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承詔亭
地占高明適,亭兼仁智居。
竹林茲置酒,栗里近回輿。
山對盤龍外,濤觀濯鷺余。
落霞霏迥宇,升月凈涼疏。
園甃悟陰合,窗風桂籟徐。
巖芳曼空逕,野綠冒前除。
宴廈仍喧雀,賓庖已饜魚。
落成嚴詔下,猿鵠怨軺車。
地占高明適,亭兼仁智居。
竹林茲置酒,栗里近回輿。
山對盤龍外,濤觀濯鷺余。
落霞霏迥宇,升月凈涼疏。
園甃悟陰合,窗風桂籟徐。
巖芳曼空逕,野綠冒前除。
宴廈仍喧雀,賓庖已饜魚。
落成嚴詔下,猿鵠怨軺車。
此地占據高而開闊之地十分適宜,亭子兼具仁智之境可居。在竹林中設下酒宴,臨近栗里便回車。對面的山在盤龍之外,看江濤時還能看到洗濯的白鷺。落霞在高遠的天空飄散,升起的月亮讓清涼疏朗的氛圍更顯純凈。園中的井壁在樹蔭下顯得幽深,窗間桂樹在風中發出緩緩的聲響。山巖上的芬芳彌漫在空寂的小徑,野外的綠色覆蓋了門前的臺階。宴會上樓閣中仍有喧鬧的雀鳥,賓客廚房中的魚已讓人吃膩。亭子落成時皇帝詔書下達,猿猴和天鵝都在埋怨遠行的車輛。
適:適宜。
仁智居:兼具仁智之境的居所,出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栗里:晉代陶淵明曾居栗里,此處借指幽靜之地。
回輿:回車。
盤龍:可能指當地的山名。
甃(zhòu):井壁,這里指園子中的井。
桂籟:桂樹在風中發出的聲響。
曼:彌漫。
冒:覆蓋。
除:臺階。
饜(yàn):吃飽,吃膩。
猿鵠:猿和鵠,比喻隱者和出仕者。
軺(yáo)車:輕便的馬車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題“題承詔亭”來看,應是承詔亭落成之時所作。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的時期,詩人參與了亭子的落成宴會,面對美景和世事變化有感而發。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承詔亭周邊的景色和落成宴會的場景,抒發對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其特點是寫景細膩、情景交融。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展現了詩人的文學素養和當時的生活風貌。
一別璘公十二年,故當刮目為相看。問儂收得曹溪水,雩下春風吹已乾。七百支郎夜忍饑,木魚閉口等君歸。還山大眾空歡喜,只有誠齋兩首詩。
此生甘分老吳閶,萬卷圖書一草堂。秋榜才名標第一,春風弦管醉千場。跏趺說法蒲團軟,鞋襪尋芳杏酪香。只此便為吾事了,孔明何必起南陽。
靈山蘊麗名,秀出寫蓬瀛。香爐帶煙上,紫蓋入霞生。霧卷蓮峰出,巖開石鏡明。定知丘壑里,并佇白云情。蛾眉信重險,天目本仙居。金華抱丹灶,玉笥蘊神書。幽人披薜荔,怨妾采蘼蕪。紫巖無暮雨,何時送故夫。丹霞拂層閣,碧水泛蓬萊。鰲岫含煙聳,蓮崖照日開。松門夾細葉,石磴染新苔。能令平子見,淹留未肯回。
歲晚江鄉路,風生畫鹢輕。坐看山色遠,行愛練光明。落日孤帆影,寒沙一雁聲。歸途趁明月,不必憚宵征。
王郎昔年愛畫竹,興至不須求者促。清湘淇澳入壯懷,白晝云雷起平陸。鹓鸞冥冥曉垂翅,佩玦落落鏘鳴玉。建章朝回鳳池靜,幾擲霜毫自捫腹。祗今此圖尤絕奇,蕭然獨立清秋姿。長江水深滄溟闊,幾時斫得珊瑚枝。綠窗坐對清晝遲,涼風吹香入硯池。乃知好手不可得,凡畫紛紛徒爾為。
陌上楊花四散飛,千蹊萬徑巧因依。莫矜風便縱橫去,會見途窮寂寞歸。
遠贈知君憐縷藍,裁縫自顧亦何堪。束來韋帶渾相稱,立傍狐裘政未慚。潔白盡教欺雪氅,淡紅無用費春蠶。此身真是長安客,惟有儒冠尚自南。
夫子何年去此峰,洞門長與白云封。經營今古伊誰力,檢點乾坤第幾功。喬岳倚空墮巀嵲,飛泉繞地沛流通。我逢再掃榛蕪日,喜濯閭閻揖讓風。
相送今宵無限雨,一刻春溫,相擁流連語。夢起深寒侵被縷,西風冷冷鳴窗樹。明月誰家纖婉女,長向青天,夜夜歸無路?;诓谎貕羧?,自家夢境先難住。長恨夢中情不慰,惆悵歸來,起枕心翻悔。畢竟相逢雙面對,人間唯有盈盈水。漸入秋寒情好未?繡閣南邊,想見飄梧墜。豈識吾心為毀悴,深箋縱寄夫何味。
十畝荒園野水邊,盡栽梅樹不論錢。珍重木瓢任真率,年年攜此醉花前。
曲闌干外芰荷香,秋雨來時水滿塘。喜與同年驄馬客,水心亭上共持觴。
跪奉爐香幸見憐,人言匹庶可回天。及今一睹盆傾勢,滿意重占斗覆年。僅息黃塵昏永晝,幾時翠羽冒中田。此心安得頑如石,水旱豐兇付偶然。
煙橫山腹,雁點秋容。
漢宮時世妝,承恩嬌姊妹。解道根蒂同,如何兩心背。
連朝萬象喜塵清,經雨園花盡有名。郭外晴嵐山更好,池邊新綠樹難成。弦歌中抱神州感,溪水遙通大海聲。閑上高亭一俯仰,摩挲黃石不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