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元丹丘潁陽山居
仙游渡潁水,訪隱同元君。
忽遺蒼生望,獨與洪崖群。
卜地初晦跡,興言且成文。
卻顧北山斷,前瞻南嶺分。
遙通汝海月,不隔嵩丘云。
之子合逸趣,而我欽清芬。
舉跡倚松石,談笑迷朝曛。
益愿狎青鳥,拂衣棲江??。
仙游渡潁水,訪隱同元君。
忽遺蒼生望,獨與洪崖群。
卜地初晦跡,興言且成文。
卻顧北山斷,前瞻南嶺分。
遙通汝海月,不隔嵩丘云。
之子合逸趣,而我欽清芬。
舉跡倚松石,談笑迷朝曛。
益愿狎青鳥,拂衣棲江??。
我如仙人般渡過潁水,與元丹丘一同去尋訪隱居之地。你忽然拋開了蒼生的期望,獨自與仙人相伴。你選地開始隱居,有感而發寫下文章。回頭看北山像是斷開,往前看南嶺相互分開。這里能遙遙連通汝海的月光,與嵩丘的云也不阻隔。你契合隱逸的情趣,我欽佩你高潔的品格。我們倚靠在松石旁,談笑間忘了時間。我更希望與青鳥親近,拂衣隱居在江邊。
元丹丘:李白好友,熱衷隱居。
潁水:水名,在今河南境內。
洪崖:傳說中的仙人。
晦跡:隱居。
興言:有感而發。
汝海:汝水。
嵩丘:嵩山。
之子:指元丹丘。
狎:親近。
江??:江邊。
李白一生渴望入仕施展抱負,卻仕途坎坷。此詩創作于他與元丹丘交往期間,當時他可能在政治上遭遇挫折,看到元丹丘的隱居生活,心生向往,于是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其突出特點是景中含情,借自然之景抒歸隱之情。在文學史上體現了李白詩歌中對自由、閑適生活追求的一面。
衰草淡煙迷故壘,情思迢迢似流水。關山目斷雁聲沈,幾曲闌干悶獨倚。倚蘭還憶早春時,款款東風綻桃李。青春如昨歲云莫,大抵人生如寄耳。如何攜酒對明月,一笑紅塵等白蟻。歸來夢蝶惱莊周,蝶去悠悠幾千里。吟哦猶在月明下,詩就清歡未能已。舉手欲折桂枝去,行入青天廣寒里。
楊柳風和溪水平,掉頭歸去趁春耕。青山滿眼渾相識,白鳥隨人似送行。遠地幾時重握手,孤城今夜獨聞更。離心好是秋霜劍,無數塵埃拂又生。
二十年前此地分,孤帆萬里出重云。滇南昔日君憐我,白下今朝我哭君。
轅門佳氣曉氤氳,觱篥筵開酒半醺。鸞扇低回人似玉,虎牙顛倒從如云。花開秾李春猶小,帳掩流蘇夜正分。從此談兵應有助,木蘭元是女將軍。
殺盡雞豚喚斸畬,由來遞互作生涯。莫言火種無多利,禾樹明年似亂麻。
憶昔盍簪日,念子思有為。投筆長嘆息,慨然賦新詩。鴻鵠千里志,浩浩不可羈。況當盛明世,翱翔政其時。自慚鷦鷯質,棲棲戀茅茨。豈不欲高邁,明命那忍違。錦江春色暮,和風入羅衣。援瑟鼓復作,尚嘆知音稀。
白云庵對白云岑,殿宇崢嶸云氣深。裊裊青猿啼竹里,雙雙赤鯉見潭心。靈風?爽神君至,秋月空明木客吟。羨子早年歸福地,愧予何日遂投簪。
老來于世轉無求,事業聲名種種休。伴得鄰僧忍饑慣,閉門無飯讀春秋。
興來攜侶共飆輪,繞綠馳蒼過百村。車碾蟬紗天破裂,人行巖徑影幽昏。流煙紛灑曲塵亂,疊嶂迷茫水墨渾。晦景翻勝澄景美,朦朧世界足銷魂。
盈盈青鬢嘆飄零,千里江湖應客星。錯憶韓康曾賣藥,不知劉向自傳經。
多金建華屋,一堂容百客。立齋有廳事,不覺旋馬窄。僻于蕭相居,隘甚晏子宅。鬼神瞰高明,吉祥止虛白。
沙樹歷歷沙草荒,江上誰開芻牧場。馬群所聚凡五十,飲秣而俯嘶而昂。寐訛浴涉踶且驤,或乳或駐或軋瘡。三縱五橫不成行,若驓若?青紫黃。烏騅赤兔照夜白,連錢桃花斗文章。牝兮牡兮未可辯,亦莫可識駑與良。相骨相肉俱已矣,老夫兩眼徒茫茫。但愛各各無羈韁,自縱自得肥而駉。肥哉肥哉空老死,未試何以知爾長。我知馬亦待駕御,人馬兩得氣始揚。請看溝汗流血漿,爭前欲逐左賢王。追風掣電一般走,五十之中當有彊。
筑成臺榭,種成花柳,更又教成歌舞。不知誰為帶湖仙,收拾盡、壺天風露。閑中得味,酒中得趣,只恐天還也妒。青山縱買萬千重,遮不斷、詔書來路。
天地不自私,至寶發山川。誰于黃金巖,得此一脈泉?涓涓成不息,曹溪寧后先?造化亦有待,于師亦前緣。既供香積廚,復灌富陽田。譬彼釋氏法,一燈遍三千。泉流愿無竭,燈光永相傳。日居而月諸,于億萬斯年。
擊汰蕩金波,流光起千鬣。仰看云間質,如鉤帶殘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