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孰十詠:姑孰溪
愛此溪水閑,乘流興無極。
漾楫怕鷗驚,垂竿待魚食。
波翻曉霞影,岸疊春山色。
何處浣紗人,紅顏未相識。
愛此溪水閑,乘流興無極。
漾楫怕鷗驚,垂竿待魚食。
波翻曉霞影,岸疊春山色。
何處浣紗人,紅顏未相識。
我喜愛這溪水的安閑,乘船順流而下興致無窮。劃動船槳怕驚飛了鷗鳥,垂下釣竿等待魚兒來咬鉤。波浪翻動著清晨云霞的倒影,兩岸堆疊著春天山巒的景色。哪里有浣紗的女子呢,那美麗容顏我還未曾相識。
姑孰溪:水名,在今安徽當涂縣南。
漾楫:劃動船槳。
浣紗人:指西施,這里泛指溪邊洗衣的女子。
此詩是李白游歷姑孰(今安徽當涂)時所作。當涂山川秀麗,李白在此留下諸多詩篇。他游覽姑孰溪,被其美景吸引,從而創作此詩,展現出當時輕松愉悅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姑孰溪的自然風光,突出特點是意境優美、語言清新。它展現了李白對自然的敏銳感知和高超的詩歌創作技巧,在李白的山水詩中具有一定代表性。
再閏黃州正坐詩,詩因遷謫更瑰奇。讀公赤壁詞并賦,如見周郎破賊時。
罷館還家鬢有絲,文星昨夜忽騎箕。門前客散空啼鳥,池上僧歸獨詠詩。未免分香憐少婦,定將遺草屬諸兒。嶺南作者凋零盡,惆悵何人為起衰。
兩代高名百不磨,山川其奈兩人何。大夫付與扁舟興,公子忘歸半頃波。無數翠煙生碧荇,有時白鳥浴紅荷。眼前詩景刊無盡,莫怪梨材索價多。
亂石荒原外,煙深影共鄰。入山非背世,為物亦依人。一嘯微陽下,數莖白發新。長年披五羖,不是牧羊貧。
王謝堂前燕,秋風又送歸。向人如惜別,入戶更低飛。海闊迷煙島,樓高近落暉。不知從此去,幾日到烏衣。
蔡外有馀地,登臨作此亭。心如喬木古,眼共遠山清。社酒誰同醉,村歌自可聽。有時來夜坐,收拾讀書螢。
相隨不覺遠,直到暮煙中。恐嗔歸得晚,今日打頭風。
雨過春山滿汲泉,舊僧壚在好烹煎。緇塵性絕甄陶外,烈火心降汗竹前。白雪翻時群蟹沫,碧云烝處一龍眠。調元固有商家鼎,不出山林道已全。
牒隨將作署,費藉水衡錢。祗信跡難合,何知利有權。吟懷應尚壯,物力轉須憐。攬勝逢公暇,詩筒好為傳。
殊才奇技互爭夸,盡道玄樞自一家。神定座中占遁甲,機成空里揚飆車。
三休亭上狎樵漁,愛子持觴問起居。不似東山輸別墅,愿從黃石授兵書。
遲遲簾影映清宵,日照池塘凍欲消。公主梅花先傅額,美人楊柳未垂腰。紗窗繡冷留馀線,綺閣香濃繞畫綃。試問待兒芳草色,階前曾長翠云條?
小窗狂限且從寬,游息書林亦幾端。碧嶺早來披蒼莽,青衿不換適暄寒。仙茅雨后香初發,野菊風高露未團。回首直圖云鳥陣,路人爭敢笑儒酸。
兒喜何為者,盈樽是荔漿。三杯先祖母,一酌滿仙香。花發春初暖,鶯啼日正長。大歡陶令子,扶上讀書床。
因見落花心覺悟,薄羅襟上淚痕乾。容顏縱似花枝好,能得君王幾日看。碧玉涼梳落枕邊,懶梳雙鬢學新蟬。恩情不及班姬扇,縱是炎天亦棄捐。涼夜誰同玉簟眠,湘波冷浸一枝蓮。君王不學中秋月,處處分身處處圓。雪壓長門消未盡,夜衾堆盡舊宮羅。鴛鴦瓦下垂冰箸,未抵思君玉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