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才翁懶窩 其四
山林日月長,城市炎涼急。
方看夏太清,已覺秋淅瑟。
因之念故山,鶴歸松露滴。
收足否愿余,此舟徒役役。
山林日月長,城市炎涼急。
方看夏太清,已覺秋淅瑟。
因之念故山,鶴歸松露滴。
收足否愿余,此舟徒役役。
山林里日子過得悠長,城市中人情冷暖變化快速。才看到夏天的清朗,就已感覺秋天的蕭瑟。因此思念起故鄉(xiāng),仿佛看到仙鶴歸巢,松樹上露珠滴落。是否能停下腳步滿足心愿,這舟船徒勞地忙碌奔波。
炎涼:指人情冷暖。
太清:天空清朗,這里指夏天的晴朗天氣。
淅瑟:形容風聲或落葉聲,這里指秋天的蕭瑟。
故山:故鄉(xiāng)的山,代指故鄉(xiāng)。
收足:停下腳步。
役役:忙碌不停的樣子。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可能久居城市,經歷了人情冷暖,從而懷念故鄉(xiāng)山林的寧靜生活,在某個夏秋交替之際有感而發(fā)創(chuàng)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城市生活的厭倦和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其特點是對比鮮明,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xiàn)了詩人對生活的感悟和內心追求。
計省憂時紆廟略,夕郎承詔出邊城。八州分野占星氣,一路風云擁使旌。經國理財當世務,登車攬轡古人情。微吟不盡臨岐贈,佇想嘉猷答圣明。
百五佳時更絕晨,園丁猶未放游人。瘦藤拄上披仙閣,四面花光照殺春。
月出山疑欲雪,夜涼天易成秋。老去還能覓句,興來何必登樓。
海棠亂發(fā)皆臨水。君知此處花何似。涼月白紛紛。香風隔岸聞。囀枝黃鳥近。隔岸聲相應。隨意坐莓苔。飄零酒一杯。
渡口尚余景,喬木故鄉(xiāng)陌。誰云客不歸,今歸轉如客。村犬吠路隅,室人避門隙。入戶恍有存,依然舊四壁。始歸人意新,鄰里皆來覿。交譴我何言,誰復閔行役。興念及殤兒,生未諳行跡。夢寐何由通,徒聞人所惜。別時種園樹,過墻盈幾尺。且復息其陰,淚沾衣上碧。
柳弱陣則堅,軍容見諸此。轉令弱者堅,將略因可視。孫武鼓婦人,水火咸可使。淮陰將多多,還能驅背水。治軍亦何常,一風拂柳耳。俄作步伐觀,所向必齊止。俄作臨敵思,所前必披靡。令寂聞行聲,進退隨麾指。宛彼大塊吹,枯榮肅以起。云雷動其馳,一氣奔遠邇。所重心力同,不但軍禮始。軍禮傳于今,誰非介胄擬。權貴懾其心,何必誇天子。風鶴預聞聲,全壁安足恃。卓哉堅臥人,當年別有以。試觀棘灞中,紛紛兒戲是。
三華西上章袁嶺,鳥道凌空最阻脩。從龍云氣皆在下,旋蟻天文如上浮。花竹一家巢絕頂,煙塵九點認齊州。欲尋王子營丹處,玉宇高寒不可留。
尚書畫山山巃嵷,九江秀色開森茸。況當五月暑雨交,云氣滃勃川光動。五峰削出青如蓮,綠樹彷佛聞陰猿。猶瞻謝眺青山宅,不見米家書畫船。何人見門面山立,頭上烏紗翠痕濕。誰喚山東李謫仙,來觀瀑布三千尺。于今戈戟亂如麻,使我披圖一永嗟。欲買沃洲歸共隱,江山如此屬誰家。
曾謁朱衣拱帝關,故辭黃閣老人間。鼎湖夢斷龍髯遠,遼海歸來鶴羽閒。教種芝田經雨過,看鋤藥圃帶云還。絕憐此日都忘世,渾似當年未出山。名山自昔伏龍岡,勝地今為臥鹿場。無復仙人飛羽駕,還聞學士結茆堂。晴嵐蔽日云當戶,陰瀑冷風雪滿床。已喜閒居親紫蓋,不妨幽夢隔奎章。
此去京城五千里,川途修阻萬山峨。好山好水且消遣,欲說離愁將奈何。
十年游宦滯京畿,幾度緘題問我歸。骨肉本期常會合,音容誰料永分違。風飄花萼鵑聲切,雨暗關河雁影稀。聞說今朝臨葬日,淚痕空滿客邊衣。
繞縣清江月一灣,君家別墅在屏山。當時故老猶能說,晴日笙歌夾路還。
執(zhí)憲登臺海岱東,銜恩入拜少司空。長安近指回車日,閶闔遙分曳履風。北斗秋高玄武署,五云春滿建章宮。懸知魚藻歡無極,漢主從容問畫熊。
青春惱人思跰躚,女郎市酒趣數(shù)錢。不道翁家久留客,紅襠幔結賽鞦韆。學簫學鼓少年群,準擬春來奉使君。自向雕籠作行隊,安排好曲寫殷勤。珍珠絡結繡衣裳,家住江南山后鄉(xiāng)。聞道使君重行樂,爭攜腰鼓趁年光。
豆架瓜塍曲復連,林中散漫出炊煙。老牛攜子斜坡上,亦趁朝陽草露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