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歸州宿報恩寺
終夜江聲枕上喧,子規未叫已銷魂。
身乘篳路思熊繹,詞誦離騷吊屈原。
城邑舊為夔子國,民人多是楚王孫。
誤恩分閫方圖報,宿處那堪是報恩。
終夜江聲枕上喧,子規未叫已銷魂。
身乘篳路思熊繹,詞誦離騷吊屈原。
城邑舊為夔子國,民人多是楚王孫。
誤恩分閫方圖報,宿處那堪是報恩。
整個夜晚江濤聲在枕邊喧鬧,子規鳥還沒啼叫我就已黯然神傷。我坐著簡陋的車,追思熊繹創業的艱辛,吟誦《離騷》憑吊屈原。這城邑從前是夔子國,百姓大多是楚王的后裔。我受皇恩擔任軍事要職正想著報答,留宿之處卻偏偏是報恩寺。
篳路:柴車,簡陋的車。熊繹:楚國始封君。
夔子國:古國名,在今湖北秭歸。
誤恩:謙詞,指受朝廷恩遇。分閫:指擔任軍事要職。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詩人途徑歸州,留宿報恩寺,此地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有楚國舊跡,詩人聯想到楚國歷史和屈原等人物,結合自身受朝廷恩遇欲圖報答之情,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借歷史古跡抒發個人情懷。其突出特點是將歷史與現實結合,借古思今。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對歷史文化的感悟和自身的責任感。
佛界似仙居,樓臺出翠微。
浙中山水最,海內衲僧歸。
草樹有真意,禽魚盡息機。
禪房無別事,唯見白云飛。
生計尚茫茫,微吟思故鄉。
羈愁消不盡,寒夜未為長。
門掩梅花月,禽翻竹葉霜。
挑燈裁錦字,明發有歸航。
相逢一笑便忘懷,鼠量難當三百杯。
幕府清閑無檄至,郵筒絡繹有詩來。
分朋盡屏牛僧孺,取女親逢羊角哀。
滿眼鶑花良不惡,春風吹上越王臺。
詩人無俗事,侵曉訪僧居。
山近市聲遠,樓空松影虛。
耕云雖有地,種藥恐無鉏。
但學觀心法,何須課佛書。
見說天文變,頻占太史臺。
但云星犯月,不料火為災。
盡夜看煙滅,逢人問訊來。
丹心勤戀闕,東向極裴回。
銀河清夜決,一派落巖前。
雷激驚龍蟄,霜飛冷鶴眠。
醉鄉思入圣,吟骨欲登仙。
世路風波惡,山中別有天。
地隔馬牛風,村居野興濃。
宦情隨蝶夢,吟鬢覺龍鐘。
竹外琴三疊,梅邊信一封。
懷人不可耐,山水幾千重。
羨爾甘貧居陋巷,遙知清德繼前修。
平時所樂從中得,外物雖微不過求。
自枕曲肱安澹泊,閑挑拄杖亦風流。
百千年內誰相望,寂寞箕山一許由。
夜程多晦昧,舉步要分明。
肯以中途廢,須尋直道行。
心燈長不燼,眼鏡自然清。
白晝昏迷者,荊榛滿路生。
前山風雨暗,欲去路還迷。
燭影照行李,鐘聲催曉雞。
年光銷旅況,秋氣入征蹄。
如此困行役,何時歸去兮。
扁舟分袂出湖濱,我向吳中君向閩。
自笑吟身猶是客,卻來遠道送行人。
家山會友憑傳語,旅舍逢詩為拂塵。
天北天南相憶處,梅花毋惜一枝春。
春渚微茫碧草連,千花飛盡柳飛綿。
孤云野鶴生遙思,明月清風共一船。
破褐還尋棲隠地,空囊唯乞送行篇。
先生自有修真訣,不倚丹砂駐少年。
凝云商作雪,頃刻滿天涯。
片片疏還密,霏霏整復斜。
映窗疑月影,著地似楊花。
四望渾同色,微茫認點鴉。
新知如舊識,話久覺情真。
云出壺山早,風行晉水春。
家貧因過客,世變為詩人。
曾點龍門額,煩君再問津。
吳王鑄劍成,自謂古難比。
試之高山巔,石裂斷橫理。
那無昔時人,相逢干將里。
故宮宮中白日長,春風野田百草香。
有誰慷慨不平事,被褐踏花推酒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