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譯上人出蜀
久雨敗沼荷,曉風獵巖桂。
人各動歸思,子獨謀遠逝。
峽門去來舟,日為聲利計。
扣舷數得失,子獨尋師銳。
徑山天尺五,披光出蒙翳。
云居接廬阜,薦福踞鄱汭。
維此三大老,從之可卒歲。
玉泉亦清冽,縱飲爭挽袂。
南極百十城,一一盡所詣。
寧使繭生足,肯畏雪封砌。
更憶大瞿曇,捐身求半偈。
久雨敗沼荷,曉風獵巖桂。
人各動歸思,子獨謀遠逝。
峽門去來舟,日為聲利計。
扣舷數得失,子獨尋師銳。
徑山天尺五,披光出蒙翳。
云居接廬阜,薦福踞鄱汭。
維此三大老,從之可卒歲。
玉泉亦清冽,縱飲爭挽袂。
南極百十城,一一盡所詣。
寧使繭生足,肯畏雪封砌。
更憶大瞿曇,捐身求半偈。
多日下雨,池沼里的荷花被摧殘;清晨的風,猛烈地吹打著山巖上的桂樹。人人都動了歸家的念頭,只有你謀劃著遠行。峽門來來往往的船只,每日都在為名利算計。有人扣著船舷計算得失,只有你求師之心堅定。徑山高聳,離天很近,光芒穿透了迷霧。云居山與廬山相連,薦福寺雄踞在鄱陽湖邊。這三位高僧大德,跟隨他們可以安度歲月。玉泉的水也很清澈,大家爭著挽起衣袖盡情暢飲。南方上百座城池,你要一一去游歷。哪怕腳上磨出繭子,也不怕大雪封住臺階。更要想起佛祖釋迦牟尼,曾舍棄自身去求取半偈佛法。
敗:摧殘。獵:吹打。
歸思:歸家的念頭。謀遠逝:謀劃遠行。
峽門:指三峽的門戶。聲利:名利。
扣舷:扣打船舷。銳:堅定。
徑山:山名。天尺五:形容離天很近。披光:光芒穿透。蒙翳:迷霧。
云居:云居山。廬阜:廬山。薦福:薦福寺。鄱汭:鄱陽湖。
三大老:指徑山、云居、薦福的高僧。卒歲:度過一年,引申為安度歲月。
玉泉:泉水名。挽袂:挽起衣袖。
南極:南方。詣:到,游歷。
繭生足:腳上磨出繭子。雪封砌:大雪封住臺階。
大瞿曇:指釋迦牟尼。半偈:佛經中的半段偈語。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當時可能佛教文化較為盛行,譯上人作為僧人,有遠行求道、拜訪高僧大德的意愿。詩人可能與譯上人相識,有感于其求道的決心,寫下此詩為其送行。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譯上人出蜀求道。其突出特點是通過對比展現譯上人的精神追求,用典豐富了詩歌內涵。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詩篇,但反映了當時的宗教文化和人們的精神追求。
水溯安流舟不難,人心自畏石頭頑。黃公誤聽作惶恐,玉局先生蓋謂灘。
終身于物共推移,大隱金門是我師。眼不皆青從世爾,玄如尚白欲誰欺。
練湖七月涼雨過,白水蕩蕩紅芙蓉。芙蓉紅盡早霜下,鴛鴦飛去何匆匆。茜裙女兒弄虛碧,鳴榔聲斷無消息。清波小藻出銀魚,落日湖山秋欲滴。望湖接山云茫茫,鳥飛不盡青天蒼。丹陽使者坐白日,小吏開甕春酒香。倚欄半醉風吹醒,萬頃湖光落天影。掛冠何日隱江南,短褐綸竿上漁艇。
流水本無意,歸云亦無心。人生苦多機,擾擾懷悲辛。何如命佳侶,濯足湖西潯。悠然忽忘言,嘉木鳴珍禽。起拂塘上石,坐愛云滿林。
隱隱青山曉霧開,望中誰謂有亭臺。山人一去無消息,空想仙翁看鶴來。
雞鳴庭樹寒,白露滿秋草。候蟲悲夜長,愁人起常早。出門衣裳單,悵望千里道。歸來守衡宇,藜藿猶可飽。
四海蒸為云,三夜皆天風。他方縱有月,不照長安中。長安十二樓,戶牖鑿玲瓏。貴家金張徒,高宴開帡幪。華燭代明月,何必光遂通。夕露久巳晞,歡娛良未終。迫塞諒有殊,盛衰寧見同。悠揚云中魄,既滿還自窮。鬼神惡盈踰,天道懷其公。
雨后又鵑啼,斷送一園春色。折損池頭楊柳,嘆終難留得。多情還欲共春歸,春去恨無跡。唯有當時芳草,更連天深碧。
擷青日日飯疲牛,識字耕夫已白頭。束帛不來山鬼笑,有人馬上覓封侯。意釣秋江不為魚,六韜尚擬載徵車。東南腥血方涂地,何用人間有此書。
眼底皆詩料,山回百轉腸。翠屏圍暝色,紅葉點秋妝。丑石云根出,奇峰天際張。空令水清冽,誰與濯滄浪。
閑居南郭外,水竹清且幽。芳草被曲徑,遠樹浮滄洲。出門臨方沼,欣然見魚游。賓客時一至,燕談敘綢繆。開樽共斟酌,真率無獻酬。日暮各自歸,新月上林丘。
身在蓬瀛亦醉鄉,清冰出壑置高堂。誰知天上風云闕,不似人間日月長。□□亭下花如錦,野蝶山蜂總不知。獨把一杯芳晝永,美人□我唱《楊枝》。
東西垣竹影交欹,坐到芭蕉月上時。何處塵蒙春試馬,壁間苔沒舊題詩。一杯脫粟吾將老,萬里長風子可羈。別有樵夫來歇擔,晚涼松下一殘棋。
審事貴審幾,急湍迸石罅。東京橫貂珰,群狼啖天下。但當殲其魁,何用苦不赦。日入慝相求,驚鸞飛下樓。徒令千載人,念之雙淚流。
曾侍鹓行步赤墀,入山正為怕人知。自慚不直百金伎,空有囊中藥不龜。滿前舞鱔雜號貍,攬轡澄清眾所期。今日忠良方得路,愿歌守道四賢詩。云卿曾屈帥垣尊,詎謂如今古道存。驄馬行行人且避,如何容易到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