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總干遺詩十四句師于一句之下加頌七句 其九
昏迷曾未警,勞我個眼睛。
絲毫全不漏,云月事猶新。
達士知幾者,常看無字經。
打動禾山鼓,舞起道吾神。
昏迷曾未警,勞我個眼睛。
絲毫全不漏,云月事猶新。
達士知幾者,常看無字經。
打動禾山鼓,舞起道吾神。
處于昏迷狀態未曾警醒,讓我這雙眼睛徒自操勞。哪怕最細微的也全不遺漏,云與月的景象依舊如新。通達之士是知曉細微變化的人,常常研讀那無字的經典。如同敲響禾山的鼓,舞動起道吾的神。
昏迷:指人處于糊涂、不警醒的狀態。
勞:使……勞累。
絲毫:極微小的數量。
云月:云和月,常象征自然景象或清凈的境界。
達士:通達事理的人。
知幾:預知事物細微的變化。
無字經:佛教用語,指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佛法真諦。
禾山鼓:可能是特定寺廟(禾山寺)的鼓,在佛教文化中有一定象征意義。
道吾神:道吾可能指道吾山或道吾和尚等,‘舞起道吾神’可理解為展現出一種靈動、超凡的狀態。
由于缺乏具體資料,難以明確創作的具體時間和地點。但從詩的內容可推測,當時佛教文化較為盛行,詩人可能身處寺廟或與佛教修行者交往密切,有感于世人的愚昧和少數修行者的覺悟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勸人覺醒,領悟佛法真諦。其突出特點是融合了佛教思想,以簡潔的語言傳達深刻哲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有限,但對于研究佛教文學和當時的宗教文化有一定價值。
何意大江濱,蒼茫接所親。相看鬒已變,轉盼跡俱陳。子是浮湘客,予為哀郢人。嚴程不我駐,臨路倍沾巾。
流水本同源,叢蘭亦同根。匪有薰蕕異,而無涇渭分。余忝高密裔,念君亦聞孫。禮服既悠遠,歲月復馳奔。相視如路人,莫知卑與尊。茲晨得良晤,永托為弟昆。所重骨肉親,貴賤安足論。我昔歷艱苦,慷慨心欲捫。八齡失所怙,猶幸慈母存。鞠育與教誨,天地同深恩。亂離廢舊業,詩禮猶清門。不敢忝厥祖,佩服先哲言。為君寫衷曲,短筆聊復援。
輕煙濃黛寫山河,圓照堂前淑景多。遲日烘成花港熱,好風吹長柳堤波。十瓻良醞初開甕,百里征軿學注坡。恨不稍留看月上,水鄉到處送漁歌。
道上蹄涔接板橋,詩筒將去卻愁漂。縱橫燕市云為雨,仿佛巫山暮復朝。半舫若浮宜自系,尺書仍至故相招。泥深我仆難忘蹶,莫使前瞻馬尾遙。
拄錫凌空夾日飛,入纮蒼宇望中微。諸君欲得逍遙術,且向清流浣舊衣。
目雖淚所出,由來心乃源。白日照我面,意欲乾汍瀾。而不照我心,我淚何由乾。況在重云遮,使我何自安。
姑蘇好山名昆丘,玉作芙蓉凌九秋。至今寶氣伏光彩,白石磊磊皆琳球。問君何年宅其下,桂館芳堂極瀟灑。籬月當窗爛不收,松風掃屋聲如瀉。山林真樂安可忘,時援綠綺歌清商。自來南京直大省,長對新圖懷故鄉。圖中云壑更窈窕,雙塔參差出林杪。花開何處望長洲,日落遙空送飛鳥。道逢兩翁如松喬,我欲從之安可招。便當攜酒上絕頂,與子共看滄江潮。
春光明遠近,紅紫正芳妍。野外張帷幄,風前沸管弦。綺羅人拾翠,騕裊客停韉。落日城南路,香塵障瞑煙。
妾家橫塘口,門前種楊柳。春風吹舞腰,勸飲桃花酒。垂楊千萬縷,下蘸橫塘水。何事織離愁,春風吹不起。塘上誰家女,紅裳白雪衣。采菱愁日晚,相待月明時。妾家住橫塘,郎過須下馬。手把珊瑚鞭,掛在垂楊下。
黑吉遼冀蒙晉青,皖魯蘇豫陜甘寧。川湘黔滇新藏桂,臺閩浙贛鄂粵瓊。兩寧兩北兩個東,三江三南四西通。福臺吉瓊安川貴,青藏新甘接內蒙。遼寧吉林接黑龍,青甘陜寧連內蒙。兩河兩湖分南北,二山二廣辨西東。云貴高原鄰川藏,瓊臺兩島江浙通。江西安徽鄰福建,西北新疆地寬洪。
入夜金盆上,終宵玉鏡懸。氣涼征戍骨,腸斷別離緣。皎潔寧傷性,虛明欲竟天。平生看不足,茲夕更悠然。既雨中秋望,纖毫桂影分。魄高疑壓霧,香動欲沖云。稍窘癡蟾窟,全驚睡鵲群。孤清若個畔,玉笛片時聞。
我來羅浮訪仙跡,數不盡羅浮峰四百。黃龍巀嵲洞最幽,兩水夾山山路僻。攀蘿直上登云梯,探入松林洞門辟。流杯池水聲潺潺,玉龍飛走春潮白。七星壇畔逢赤松,邀入龍宮蹊徑碧。笑傲煙霞生隱心,紅塵不到煩襟釋。何事將金別買山,此處巖棲即安宅。不愿宦游拖長紳,愿從羅浮山下為居民。
云里青山山里僧,曾聞梵語送鐘聲。迎風柏葉時吹面,落澗松花半點纓。金界香浮空鶴舞,缽池月浸碧荷新。何當共吸菩提露,合作西來一味清。
南薰門外春光老,絮雪晴飄教場草。三衛精兵點得齊,練習今朝比常早。長竿鉅旗懸將臺,四面辟易行人開。前驅虎旅駿奔走,太監乘馬當街來。逡巡過去才都督,侍郎參行轡聯屬。繡衣御史并三司,冠蓋低昂密相簇。繩床列坐閱武亭,城外擊鼓城中聽。周遭柳圍地寬廣,陣勢任擺方圓形。內分橫直開長道,火炮沖天隊初到。弰盡雕弓冰作弦,通題勇字金涂帽。急鼓爭喧騎士馳,驍捷不數幽并兒。掄鎗奪槊左右射,互騁才藝誇神奇。一聲遙聽敲鉦響,輸者鞭笞贏者賞。荷戈束甲捲旌旃,沿路飛塵撲歸鞅。風傳?篥遠近鳴,紛紜部伍各返營。太平方信從軍樂,惟請衣糧不出征。
嶺北嶺南持使節,湖西兼總大農錢。廟堂正賴持國計,蓬島祗為蛻骨仙。郎省尚虛丹禁地,銘旌忽上洞庭船。衣冠不許掛神武,端謂猶堪濟巨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