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臺道中
灘聲因雨急,山勢向云斜。
橘綠誰能畫,楓丹遠似花。
舂鋤懷淺水,郭索上寒沙。
漸聽鳴梭近,林中三數家。
灘聲因雨急,山勢向云斜。
橘綠誰能畫,楓丹遠似花。
舂鋤懷淺水,郭索上寒沙。
漸聽鳴梭近,林中三數家。
因為下雨,灘流的聲音變得急促;山勢傾斜著伸向云端。橘林翠綠,這美景誰能描繪出來;遠處的楓葉紅得像花一樣。白鷺懷念著淺水之地,螃蟹爬向寒冷的沙灘。漸漸能聽到織布機的聲音靠近,原來林中有幾戶人家。
舂鋤:白鷺的別稱。
郭索:螃蟹爬行的聲音,這里代指螃蟹。
鳴梭:織布機織布時梭子發出的聲音。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定,但從詩中描繪的景色來看,應是詩人在游歷天臺道時,被沿途的秋景和鄉村生活所吸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天臺道中的秋景和鄉村生活。其特點是寫景生動,畫面感強。在文學史上雖不算具有重大影響力,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細致的觀察和獨特的審美。
石根盤屈老蒼官,
絕筆殷勤記歲寒。
萬里風云欲飛化,
君家留得壁間看。
游宦去鄉邑,誰不念同儕。
道路阻且修,遂俾良晤乖。
爰歸得聚首,談笑情相諧。
琴書日在眼,撫玩適我懷。
以茲消百憂,?然外形骸。
明霞一桁斗簾新。熏爐通晝溫。蛛絲香罥去年塵。花枝猶未貧。
天末感,病中身。何堪酒入唇。花前長憶遠游人。裁詩報早春。
孤亭終古吊風波,留守三呼喚渡河。
南宋君臣傷播越,北胡獻納恣搜羅。
萬方民氣含冤久,九士忠魂飲恨多!
八百馀年光漢族,盈庭懸想載賡歌。
唐氏能書十載聞,
誰教精絕向紅裙。
百金買書蒲葵扇,
不必更求王右軍。
慷慨青龍峽上行,京畿四望暮云橫。
蜀途蟾卜兇中吉,天難誰忱死后生。
跬步危臺悲退路,瞰臨堰水痛蚩氓。
何成屈子懷沙恨,一縱微軀萬念輕。
南皮駛清流,北渚爽金?。
去驂儼立鵠,走舸歙飛鷗。
胡然嬰痾疢,臨岐隔歡游。
望美天咫尺,何以慰離憂。
安得糕糖千百斤,給我黃家兄妹分。
他日大成何疑問,此時習畫太苦辛。
十六七年如反掌,我詩雖滅爾成長。
皂白青紅世豈無,搜來贈與畫人倆。
榮寶齋中紙爭飛,都愿隨我妮南歸。
歸期倘誤人休怪,盛名壓喘船機車。
何事新春勝舊春,
陰陽順序國安榮。
坤元永贊乾元大,
月色常修日色新。
三年計外吏,仕路一都盧。
縱得逃時議,安知是坦途。
如何堪執著,無亦任疏迂。
自昔稱賢者,爭傳二大夫。
三千美女學宮妝,
占斷薰風水一方。
試問畫工何處在,
移來五月鑒湖涼。
日斜山額黃,草暗裙腰綠。
無語憑闌干,倦倚湘江曲。
柳絲情短長,怪底三眠足。
燕燕不知愁,夜夜雙雙宿。
忽傳詩句到書堂,字里行間翰墨香。
細嚼頓教心目醒,高歌翻覺背皮長。
病知蹶足經旬日,政喜揚眉立干墻。
書物并承頻寄慰,后生何以答龍光。
長安憶,其六憶居停。
俗氣官腔都一律,曲房便館幾曾經。
更有鬼精靈。
安居謝聲利,人人羨其高。
詩酒得真樂,廬舍無喧囂。
孤舟出前溪,巾車駕東皋。
淵魚樂洋洋,枝鳥鳴交交。
欣然覽時物,天地同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