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兜率寺淳熙三年孟春作 其五
老樹半藤蘿,野色入窗戶。
空明浮屋梁,蕭爽發幽趣。
晚涼進微風,平江瀉煙露。
露久山月來,蟬聲發高樹。
老樹半藤蘿,野色入窗戶。
空明浮屋梁,蕭爽發幽趣。
晚涼進微風,平江瀉煙露。
露久山月來,蟬聲發高樹。
古老的樹木上纏繞著半壁藤蘿,野外景色映入窗戶。明亮的光影在屋梁上浮動,清幽涼爽中透出幽遠的意趣。傍晚清涼,微風徐來,平靜的江面彌漫著如煙的露珠。露水濃重時山間明月升起,蟬聲從高高的樹上傳來。
野色:野外的景色。
空明:明亮澄澈。
蕭爽:清幽涼爽。
平江:平靜的江面。
此詩創作于淳熙三年孟春,地點是臺州兜率寺。當時詩人身處寺廟,周圍自然環境清幽,在這樣的環境中,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心境應是閑適、寧靜的,沉浸于自然之美中。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兜率寺周邊的自然景色,突出了景色的清幽寧靜。其特點在于寫景細膩生動,意境深遠。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力有限,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敏銳觀察力和獨特的審美情趣。
戊戌正如乘軒鶴,武漢棲遲懷甚惡。垂簾朝局恥彈冠,一語文襄為驚愕。仲韜長逝不可招,菊翁晚見我入遼。故都遺老天留在,人壽河清屬后凋。
昨夜前村深雪里,春信為誰傳。風送清香滿座間。不用熱沈檀。竹外一枝斜更好,偏稱玉人攀。休放游蜂去又還。嫌怕損芳顏。
我欲尋三徑,長歌歸去來。未能似夫子,還是走塵埃。彩筆臨流賦,清樽對菊開。披榛往來處,東望思悠哉。
道路盡歌賢太守,祈頌萬人同一口。只應憫及黃衣兒,亦使銜環致君壽。
莫道長松浪得名,能教覆額兩眉青。便將徑寸同千尺,知有奇功似茯苓。
燕支山下起秋風,飲馬河邊日射虹。從此玉門開不閉,欣逢南北一家同。
聞道乘閒入翠微,猶愁嵐氣濕人衣。道旁野樹飛花盡,溪上春云作雨歸。故舊釣絲輕在手,仙人棋局靜忘機。赤松曾許同千載,儗向高秋傍鶴飛。
凄涼三十六青春,嘆息從人只累身。內外諸門方破碎,初終兩姓卻沉淪。平生尚未諳奢泰,已病猶能強補紉。便向夜臺逢考妣,應傳同氣各邅迍。
仙掌金盤列風露,人間琛寶多飄零。忽看銅洗土花碧,側想玉女云鬟青。千年偶在聊寓意,萬物終毀無逃形。吾徒汲古寧玩物,愿子及泉資綆瓶。
曲蓋華旗起益荊,幽州臣節獨分明。漢家福分無周旦,天遣忠賢不習兵。
上到春山頂?頭,更攜煙雨入吾州。梅花便作鄉人看,飛落酒杯相勸酬。
風雨四月初,正作窮秋寒。朱明方更候,陰沴時相干。陰陽天自便,寒暑無必然。玄冥與祝融,政事誰得專。江鄉累歲饑,一飽望今年。不知誰不仁,探喉奪其餐。柯山窮老人,方暑愁衣單。似聞林筍立,矗矗戈戟攢。但知飲美酒,折取共朝盤。
三年況瘁人,得此一區宅。何如舍桑下,三宿情難釋。自比柳下惠,援止非有擇。北窗容膝地,敷坐親書冊。休日須作字,支板劣五尺。意中苦未展,紙素亦頗積。稍欣廊下步,群鴿久就食。無機自無怖,飛集繞我側。初夏柳始芽,默計好將息。婆娑廿株樹,暫輟磨人墨。舊京數寄書,花事如過客。南歸興不淺,來日誰能測?
君不見魯仲尼,圣德巍巍穹壤齊。君不見姬公旦,赤舄忠勤古今擅。有孚濡首系易終,惟汝無量不及亂。嗚呼周孔兩大圣,歡伯時時見親幸。胡為屈子游江潭,獨醒反被蛟龍餐。諒為名士傳不朽,但讀離騷飲美酒。
誰謂我有耳,不聞鳳皇鳴。朅來岐山下,日暮邊鴻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