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古九十八首 其五一
東西南北,通徹交過。
悟者清涼,迷者大禍。
隨流入流,法真不墮。
若未全提,誰敢擔荷。
東西南北,通徹交過。
悟者清涼,迷者大禍。
隨流入流,法真不墮。
若未全提,誰敢擔荷。
無論東西南北各個方向,都能暢通無阻相互通達。領悟道理的人能獲得內心的清涼自在,執迷不悟的人會遭遇大禍。順著水流進入水流,真正的佛法不會墮落。如果不能完全領悟和提起,誰敢承擔起弘揚佛法的責任呢?
通徹交過:指各個方向都暢通無阻、相互通達。
清涼:佛教用語,指內心清凈、自在,沒有煩惱。
隨流入流:順著水流進入水流,比喻順應佛法的自然規律。
法真:真正的佛法。
全提:完全領悟和提起佛法的要義。
擔荷:承擔責任,這里指承擔弘揚佛法的責任。
此詩出自宋代僧人釋印肅的《頌古九十八首》,宋代佛教禪宗發展興盛,僧人常通過偈語等形式來表達對佛法的領悟和見解。釋印肅創作此詩,可能是為了向弟子或信眾傳達佛法的要義,勸誡人們要領悟佛法,承擔起弘揚佛法的責任。
這首詩主旨是宣揚佛法,強調領悟佛法的重要性和弘揚佛法的責任感。其特點是語言直白、對比鮮明。在佛教文學中,這類偈語詩以簡潔的語言闡述深刻的教義,對傳播佛教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
紛紛束書兒,穿穴蠹棲桂。及當千人軍,往往出下計。誰如冠軍豪,飄揚選鋒銳。刺手拔鯨牙,灑落見孤詣。更看抉重關,喜色動春袂。
東老傳家道氣濃。榴皮壁上有仙蹤。耳孫陰德如何限,都在參苓藥籠中。無貴賤,有窮通。活人心事契蒼穹。吾家昆弟能無恙,須藉全生一匕功。
左方擁崇岡,昔也重嶙峋。自我護樵牧,林光稍敷紛。與菊明疏秋,墮桃照秾春。本求平野立,八荒辯燕秦。終限分寸珠,僧磬通比鄰。面墻雖養蒙,意生豈名身。
脫巾無計避炎熇,安得長風上泬寥。自浴寒泉眉子硯,時澆蒼石膽瓶蕉。老來轉覺身為累,貧甚豈為山可樵。坐想草亭新竹上,一林碎月玉翛翛。
青山倒銜半邊日,江天鳥度煙光夕。霞縷牽絲百尺長,一竿裊裊秋風急。琉璃影滑波無痕,霓綸牛餌魚不吞。白頭貪醉懶歸去,蘆花香里開清樽。
矍鑠聞飛將,蒼茫失故侯。金章新息在,銅柱伏波留。已逐沙場逝,寧懷下澤游。至今靈爽在,猶自懾壺頭。
疇昔相知,自許千秋,惟曹與君。憶甘陵結客,曾經名見,洛陽作賦,如此才橫。酹起陶潛,重邀李白,何日尊前細論文。春秋筆,嘆詩亡不作,泣鳳傷麟。紛紛。豎子成名。祗我輩棲遲行路塵。問壞空成住,到頭誰幻,黃農虞夏,過眼皆陳。語可當薪,玄真覆醬,猶有侯芭后死人。歸休了,算交親有淚,天地無情。
滁之水,入江流,江潮日復來滁州。相思若潮水,來往何時休。空相思,亦何益。欲慰相思情,不如崇令德。掘地見泉水,隨處無弗得。何必驅馳為,千里遠相即。君不見堯羹與舜墻,又不見孔與蹠,對面不相識。逆旅主人多慇勤,出門轉盼成路人。
江南臘月天未雪,居者單衣行苦熱。連山郡邑瘴盡行,豈獨嶺南與閩越。逋民穰穰度閩山,十人不見一人還。明知地惡去未已,可憐生死相追攀。
繅車未歇取絲分,私債官逋夜打門。里正不慈胥吏酷,窮民空感半租恩。
人言蜀道難,歷井如捫參。何如棘圍里,對面橫霜鐔。聲價一日中,不數雙南金。秋風大情生,半入瀟灑襟。袖有百鍊骨,躍馬辭家林。
百步鑿新徑,千年開舊池。值此盈月雨,川流漭溟瀰。蕪深草色碧,雜卉華眾枝。魴潛警夜躍,鷺起沖晨飛。我老皮骨銷,扶行嘆逶遲。安得有遠志,畢愿藏郊扉。
鋪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萬鐘,胡言亂語成時用。大綱來都是哄。說英雄誰是英雄?五眼雞岐山鳴鳳,兩頭蛇南陽臥龍,三腳貓渭水飛熊。
借使長空插羽翰,人間無地著高寒。一丘自作清涼國,兩曜誰司赤白丸。老去詩猶堪杖屨,快哉風亦懶衣冠。貴人要與常人別,寶帶圍腰大耐官。
雪盡江南二月初,并禽高下自相呼。靜中樂意無人見,一片春聲在畫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