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節物催吾老,天涯見立秋。
涼微金尚伏,暑熾火初流。
家遠思嘗稻,年衰怯戴楸。
歸耕期已近,河漢望牽牛。
節物催吾老,天涯見立秋。
涼微金尚伏,暑熾火初流。
家遠思嘗稻,年衰怯戴楸。
歸耕期已近,河漢望牽牛。
節令變化催我衰老,在天涯之地迎來立秋。涼意微弱暑氣仍盛,酷熱如烈火開始流動。離家遙遠思念家鄉新稻,年老體衰害怕戴楸葉習俗。歸鄉耕種的日子臨近,仰望銀河看著牽牛星。
節物:隨季節而變化的事物。
天涯:指遠離家鄉的地方。
金尚伏:按五行學說,秋屬金,此時雖立秋但暑氣未消,所以說“金尚伏”。
火初流:出自《詩經》“七月流火”,這里指暑熱如流動的火。
嘗稻:品嘗新稻,是立秋習俗。
戴楸:立秋有戴楸葉的習俗。
河漢:銀河。
牽牛:指牽牛星。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詩人可能在遠離家鄉的天涯之地,立秋時節,看到節令變化,聯想到自身衰老,從而引發對家鄉的思念和歸鄉的渴望。
這首詩主旨是借立秋之景,抒發詩人衰老之嘆、思鄉之情和歸耕之愿。語言質樸,情感真摯,生動展現了詩人在特定時節的內心世界,體現了其對生活的細膩感受。
地老天荒有此身。我生彊半不逢辰。賊中弱妹無消息,海上孤兒自苦辛。斟別酒,意逡巡。幾時重共故園春。他年萬里歸來日,莫訝頭顱白發新。
欲從蜀道上青天,把酒魂銷壯士前。三戶聽雞行積雪,二陵下馬吊荒煙。無家君正堪為客,有母身難許執鞭。珍重光芒三尺水,逢人輕擬贈龍泉。
群生自知機,不可欺以異。此雖鷗與馴,鷗亦魚所避。坐熊臨碧水,安得同一致。然此海客心,還應無有愧。
枯藤伴棕屨,行到野人家。細雨肥梅實,輕風動菜花。村深難貰酒,客至旋煎茶。笑說生涯事,栽桑與種麻。
萱花薝卜亞枝柔,夏艷春嬌取次收。麗朵乍開金谷障,冷香亂墮水晶毬。
一夜嚴霜萬木貧,蕙蘭摧盡憶閒身。空聞東海悲田客,誰是湘州舊吏人。靈武幾年瞻帝子,睢陽十日痛張巡。心勞幻境聊相記,更莫哀吟易愴神。
忽驚平楚萬山秋,稍喜行臺此地優。白石青松逢處是,危亭曲閣坐來幽。一春種藥供多病,方寸忘機減獨愁。能枉遙書霄漢上,相從同作豫章游。
茫茫馳駿遂庚辰,花甲初周閏正春。最有閒看燈事好,不知年逐物華新。上珍飽食馀狂叟,海國芹甘愧野人。偶載朋尊乘夜出,碧天如洗絕纖塵。
小時不識數,兩手道十五。醉來學騎馬,墮馬亦不苦。日暮狂歌草澤中,月出東墻那怕虎。一年兩年復兩年,短發蕭蕭鬢可數。千重饑寒傍泰州,日出日沒坐一樓。風簾不動杏花雨,冒雨沖花問客舟。舟泊平沙天喜晴,誰家樓上踏歌聲。探囊沽酒不盡醉,醉死溪山鬼亦清。
滿架芳塵似雪開,眼鼻受用貪忘回。暮歸卻被嬌娥問:何處惹得香風來?
搗麝成塵到底香,焚蘭涅玉任披猖。傳訛易惑人成虎,負氣難甘父攘羊。薄命固當輸織室,清言端合死排墻。東亭友愛風流盡,每讀遺文泣數行。
蓬島奇峰水四環,何年涌出向人間。清池不測通滄海,寶玉長存潤碧山。曾致神仙留歡詠,可令軒冕樂蕭閒。謝公方為蒼生起,戀戀煙蘿日暮還。
從事誰獨賢,而來均宴喜。幽禽雜嘯呼,珍木竟叢倚。興將物色俱,閑厭簫鼓美。寧同不聞問,訟息時游此。
每逢驚寤時,多見殘月色。不因共憔悴,憐之似胸臆。
步屧苔痕赭色深。一叢芳桂綻疏金。渾似向時經過地,怕重尋。翠袖不辭花氣重,玉墀微覺露華侵。驀憶蕊珠宮里事,暗沉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