隱淪,清心久巳謝塵紛。日長鷗鳥閒當戶,雨后山光遠到門。花里琴尊娛好客,案頭書帙課諸孫。舞雩尚想前人舊,此意何時與共論。
武峰臺上隔紅塵,夜靜臨風一放神。此際宜詩亦宜畫,古棉高掛一冰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