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皇帝挽詞 其一
倉猝扶宗社,艱危啟圣神。
英雄歸駕御,狂狡愿和親。
泛掃妖氛凈,恢張治化新。
倦勤三紀外,頭白盡遺民。
倉猝扶宗社,艱危啟圣神。
英雄歸駕御,狂狡愿和親。
泛掃妖氛凈,恢張治化新。
倦勤三紀外,頭白盡遺民。
倉促之間扶持起國家社稷,在艱難危險中開啟了圣明君主的時代。英雄豪杰都歸其駕御,狂妄狡猾之徒也愿意講和。掃除了邪惡的氛圍,使國家的治理教化煥然一新。皇帝勤勉治國三十多年后退位,百姓們都已白發蒼蒼。
倉猝:匆忙、倉促。
宗社:宗廟和社稷,代指國家。
狂狡:狂妄狡猾的人。
泛掃:掃除。
恢張:擴展、發揚。
倦勤:指帝王厭倦于政事的辛勞。
三紀:古代以十二年為一紀,三紀即三十六年。
遺民:指經歷改朝換代后仍留在本土的人,這里指高宗時期的百姓。
此詩應是在宋高宗退位或去世后創作。高宗趙構在北宋滅亡、國家危亡之際登基,建立南宋政權,面臨著內憂外患的艱難局面。他在位期間,一方面任用將領抵御外敵,另一方面也與金朝等進行和談。詩作者可能是有感于高宗的一生經歷和對國家的影響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頌高宗皇帝在國家危難時的作為和對國家治理的貢獻。其突出特點是語言凝練,概括性強,展現了高宗時期的歷史風貌。在文學史上,它是對特定歷史人物和事件的一種文學記錄和情感表達。
碧天高云漢,小王階涼宮。
月曉宮中美人夜,無事相約穿針斗。
新巧殿閣何崔嵬,仿佛驪山道冷君。
畫手落筆奇,思將遺事圖天寶。
黃姑織女遙相望,金盤瓜果陳兩廂。
團團香露濕香襪,持針不語思君王。
三郎卻在長生殿,鈿合金釵證宿愿。
夜闌獨憑玉環肩,縱有針神君不見。
每從海上望高嵩,十載無由訴別衷。
俠氣干云敦舊雨,賢聲貫耳播春風。
星因德聚同時出,樓比名高百尺雄。
翹首淵源深景仰,賞心何但企絲桐。
高臺聊賦別,諸子更相從。
水落潮痕出,云開樹影重。
漁歌回曲浦,僧磬度雙峰。
慣識江湖意,無論去住蹤。
離亂家何在,憂時病轉親。
一身泊異縣,八口寄同人。
支夜惟高枕,聞鐘亦愴神。
嚴城明月里,獨對野塘春。
老人須老伴,舊事可重論。
今古不同調,后生難與言。
破窗風雪夜蕭森,遠道書來百感深。湖海無家多逐客,文章亡國有哀音。殘山剩水遺民淚,倒日揮天壯士心。舊史不堪回首讀,中原霸業久消沉。
落拓窮途百劫馀,諒江風雨近何如。四方奔走張元節,一卷滄桑龔圣予。戰史陳黎馀血淚,功名阮鄭半邱墟。死灰總有飛燃日,盼斷天南報捷書。
霧透龜紗月映欄。麥秋天氣怯衣單。楝花風軟曉來寒。
懶起麝煤重換火,暖香濃處斂眉山。眼波橫浸綠云鬟。
塵中辯主眼分明,
特地尋方更點睛。
堪笑耆婆雖暝眩,
至今南北絕人行。
高風已隔三千載,想像逃名吳市間。
新室倉皇文母璽,孤臣涕淚漢家山。
只今青史留封事,如此紅塵肯抱關。
云外九江何處是,故鄉應有鶴飛還。
元君禮罷閱秦碑,長嘯天門駕赤螭。
蒼海一杯檐際落,齊州九點鏡中窺。
白云不散丈人石,青鳥還來王母祠。
漢主若求封禪草,文園消渴老明時。
岱宗東望翠微重,曳杖初聞縹緲鐘。
半嶺煙霞迷漢畤,四時風雨咽秦松。
緱山直跨仙人鶴,函谷遙瞻柱史龍。
七十二君呼不起,安期何處采芙蓉。
岸闊檣稀浪渺茫,
獨憑危檻思何長。
蕭蕭遠樹疏林外,
一半秋山帶夕陽。
只有青峰在,能逃亂世名。
江河消酒力,天地托鐘聲。
彭澤官三月,柴桑老一生。
為傷孤竹子,何以不躬耕。
登臨初見海嵯峨,回望神州感逝波。
坐久自疑趨大壑,再來應恐泣磐陀。
愁邊草樹天風急,淚眼乾坤落照多。
今日五洲成大夢,獨留殘夢在巖阿。
事業平生在管城,策勛今日向神京。
區區一第慁子耳,要聽臚傳第一聲。
曲江深院題名處,應有春風得意詩。
為想杏花三十里,卻思三五少年時。
蠻箋細襞,墨花輕染,一聲聲、愁紅初斷。
字押相思,才離了、狼毫斑管。早去憐、香綃雪腕。
前宵琴曲,那宵玉盞,這衷懷、不堪重轉。
寄語青鸞,倘若是、風悽云暗。怎能勝、蜂吟蝶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