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演上人
整整袈裟團團笠,覆此短小精悍質。
誰知意氣解摩云,羞對諸兒戀鄉邑。
江南蕭寺不知數,據堂說法盡龍虎。
只應飽取一味禪,斷卻從來巧章句。
晝短天寒無定程,孤舟尚倚裝赍輕。
玉泉度歲亦良策,好在沙頭春水生。
整整袈裟團團笠,覆此短小精悍質。
誰知意氣解摩云,羞對諸兒戀鄉邑。
江南蕭寺不知數,據堂說法盡龍虎。
只應飽取一味禪,斷卻從來巧章句。
晝短天寒無定程,孤舟尚倚裝赍輕。
玉泉度歲亦良策,好在沙頭春水生。
穿著整齊的袈裟,戴著圓圓的斗笠,包裹著這短小卻精悍的身軀。誰能想到他意氣凌云,羞于像小兒女一樣眷戀故鄉。江南的佛寺多得數不清,在佛堂說法的都是高僧大德。他只應潛心領悟禪理,拋開那些精巧的文辭章句。白天短天氣冷行程不定,孤舟還靠著岸,行裝輕便。在玉泉寺度過一年也是好辦法,只盼沙頭春水漲起。
演上人:一位僧人。上人,對僧人的尊稱。
整整:整齊的樣子。
團團:圓形。
摩云:接近云霄,形容意氣高昂。
蕭寺:佛寺。
龍虎:比喻高僧大德。
一味禪:指單純的禪理。
巧章句:精巧的文辭章句。
裝赍:行裝。
玉泉:可能指玉泉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詩人送別演上人,演上人要離開故鄉去江南的佛寺修行。詩人或許是有感于演上人的精神和追求,寫下此詩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期許。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演上人,贊揚他追求禪理、不戀故鄉的精神,表達對他的關切和祝福。其特點是形象描繪與情感表達相結合,語言平實卻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但體現了送別詩中對友人精神追求的肯定這一主題。
金斗高跳鬼狀獰,世傳此像是魁星。祥光閃爍開先兆,助子秋闈筆硯靈。
四月沙河市,青盆雪色鹽。吳兒甘美飫,可是喜酸咸。
百金曾儲古畫圖,意像彷佛超有無。懸知歲久成模糊,愛之我欲重為摹。留情一物我亦誣,誰為此論眉山蘇。
湖海飄然一敝裘,縱橫豪氣未全酬。閑憑司馬千秋閣,絕勝元龍百尺樓。座里風云回客傲,壺中天地縱神游。寧知文舉雙眸白,大有忘年在黑頭。
器重性仍堅,登庸響即傳。口因良藥苦,心為中規圓。繼務精三代,輪攻孕十全。終齊善救理,莫謂枉陶甄。
盛德好生,網開三面。明視標奇,昌辰乃見。育質雪園,淪精月殿。著于樂章,色含江練。
嚴霜知勁柏,大節見固窮。懷人居白下,抱道立黃中。秦淮浩茫茫,楚山耿叢叢。胡為吝音素,過盡南歸鴻。
倏忽經冬又涉春,年光冉冉暗催人。要荒一去三千里,晦朔俄驚十二旬。絕代方言空問俗,蓬山直舍已凝塵。汗青何日成書去,頭白常慚竊祿頻。
而今真毀室,不敢更聽鵑。空憶鴛鴦侶,同棲玳瑁椽。鏡鸞猶入夢,海燕斷無緣。小筑依危幕,當時已惘然。
有北先寒,來時鴻雁,記經何地初霜。問渠鵝鸛,何苦上顏行。浩蕩煙波萬頃,怕誰去、爭許三湘。聊容與,誰求系帛,傳語寄炎荒。丹山如鳳鳥,相逢定是,問我行藏。說于今華發,為汝增傷。晚笑巢阿覽德,莫貪快、千仞翱翔。和鳴擬,從吹嶰管,終不似朝陽。
恰重陽日到南山,小摘黃花供綠樽。鐘叩一聲蕭寺晚,移舟載月過前灣。
城外千家瓦萬椽,城中立馬看山川。杜陵妻子愁何在,武帝旌旗不計年。寂寂人煙江欲晚,茫茫世事雪連天。側身北望無終極,一片寒光戰壘邊。
高步青霄計未差,征途祇暫走塵沙。煙波江上吟芳草,風雨城東看落花。攬轡欲追千載士,扣門肯向五侯家。遙知齋閣清無事,滿架殘書整復斜。
眾口一酸調,佳處在味外。忽使水火爭,誰令居鼎鼐。
蘆花十里塘,野色正荒涼。明月秋無際,西風雪有香。漁郎茆屋小,估客棹歌長。自愧無家別,經行百感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