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下邳圯橋懷張子房
子房未虎嘯,破產不為家。
滄海得壯士,椎秦博浪沙。
報韓雖不成,天地皆振動。
潛匿游下邳,豈曰非智勇。
我來圯橋上,懷古欽英風。
惟見碧流水,曾無黃石公。
嘆息此人去,蕭條徐泗空。
子房未虎嘯,破產不為家。
滄海得壯士,椎秦博浪沙。
報韓雖不成,天地皆振動。
潛匿游下邳,豈曰非智勇。
我來圯橋上,懷古欽英風。
惟見碧流水,曾無黃石公。
嘆息此人去,蕭條徐泗空。
張良在未發跡之前,變賣資產,不顧自家。在滄海郡結識了大力士,在博浪沙用大鐵椎行刺秦始皇。他為韓國報仇雖未成功,但卻震驚了天地。后來他潛藏到下邳,怎能說他不是智勇雙全呢?我來到圯橋上,緬懷古人,欽慕他的英風。只看見碧綠的流水,卻不見黃石公的蹤影。嘆息這樣的人已經離去,徐泗一帶變得空蕩寂寥。
子房:張良字子房,是輔佐劉邦打天下的重要謀士。
虎嘯:比喻英雄得志。
滄海:指滄海君,是當時一位賢人。
椎秦:張良曾派力士用鐵椎狙擊秦始皇。
博浪沙:在今河南原陽東南。
黃石公:傳說張良在下邳橋上遇到的老人,授給他《太公兵法》。
此詩約作于開元十四年(726),李白在游覽下邳圯橋時,想起張良的事跡,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李白年輕氣盛,渴望像張良一樣建功立業,對張良的智勇和俠義精神十分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緬懷張良,贊頌其智勇與俠義。特點是借古抒懷,情感強烈。它體現了李白早期詩歌中對英雄的敬仰和渴望建功的豪情,在其詩歌創作歷程中有一定意義。
陵谷依然世自移,逍遙霽日白云思。五陵事業馀秋草,一曲清詞異代悲。
楓落吳江嘆索群,草青南浦正思君。春深不見歸飛雁,獨上危峰望夕曛。
山人食木實,竹實以飼鳳。聞此來空煙,三載脫塵鞚。不見玉笙音,唯聞溪鳥弄。西臺憶故人,野祭忽如夢。仰視浮云馳,不覺哭之慟。
海外日長生計拙,山中屋少住僧多。筑得東籬倒西壁,算來真不奈緣何。
不煩營筑便成臺,自有青松不用栽。只道先生忙更懶,也須一日一回來。只須獨立領秋光,何用安排石鼓雙。平揖青原未為差,更于竹外見長江。先生無劓何須補,上到乘成盡放懷。松樹尚堪驅使在,為公一一捧詩牌。
沙數詩詞稱應制,獄囚文字失天真。詩憑人性精魂鑄,文到非人付史墳。
春草翩翩使者軒,高從北極俯中原。寧勞繡斧誇三輔,自有金雞下九閽。車轉普天思禹泣,網開何地屈湯恩。僅知刀筆文無害,敢向清朝借不冤。
疊疊南關道,寒風透鼻腥。野花紅過岸,戰骨白于萍。水氣挾龍上,山嵐帶麝馨。不堪諸將士,歸病臥沙汀。
玉杯問月乾坤窄,綵句吟秋鬼魅愁。千古神游何處在,若非蓬島即瀛洲。
野外歲陰早,晚色正霏微。石蘭向風靡,海鶴犯霜飛。投策暫云憩,采苓方未歸。幽人已相候,隔水啟荊扉。
朱路揚和鸞,翠蓋耀金華。玄牡飾樊纓,流旌拂飛霞。雄戟辟曠途,班劍翼高車。三軍且莫喧,聽我奏鐃歌。清鞞驚短簫,朗鼓節鳴笳。人心惟愷豫,茲音亮且和。輕風起紅塵,渟瀾發微波。逸韻騰天路,頹響結城阿。仁聲被八表,威震振九遐。嗟嗟介胄士,勖哉念皇家。雍士多離民,荊民懷怨情。二兇不量德,構難稱其兵。王人銜朝命,正辭糾不庭。上宰宣九伐,萬里舉長旌。樓船掩江濆,駟介飛重英。歸德戒后夫,賈勇尚先鳴。逆徒既不濟,愚智亦相傾。霜鋒未及染,鄢郢忽已清。西川無潛鱗,北渚有奔鯨。凌威致天府,一戰夷三城。江漢被美化,宇宙歌太平。惟我東郡民,曾是深推誠。將進酒,慶三朝。備繁禮,薦嘉肴。榮枯換,霜霧交。緩春帶,命朋僚。車等旗,馬齊鑣。懷溫克,樂林濠。士失志,慍情勞。思旨酒,寄游遨。敗德人,甘醇醪。耽長夜,或淫妖。興屢舞,厲哇謠。形傞傞,聲號呶。首既濡,赤亦荒。性命夭,國家亡。嗟后生,節酣觴。匪酒辜,孰為殃。君馬麗且閑,揚鑣騰逸姿。駿足躡流景,高步追輕飛。冉冉六轡柔,奕奕金華暉。輕霄翼羽蓋,長風靡淑旗。愿為范氏驅,雍容步中畿。豈效詭遇子,馳騁趣危機。鉛陵策良駟,造父為之悲。不怨吳坂峻,但恨伯樂稀。赦彼岐山盜,實濟韓原師。奈何漢魏主,縱情營所私。疲民甘藜藿,廄馬患盈肥。人畜貿厥養,蒼生將焉歸。芳樹生北庭,豐隆正徘徊。翠穎陵冬秀,紅葩迎春開。佳人閑幽室,惠心婉以諧。蘭房掩綺幌,綠草被長階。日夕游云際,歸禽命同棲。皓月盈素景,涼風拂中閨。哀弦理虛堂,要妙清且凄。嘯歌流激楚,傷此碩人懷。梁塵集丹帷,微飆揚羅袿。豈怨嘉時暮,徒惜良愿乖。雉子游原澤,幼懷耿介心。飲啄雖勤苦,不愿棲園林。古有避世士,抗志青霄岑。浩然寄卜肆,揮棹通川陰。逍遙風塵外,散發撫鳴琴。卿相非的眄,何況于千金。功名豈不美,寵辱亦相尋。冰炭結六府,憂虞纏胸襟。當世須大度,量己不克任。三復泉流誡,自驚良已深。上邪下難正,眾枉不可矯。音和響必清,端影所以亡。漢宣隆中興,魏祖寧三方。譬彼針與石,效疾而稱良。行葦非不厚,悠悠何詎央。琴瑟時未調,改弦當更張。矧乃治天下,此要安可忘。遠期千里客,肅駕候良辰。近命城郭友,具爾惟懿親。高門啟雙闈,長筵列嘉賓。中唐舞六佾,三廂羅樂人。簫管激悲音,羽毛揚華文。金石響高宇,弦歌動梁塵。修標多巧捷,丸劍亦入神。遷善自雅調,成化由清均。主人垂隆慶,群士樂亡身。愿我圣明君,邇期保萬春。
樓閣連甍鎖翠微,白云容與翳窗扉。懸崖瀑水自今古,笑問何人解息機。
歲晏年來久已安,年年獨聽市中鞭。淺寒最是消魂地,一燭和人倚半簾。笑與同人踏軌還,回頭猛憶舊曾緣。作何怊立悽惶態?不過區區十一年。六載藤筇興未消,呼云呵雨自能豪。我魂已慣溪山僻,不用故人日夜招。雨色深宵易斷魂,離騷誰讀滿天喑。自知不入時賢耳,故向山窗扣野人。春邊忽憶暮楓姿,強向寒霜樹一旗。為上秋山心已老,山腰半到敢淩遲。梧桐弱蕾隔年培,試問春真歸不歸。日暮風寒霜老地,倚門怊悵想芳菲。
數枝西國芬陀利,一瓣南天波律香。持作誕辰羅漢供,愿如羅漢壽無央。
園田二三月,不盡花枝煙。青村對鳴鳩,茅屋下寒泉。蒸茶復刈麥,俱及谷雨前。盈盈斯螽股,采采柔桑錢。巖居遠朝列,云臥隔市廛。邇來多行役,裘敝不得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