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
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
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群鳥高飛無影無蹤,孤云獨去自在悠閑。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間兩不相厭,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盡:沒有了。
孤云:陶淵明《詠貧士詩》中有“孤云獨無依”的句子。朱諫注:“言我獨坐之時,鳥飛云散,有若無情而不相親者。獨有敬亭之山,長相看而不相厭也。” 獨去閑:獨去,獨自去。閑,形容云彩飄來飄去,悠閑自在的樣子。孤單的云彩飄來飄去。
兩不厭:指詩人和敬亭山而言。厭:滿足。
此詩創作于天寶十二載(公元753年),此時距安史之亂爆發還有三年。李白曾在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震天下 ,但三年后,因不能見容于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這首詩正是他在政治上遭受打擊,理想破滅后,孤獨寂寞心境的反映。
這首詩通過描寫詩人獨坐敬亭山的情景,以簡潔的語言勾勒出詩人孤獨寂寞的心境。詩中運用擬人手法,使敬亭山形象生動。它是李白詩歌中表現孤獨情感的佳作,在文學史上展現了詩人獨特的藝術風格。
瑞羽奇姿踉蹌形,稱為仙馭過蒼冥。
何年厚祿曾居衛,幾世前身本姓丁。
幸有遠云兼遠水,莫臨華表與華亭。
勞君贈我清歌侶,將去田園夜坐聽。
南山突兀橫青空,鹿豕禽魚得所宮。修鱗于此亦養德,光怪夜發山川紅。
風云變化事已矣,獨有崖嶠留余雄。至今山泉脈四溢,噴薄聲撼枯枬楓。
填然下與石壁會,萬斛一竅投云中。跳珠散玉虎須怒,烈日不照霜雪融。
前賢作亭久已廢,后俗為弊詞相蒙。匡廬老禪來立錫,攝衣思見前賢風。
乃將爐峰三峽眼,坎井聊視海若同。搜奇剔怪勇興創,我為一洗學古胸。
叱開萬狀伏草獸,飛出百尺經天虹。桃花亂流春態度,明月凈寫秋形容。
豈無白蛟尚蟠蟄,靈犀不毀無由通。平生赤手攬鯨鱷,長鋏自笑遺崆峒。
邇來但余觀水志,每到勝處難藏鋒。欲借天瓢添半水,醉騎赤??訪龍公。
夾道蒼松六月寒,塵埃只隔白云閑。
重游恰是十年后,往事空驚一夢間。
杰閣漫夸新卜筑,危亭不似舊躋攀。
憑誰說與矮師叔,投老求分一半山。
古樹枯藤知幾年,衣冠來此豈徒然。
波濤平地難回首,風雨深山且熟眠。
吾道有靈終用世,此心無愧可通天。
功名分定從吾好,未許驅馳效執鞭。
勝地棲遲慣,青山耐久看。
云煙五洞古,泉石九峰寒。
已化巖前虎,猶藏箬下丹。
黃花生意別,秋老不凋殘。
云房閟孤賞,幽花杳誰攀。
春風不掩私,吹芬滿禪關。
欣抃破沉寂,覓此芳菲顏。
亭亭紫錦蓋,濟濟玉筍斑。
風流冠群英,擢自蓬擢間。
感物動嘉詠,飛觴且循環。
上人滅華念,對之心自閑。
一笑吾未領,夕煙沉遠山。
自愛山樓宿,微吟此興濃。
憑闌最深處,見月在高峰。
清唳來孤鶴,新涼生數松。
葛壇名已遠,何處覓仙蹤。
天寒歲晚江湖客,一段風煙畫卷昏。
聚蟹聲喧枯葦{艸斷},飛鴻影落斷橋村。
歸云寺帶翠微暝,逆水帆拖白漾渾。
東去西來見鷗伴,盟寒祇有愧心存。
好風吹我來洞天,云山九折相回旋。
蒼虬綰結鎖清潤,翠蛟飛舞鳴潺湲。
一從大滌豁心目,披蒙躡徑登來賢。
棲真亭結翠微頂,臨風一嘯卑塵寰。
鳳鳴曉靄群籟息,龍眠夜月山云連。
雙臺疊翠鎖空洞,危峰屹柱嶄蒼煙。
金堂玉室亙萬古,蘭林蕙帳余千年。
三更雨滴傍簷石,六月秋生飛玉泉。
瀹泉烹玉雋余味,但覺兩腋如飛仙。
亭深自無暑,苔徑復縈紆。
賓客不長到,兒童足可娛。
荷花晴帶粉,蒲葉晚凝珠。
與爾城闉隔,茲歡想不殊。
小說紛紛皆有之,須憑實學是根基。
開天辟地通經史,博古明今歷傳奇。
藏蘊滿懷風與月,吐談萬卷曲和詩。
辨論妖怪精靈話,分別神仙達士機。
涉案鎗刀并鐵騎,閨情云雨共偷期。
世間多少無窮事,歷歷從頭說細微。
孤坐忽嘆息,故人成闊疏。
別三來個月,不得一封書。
晴雪添巖瀑,寒冰沍野蔬。
何時分席地,與爾共耕鋤。
自讀高陽贊隠君,便知名與此山存。
憑欄須及三更月,吊古空招千載魂。
殿上風幡飛海燕,寺前石嶠過江豚。
何人瘞鶴無蹤跡,猶有殘碑沒浪痕。
巖巖白石嵌,深泉適此止。
夜雨半山回,春風蟄龍起。
清明無遁形,溥博有余美。
受濁不傷清,納污非所恥。
趣操比幽人,泓澄如得己。
山林乃挺途,真復誰洗耳。
小閣稱幽隠,登臨眺晚晴。
暮云埋落日,寒樹夾孤城。
鳥道穿山色,人煙隔水聲。
自憐疏散意,多不計浮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