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崇教寺顏上人
禪窟夸金碧,經行失舊蹤。
鐘聲穿茂竹,轍跡蔭長松。
遠到水常瑩,前陳山更重。
勤勤紫藤杖,一覽為從容。
禪窟夸金碧,經行失舊蹤。
鐘聲穿茂竹,轍跡蔭長松。
遠到水常瑩,前陳山更重。
勤勤紫藤杖,一覽為從容。
禪窟以金碧輝煌而為人夸贊,我漫步其中已找不到舊日蹤跡。鐘聲穿過茂密的竹林傳來,車轍的痕跡掩映在高大的松樹下。遠處的水常常瑩潤清澈,眼前陳列的山巒層巒疊嶂。我手持著那根勤勤懇懇相伴的紫藤杖,從容地將這一切盡收眼底。
禪窟:指寺廟的修行之地。
經行:佛教語,指旋繞往返或行步于一定之地。
轍跡:車輪輾過的痕跡。
陳:陳列。
勤勤:殷勤、誠懇的樣子,這里形容紫藤杖一直陪伴。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詩人游覽崇教寺時所作。當時詩人或許在塵世中感到疲憊,來到寺廟尋求寧靜,被寺廟的環境所感染,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崇教寺周邊的優美景色,突出其清幽寧靜。特點是寫景生動,意境悠遠。展現了詩人悠然閑適的心境,在文學上為我們呈現了一幅古代寺廟的優美畫卷。
茫茫天水墮家風,文字因緣信不同。一點貪癡求解脫,當時原是可憐蟲。
郎去何太速,郎來何太遲。欲借一尊酒,共敘十年悲。
攬轡清游,西度玉關,東涉松花飲馬。記洛邑監河,穎濱觀稼。引起胸中突兀,指萬里、龍堆堪陶寫。曰歸未得,摩挲兩鬢,鏡中如畫。聊且。且休暇。賴買得箕山,結鄰欒社。甚五綰銀黃,頌聲盈野。一枕希夷夢穩,祗霽月、光風閒來者。但更祝、商皓相逢,共絮戴星情話。
天與之形,月皎河橫。地與之儀,山高水低。華燈連有據,桃李默成蹊。十方三世混不得,萬像森羅類莫齊。
曾道咄于人,寧從湖海去。高名千古存,閭里今亦著。
海上群峰映紫霞,五云樓觀是仙家。誰吹玉笛春風起,千樹碧桃都作花。
游宦日已久,先隴多違離。寥寥古東門,值此洪流時。頹垣走狐兔,宰木寒無枝。及目心隱只,俯仰淚交頤。野祭已非古,況復無恒期。恩封夙有澤,貧喪空無施。徬徨不能返,日落凄風悲。
我取友兮得石耳,石壁峻嶒下無底。非脾非腎非肝腸,馬齒馬牙銜不起。耳無是,耳無非,所思兮何可萎,石筍石花滋石脂。
楊柳垂垂發,何堪一笛風。飄飖振虛壑,颯沓入長空。月暗關山迥,江回澤國窮。扁舟無寄托,萬里奈漁翁。
東西布魯似屯云,錯壤仍看部落分。王會自來圖不到,卻從塞種證遺聞。
襟裾猶耐冷,紅紫半抽晴。我不辭為主,公無厭絮羹。旋吟詩遣興,直以酒陶情。何可廢行樂,春秋七十更。
困來禁不住,一動亦悠然。家事青山外,春心白發前。逢人相問歲,為客又開年。得醉梅花下,何妨就石眠。
紅兒家近古青溪,作意相尋路已迷。渡口桃花新燕語,門前楊柳舊烏啼。畫船人過簾波動,翠幔歌輕扇影低。明月欲隨流水去,簫聲只在板橋西。
良會今何夕,秋風灑客衣。翻疑別是夢,不覺醉忘歸。露下黃花瘦,樽前紫蟹肥。高歌無別調,列炬有馀輝。霄漢諸公在,風波往事非。亦知吾道拙,敢與世情違。歲月驚虛擲,歡娛幸未稀。金蘭存道義,四海永相依。
山棠紅白間青林,上有和鳴百囀禽。一陣晚風吹曀去,又尋桃杏說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