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陳京廷評
曲江居嶺阨,楚越封疆間。
異時置冶官,歲入不盈萬。
將漕擇材能,招徠委成算。
扇橐大野烘,鑿礦重崖斷。
閩吳荊廣人,奔走通昏旦。
千夫即山鑄,畢給未酬半。
三監居江湄,僦輦日充羨。
地官奏計最,遂為天下冠。
嘗聞卜大夫,名聲傳史漢。
素履騁修程,逸足何由絆。
曲江居嶺阨,楚越封疆間。
異時置冶官,歲入不盈萬。
將漕擇材能,招徠委成算。
扇橐大野烘,鑿礦重崖斷。
閩吳荊廣人,奔走通昏旦。
千夫即山鑄,畢給未酬半。
三監居江湄,僦輦日充羨。
地官奏計最,遂為天下冠。
嘗聞卜大夫,名聲傳史漢。
素履騁修程,逸足何由絆。
曲江處于山嶺險要之地,在楚越的疆界之間。從前設置冶官,每年收入不到一萬。負責漕運的官員挑選有才能的人,招攬人手并委以謀劃。鼓風爐使山野熾熱,在重崖上開鑿礦石。閩、吳、荊、廣的人,日夜奔走忙碌。上千人在山上鑄錢,全部供給后報酬還不到一半。三個監管官員住在江邊,雇車運輸每日都很充裕。地官上奏業績最優,此地于是成為天下之首。曾聽說卜大夫,名聲在史漢中流傳。你以樸素的品行踏上遠行之路,又怎會被羈絆。
曲江:地名。嶺阨:山嶺險要之處。
冶官:掌管冶煉的官員。
將漕:負責漕運的官員。成算:成熟的謀劃。
扇橐:鼓風的工具,這里指鼓風冶煉。
僦輦:雇車運輸。充羨:充裕。
地官:古代官職名,這里泛指掌管財政的官員。計最:考核政績時成績最優。
卜大夫:指卜式,漢武帝時因輸財助邊等事跡聞名。
素履:樸素的品行。修程:遠行的路程。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當時可能處于社會經濟發展,重視礦業冶煉等行業的時期。詩人看到曲江地區在能臣治理下的繁榮變化,又恰逢友人陳京要踏上新的征程,于是創作此詩表達對當地發展的肯定和對友人的鼓勵。
這首詩主旨是贊揚曲江在能臣治理下的發展成就,并激勵友人。其突出特點是用平實語言敘述事情,展現社會經濟場景。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
天然與我一靈通,
還與人間事不同。
要識吾家真姓字,
天地南頭一段紅。
黃帝上天時,鼎湖元在茲。
七十二玉女,化作黃金芝。
獨臥經秋墮鬢蟬,
白楊風起不成眠。
尋思往日椒房寵,
淚濕夜襟損翠鈿。
柏堂新成樂未央,
回來回去繞裴郎。
紅蘭吐艷間夭桃,自喜尋芳數已遭。
珠佩鵲橋從此斷,遙天空恨碧云高。
卜得上峽日,秋江風浪多。
巴陵一夜雨,腸斷木蘭歌。
樂廣清羸經幾年,
姹娘相托不論錢。
輕盈妙質歸何處,
惆悵碧樓紅玉鈿。
家住驛北路,百里無四鄰。
往來不相問,寂寂山家春。
南岡夜蕭蕭,青松與白楊。
家人應有夢,遠客已無腸。
白草寒露里,亂山明月中。
是夕苦吟罷,寒燭與君同。
一自離鄉國,十年在咸秦。
泣盡卞和血,不逢一故人。
今日舊友別,羞此漂泊身。
離情吟詩處,麻衣掩淚頻。
淚別各分袂,且及來年春。
江上檣竿一百尺,山中樓臺十二重。
山僧樓上望江上,指點檣竿笑殺儂。
仙人未必便仙去,還在人間人不知。
手把白須從兩鹿,相逢卻問姓名誰。
高名宋玉遺閑麗,
作賦蘭成絕盛才。
誰似遼東千歲鶴,
倚天華表卻歸來。
玉漏聲長燈耿耿,
東墻西墻時見影。
月明窗外子規啼,
忍使孤魂愁夜永。
何人窗下讀書聲,
南斗闌干北斗橫。
千里思家歸不得,
春風腸斷石頭城。
嶺上千峰秀,
江邊細草春。
今逢浣紗石,
不見浣紗人。
妾自吳宮還越國,
素衣千載無人識。
當時心比金石堅,
今日為君堅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