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古九十八首 其一八
通宗透說,魂飛識滅。
呈見無體,如水中月。
金毛師子,說無說說。
若人不會,弄巧成拙。
通宗透說,魂飛識滅。
呈見無體,如水中月。
金毛師子,說無說說。
若人不會,弄巧成拙。
通達宗旨透徹言說,神魂飛逝意識寂滅。呈現的景象沒有實體,就像水中的月亮。如同金色毛的獅子,雖言說卻無所說。如果有人不能領悟,就會弄巧成拙。
通宗透說:通達宗旨透徹言說。
魂飛識滅:形容一種超脫、空明的狀態。
呈見無體:呈現出來的景象沒有實體。
金毛師子:佛教中常用來比喻具有大智慧、大勇猛的人。
說無說說:雖在言說但實際上并沒有固定的言說內容,強調言語難以完全表達真諦。
此詩出自佛教頌古之作,頌古是禪宗以偈頌形式闡釋古代祖師機緣語句的一種文體。作者創作時應是為了宣揚禪宗的思想和理念,引導修行者領悟佛法真諦,當時禪宗在佛教發展中較為興盛,修行者們注重對經典和祖師語錄的參究。
這首詩主旨是宣揚禪宗的思想,強調對佛法真諦要超越言語去領悟。其突出特點是以形象的比喻和簡潔的語言闡述佛理。在佛教文學史上,它是頌古這一文體的體現,有助于后世了解禪宗的修行和思想。
晨發向封川,漸逼蒼梧境。紅日露幽嶂,輕煙抹遠嶺。悠悠拖鴨綠,閃閃搖金影。崖高樹轉古,水曲山逾靜。何處尋桃源,我心屬箕潁。
獸有善觸邪,草有能指佞。獸草非有心,不移本天性。前王著臣冠,俾爾效端鯁。如何不稱服,觸指反忠正。吾欲取二物,豢植列臺省。一令邪佞徒,奔逃亟深屏。風雨晦時夜,雞鳴有常聲。霜雪枯萬干,松柏有常青。內守初已定,外變終難更。若人束世利,浮沈無定情。俯仰效?槔,低昂甚權衡。反出木鳥下,徒為萬物靈。
憶同嵇阮輩,醉臥酒家床。今日壚邊客,初無人姓黃。
平生見說湞陽峽,今日親從峽里游。灘聲嘈嘈水流急,今古行人盡白頭。
唐高甘聚麀,妖瞾竊皇綱。淫膻易廟社,三靈為慘傷。維城拉然崩,蹀血染天潢。莽卓為一人,寸斬不足償。惜哉無絕母,完歸于上陽。當時極兵威,萬憤亦少揚。養虎自遺嚙,遺恨在英王。
過了清明,拾翠還經南陌路,楊花撲面故紛紛。欲撩人。繁華恰似夢中身。肯向東風尋怨恨,不如金盞醉芳茵。莫傷春。
分手渾如昨,生離已十年。何期從物化,天畔忽潸然。酒伴凄朝露,花情憶夜弦。無由伸掛劍,拜手酹蒼煙。
連峰萬仞削天梯,玉殿虛無大峪西。享國若令光廟永,垂衣應與孝宗齊。秋高大漠三胡入,風起平沙萬馬嘶。不見太官朝上食,御園霜露正凄凄。
江上秋深客未歸,荻花楓葉兩依依。傷心最是長橋路,落日西風一雁飛。
荒渚菰蒲帶雨,隔河籬落飛煙。淮南渺渺何處,悵望秋鴻去邊。
鐘箭自徘徊,皇堂薦羽杯。橋平疑水落,石迥見山開。林前暝色靜,花處近香來。西嵫傷撫夕,北閣濫游陪。
名芳久說邵陵園,勝日還留北海尊。慷慨風情千古地,郁蔥花霧萬家村。太行落照遙橫席,碣石流云近拂軒。豈向平泉誇樂事,看垂彝鼎答宸恩。
年芳經雨能幾許,客愁得暖不肯融。眼看乳燕行已哺,手種小桃隨分紅。世情付睡莫涇渭,物態逢春無異同。清時賴是未禁酒,須惜紅紫轉頭空。愛酒苦無阿堵物,尋春奈有主人家。未容黃蜂釀成蜜,已怕惡雨不容花。云間明月無可攬,海中蟠桃良未涯。浮名誤人不得脫,黑發減來那得加。
為愛湖山勝,登臨愜素雜。澹煙連粉堞,峭壁隱丹邱。老樹陰仍合,長溪凈欲浮。會心成獨嘯,風景望全收。
三山待逋客,雙槳泛平川。何意鶯花伴,來尋蝦菜船。飄萍雖暫合,驚雁不成聯。明發燕吳隔,楓林有夢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