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呂舍人二首 其二
接物初無間,微言獨得聞。
相期深造道,不為細論文。
自有高山仰,誰知半路分。
新阡疑可望,目斷只愁云。
接物初無間,微言獨得聞。
相期深造道,不為細論文。
自有高山仰,誰知半路分。
新阡疑可望,目斷只愁云。
您待人接物毫無隔閡,我曾有幸聆聽您精妙的言論。我們相約深入探究大道,而非拘泥于瑣碎的文章討論。您有高山般令人敬仰的品德,誰能料到會中途分別。新的墓地似乎就在眼前,我極目遠眺,只看到令人哀愁的云朵。
接物:待人接物。無間:沒有隔閡。
微言:精妙的言辭。
相期:相約。深造道:深入探究大道。
細論文:拘泥于瑣碎的文章討論。
高山仰:出自《詩經·小雅·車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比喻對高尚品德的仰慕。
新阡:新的墓地。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應是呂舍人去世后,詩人為表達對他的哀悼而作。當時可能詩人與呂舍人交往密切,對其品德學問十分贊賞,呂舍人的離世讓詩人深感悲痛。
這首詩主旨是悼念呂舍人,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以質樸的語言表達了對逝者的敬仰和惋惜。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古人之間真摯的情誼和對賢人的敬重。
風色蕭騷晚尚微,呼龍連夜布寒威。
欲尋海上三銀闕,先舞云中萬玉妃。
難老松筠增氣槩,未春桃李借芳菲。
典衣更為來年賀,潤澤先從宿種歸。
枝頭桃李半狼籍,浪說春風借顏色。
海棠斬新一樣紅,錦絲欲墮嬌無力。
主人連日被渠惱,無處分疏更招客。
重羅作幕裙作圍,麗人行酒客賦詩。
挽定春光不得放,忍看落紅零亂時。
吾家先世有童子,姓名嘗著杜詩史。不緣神氣形相殊,安得公詩重褒美。
三百年有宋興,妙裔四海皆豪英。番郡自古稱多士,群兒頭角又崢嶸。
洎水之東有彭氏,生兒五歲真佳瑞。雙眸點漆肌骨清,不與孩提共嬉戲。
誦詩記字何了然,瑯瑯一口千萬言。弱不勝衣行未穩,凌人氣岸已軒軒。
嗟予去國亦云久,為報君恩矢奔走。繡衣持節入閭閻,大半故人新白首。
與兒阿父昔同游,高才終不事王侯。報不在身當在子,發源所與今其流。
行看直上青云梯,決取鐘如探囊中籌。
躬耕良苦辛,十畝手自鋤。
我窮分定耳,矧復憐封胡。
君今未三十,詩聲殿黃初。
后生要努力,勿及幾杖扶。
聲華飛動水云鄉,揮翰初宜玉作堂。
投老肯留賓客榻,臨分聊屬圣賢觴。
家山到眼千巖秀,世路收心一粒藏。
趣駕青牛尋尹喜,著書方便設津梁。
聞名早愧昧平生,遲暮相看眼更明。
滿室氛埃不關意,百年文字要尋盟。
關河晚闕平安報,風露日催搖落聲。
樽酒從予會傾倒,莫同兒輩但平平。
老丞拄笏中了了,坐閱云陰變昏曉。
何為兩腳苦未停,意在高山知者少。
昨日春從湖上歸,頗覺沙鷗已馴擾。
游人但遲簫皷來,滓穢清虛亦何好。
君今獨行真得計,自有青螺如髻繞。
歸來古錦開詩葩,筆下縱橫發天巧。
遨頭舊屬羅浮伯,半夜春風鳴騕褭。
至今湖山索價高,妙語須君時一掃。
雖然愿君且努力,掛冠歸休未宜早。
要當千戶享封殖,豈但全家荷溫飽。
此時還鄉頭未白,萬錢買山慰潦倒。
摩挲拄杖不相忘,更伴重巒細窮討。
俎豆能折沖,儒冠或兜鍪。
六月早奏功,豈待防高秋。
俗士懷晏安,所至賈人留。
幞被應自疏,未知幾宜休。
搖落霜林秋興新,舍舟尋壑自冥塵。
云光山色解迎客,松氣竹氛俱著人。
漢上營詩多累句,孟生題壁欲傷神。
頻伽依舊丁寧語,應笑華顛映角巾。
邊風吹鴈寒,雨宿黃蘆下。
家雞飽遺粒,喔喔庇簷瓦。
孔鸞爾安巢,慎勿翔中野。
鮮鮮野畦菊,的皪弄深黃。
馨香不自暖,白露凄欲霜。
明朝紫茱萸,雕檻薦高堂。
三十年前鎮益州,紫泥丹詔鳳池游。
大鈞播物心難一,六印懸腰老未休。
佐主不能如傅說,知幾那得似留侯。
功名富貴今何在,寂寂招題一土丘。
君不見王衍談天喙三尺,繞床阿堵初未識。
又不見阿戎自執紅牙籌,聚錢成癖老不休。
人生嗜好各殊趣,盜跖孔丘更毀譽。
不如是非兩置之,萬事欣然隨所遇。
貴人見錢地上流,富人錢妖聲如牛。
醉時雖悟落幘語,客至或忘障簏羞。
謾夸無耳可使鬼,劉濞鄧通皆過計。
崔烈得名未掩臭,陳萇小黠強稱美。
我今家徒立四壁,憐渠一個也不得。
不愿腰纒十萬上揚州,安用呼盧百萬供一擲。
但要時逢好事人,恰有青銅滿三百。
我行無町畦,忽逐春波起。
平明發鄴城,暮宿清河涘。
譙樓唱晚靜,驛樹驚飊馭。
亭亭華月上,熠熠繁星委。
含暉穿幔翠,度影入窗綺。
悲來興視夜,空庭縱幽履。
飄如浮海仙,飛步不濡水。
甕中凍蟻欲浮白,主人醉呼嗔惡客。
到床不省雪作魔,半夜扶頭驚曉色。
因風初愛橫斜好,侵戶更憐飄灑密。
為梅洗粧卻鉛粉,與竹護萌封繭栗。
瀛州有士漫為郎,要看諸郎上槐棘。
不妨病骨倚故絮,且忍饑腸待新麥。
君今筆陣獨橫掃,冷屋無人夜鳴鏑。
快雪快晴吾弗憂,君詩自有回天力。
南山北山天接連,西湖環山水涵天。
佛宮鱗鱗割人境,勝日杖履相周旋。
久聞龍井未得到,神龍臥靳俗語喧。
脫身干戈偶不死,步屧十里沙石堅。
眼明見此屋突兀,修廊廣殿鐘鼓傳。
筍芽供羮坐取飽,茶乳沃舌聽談禪。
塔中老人呼不起,至今墻壁尚熾然。
諸孫其誰嗣衣缽,但見持律俱精専。
吾身誤落世纓網,白髪未解憂患纒。
問龍乞地一席許,作庵共結香火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