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和王挽詩二首 其二
三紀羽林衛,千秋彝鼎銘。
拔材多男爵,教子寶遺經。
淮上開王社,云邊落將星。
后來思燕頷,麟閣仰丹青。
三紀羽林衛,千秋彝鼎銘。
拔材多男爵,教子寶遺經。
淮上開王社,云邊落將星。
后來思燕頷,麟閣仰丹青。
他三十多年擔任羽林衛之職,其功績將永載千秋的彝鼎之上。他選拔人才多為男爵,教育子女重視經典。在淮上被封王,如今如將星隕落。后人追思他那有封侯之相的容貌,瞻仰著麒麟閣上他的畫像。
三紀:一紀為十二年,三紀即三十六年。羽林衛:宮廷禁軍。
彝鼎銘:彝和鼎是古代祭祀用的禮器,銘是刻在器物上記述生平、事跡或警誡自己的文字,這里指功績被銘刻。
男爵:古代五等爵位的最后一等。
遺經:指古代留傳下來的經典著作。
王社:被封為王。
將星:古人認為帝王將相與天上星宿相應,將星隕落表示將領去世。
燕頷:形容相貌威武,有封侯之相。
麟閣:即麒麟閣,漢宣帝曾將霍光等十一位功臣的畫像陳列于麒麟閣,以表彰其功績。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楊和王可能是南宋將領楊存中,他一生功勛卓著。此詩應是在楊和王去世后創作,當時南宋處于復雜的政治軍事環境,人們對這樣有重要貢獻的將領去世深感惋惜,詩人通過此詩表達對他的紀念和贊頌。
這首詩主旨是贊頌楊和王的功績和品德。其突出特點是用典恰當,語言莊重。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從側面反映了當時人們對功臣的敬重,以及南宋時期的社會文化氛圍。
默默道游,靈靈破幽。斗魁光轉夜,河漢氣澄秋。入世隨流,門庭甚休。青鞋蹈雨俱胝老,放浪風煙百草頭。
膏沐青絲劇可憐,為誰消瘦剩荒煙。未應南國春常在,自別西風力更綿。大好光陰思去日,再逢華茂定明年。姑蘇臺略垂垂樹,每憶飛花落酒邊。
林木池魚灰燼寒,鴛湖恨水去漫漫。西華葛帔仍梁代,東市朝衣尚漢官。白鶴遄歸無石表,金雞旋放少綸竿。招魂倘有巫陽在,歷歷殘棋忍重看。
尚衣初進縠紗裳,夏樹陰陰送嫩涼。羞把雙眉裁柳葉,亂絲飄蕩過南墻。
一朝辭紺幰,千里別黃河。對衣徒下泣,扣角詎聞歌。
初楓葉外數行飛,瘦竹竿頭一點黐。浮世危機總如此,青蛇飛處且相隨。
歲晏時氣肅,寒風透幃床。鏡斂雙蛾蹙,被拂孤鴛翔。玉關路千里,不如寒夜長。
四十年前不畏老,酒豪踏雪買梅花。如今七十愁年盡,遠客匆匆夢到家。
山轉溪流曲。有數椽、縛茅老{尸圭},繞屋扶疏綠。散步橋下立,修路幽拂,共識宮僚舊湯沐。俄焉易陵谷。愛惜須眉黃冠服。家山夢遠,歸興托縑軸。居處意不適,一編書,數竿竹。鎮日無言野廬伏。
匹馬西來萬里游,飄飄心跡似輕鷗。才探蒲海千尋浪,又渡陰山五月秋。星落天中半天外,水穿沙底挾沙流。停車東望瀕搔首,漫學題詩付上頭。
繞屋清陰合,緣堤綠草纖。起蠶初放食,新麥已磨鐮。苦筍先調醬,青梅小蘸鹽。佳時幸無事,酒盡更須添。行飯獨相羊,扶藜過野塘。晴光生蝶粉,暖律變鶯吭。麨美群兒競,蠶饑小婦忙。深知游宦惡,窮死勿離鄉。
巖石下陰陰,猗蘭綠如剪。花發人不知,秋香如苔蘚。
直上遼陽訪管寧,至今此語聳人聽。當時英邁知何似,肯向泥涂險處行。
非默而默,不言而言。鑿混沌樸,決昆崙源。萬像總持句,諸塵三昧門。法法心心成佛事,華華葉葉受春恩。
早行乘月晚乘風,殘暑無煩苦若翁。萬里邊關羸馬底,一秋光景亂蟬中。長安北望云何極,衡岳南來雁不通。獨有寸心堪百鍊,乾坤隨處是帡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