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經樓語
般若貫華嚴,涅槃通寶積。迷則龍宮海藏,悟則一字不識。
教演三伯余會,度人無數百億。如今滿目放光明,十二部經詮不及。
崔田彭族祖墳林,無欠無余樓獨立。大千沙界納其中,無說無聞真利益。
遠祖近宗無不超,得意生身乘此力。現存一族福綿綿,世出世間福何極。
般若貫華嚴,涅槃通寶積。迷則龍宮海藏,悟則一字不識。
教演三伯余會,度人無數百億。如今滿目放光明,十二部經詮不及。
崔田彭族祖墳林,無欠無余樓獨立。大千沙界納其中,無說無聞真利益。
遠祖近宗無不超,得意生身乘此力。現存一族福綿綿,世出世間福何極。
般若智慧貫穿華嚴經義理,涅槃境界通達寶積經內涵。迷惑時覺得佛法如龍宮海藏般深奧難測,覺悟后會發現即便一字不識也能領會真諦。佛法宣講三百多次法會,度化了無數眾生。如今佛法光明遍照,十二部經都難以完全闡釋。崔田彭家族的祖墳林里,經樓獨立無缺無余。它能容納整個大千世界,無聲無說卻有無上利益。家族遠祖近宗都能借此超脫,生者也能憑借此力獲得善果。現存的族人福澤綿延,世間和出世間的福報都無窮無盡。
般若:梵語,意為智慧,指能洞察一切的無上智慧。
華嚴:指《華嚴經》,佛教重要經典。
涅槃:佛教修行者達到的不生不滅、解脫煩惱的境界。
寶積:指《寶積經》,佛教經典。
龍宮海藏:比喻佛法深奧,像龍宮的寶藏一樣難以探尋。
三伯余會:指佛法宣講了三百多次法會。
十二部經:佛教經典的分類,包括長行、重頌等十二種。
詮:闡釋、說明。
大千沙界:即三千大千世界,佛教對宇宙的一種說法。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內容看,應是作者在對佛教教義有深刻感悟后,結合崔田彭家族的祖墳林及經樓,為宣揚佛法對家族的庇佑和度化作用而創作。當時佛教可能在當地有一定的影響力,作者希望通過此詩讓族人更加信仰佛法。
這首詩主旨是宣揚佛法的廣大和對家族的福佑。其特點是將佛教義理與家族實際相結合,以詩的形式進行傳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佛教在民間的傳播情況,對于研究佛教文化和家族信仰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忙中安得此身閑,杖策西風自往還。 今日已償云水債,籃輿帶雨下疏山。
雪浪如山,汝能白跳。 愿隨忠魂,來駕怒潮。
浮生泯泯默默,荒村闃闃幽幽。 遠避塵中車馬,獨尋月下沙漚。
結綺臨春照晚霞,瓊枝壁月斗妍華。 雙歌共醉瑤池酒,萬舞齊開玉樹花。 合浦明珠穿蹀躞,中山文木斫琵琶。 可憐一笑傾城者,猶自江頭浣越紗。
連然醉折荷花別,過眼那知紅葉殘。 甸尾海云隨雁過,蒼顏山雪照城寒。 欲捻錦瑟黃金盞,旋買青驄白玉鞍。 弦滿清光今夜月,可憐君在異鄉看。
相與欣佳節,率爾同褰裳。 薄云羅陽景,微風翼輕航。 醇醪陶丹府,兀若游羲唐。 萬殊混一理,安復覺彭殤。
萬事傷心對管弦,一身含淚向春煙。 黃金用盡教歌舞,留與他人樂少年。
十二山晴花盡開,楚宮雙闕對陽臺。 細腰爭舞君沉醉,白日秦兵天下來。
昔年凄斷此江湄,風滿征帆淚滿衣。 今日重憐鶺鴒羽,不堪波上又分飛。
清絕東湖舊看詩,夜窗風味許誰知。 眼花頭白今憔悴,不似向來燈下時。
梅花過了仍風雨,著意傷春天不許。 西園詞酒去年同,別是一番惆悵處。 一枝照水渾無語,日見花飛隨水去。 斷紅還逐晚潮回,相映枝頭紅更苦。
江北江南,青山占盡,臺觀高處。擊楫狂吟,憑欄危眺,潮打孤城去。吳頭楚尾,此間天限,空有射鷗人住。看殘陽、蝸蠻一角,中興氣競龍虎。 金焦入眼,樓船東下,銷得英雄一顧。白帝城邊,有情鄉水,應過夔門路。昔年沉陸,戰場荒草,換了酒旗戲鼓。重陽近、茱萸舊會,故人健否。
泮水題名記,靈光獨此翁。 褎衣雋曼倩,折角郭林宗。 湖海襟期別,風濤患難同。 斯人寧復得,些罷涕無從。
碧紋圓,紅暈皺。一寸芳心,解護花前后。憶著單綃初試酒。
玉臂酥瑩,交枕銷魂驟。
掩雙襟,憐半袖。熨遍輕盈,細細相思扣。恁使衣香和夢舊。
為貼冰肌,也占新來瘦。
秋病無名廢酒尊。水西亭榭易黃昏。獨經游地最銷魂。
花影自行橋上月,篴聲如見曲中人。燕梁何處起清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