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樊口
短棹經樊口,高人憶漫郎。
杯湖誰復泛,退谷自深藏。
鄂渚風煙接,吳宮草樹荒。
遺音聞八曲,大小兩回傍。
短棹經樊口,高人憶漫郎。
杯湖誰復泛,退谷自深藏。
鄂渚風煙接,吳宮草樹荒。
遺音聞八曲,大小兩回傍。
我駕著小船經過樊口,不禁想起了那曠達的高人漫郎。如今還有誰會在杯湖泛舟呢,退谷依舊深藏在那里。鄂州的風煙與這里相連,昔日的吳宮早已草木荒蕪。我聽聞了那流傳的八曲遺音,在大小回處徘徊。
短棹:短槳,代指小船。
高人:指品行高尚、超脫世俗的人。
漫郎:指唐代詩人元結,他自號漫郎。
杯湖:湖名。
退谷:地名。
鄂渚:地名,在今湖北武昌。
吳宮:三國時吳國的宮殿。
遺音:指流傳下來的樂曲。
八曲:具體所指樂曲不詳。
大小兩回傍:大小回,長江中的地名;傍,靠近、經過。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對歷史遺跡的描寫和感慨來看,可能是詩人在游歷樊口時,面對當地的自然景觀和歷史陳跡,有感于時光流逝、歷史興衰而創作。
這首詩主旨是借樊口之景抒發對歷史變遷的感慨。其特點在于將自然與歷史巧妙融合,以景寄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對歷史和人生的思考。
明朝來歲總過去,密意深情幾度春。此是吾徒塵垢事,敢將上下位星辰。
菽水奉甘旨,親安吾不貧。平反一笑喜,公子情何真。想見齋容膝,端居廓無鄰。蕭然十室間,吾力尚可陳。
目斷三千里,心懷十二時。流年空冉冉,去國太遲遲。白日妖星現,青天淚雨垂。檀公六六策,到老不能施。
風來洞庭白,雨歇君山青。巴陵明月夜,瑤瑟怨湘靈。
錯賦巫山十二峰,西南與北偶名同。便饒真是陽臺路,行雨才收夢亦空。
劍履星辰切斗邊,纻衣□發醉花前。午橋且自安鵬息,亥字寧須論大年。十賚恩華明主意,九還真訣異人傳。祝觴愧我無新語,借取山陽樂志篇。
花飛蝶駭不愁人,水殿云廊別置春。曉日靚妝千騎女,白櫻桃下紫綸巾。
黎公產嶺表,宛若荊山璞。沉湎偕步兵,滑稽類方朔。一官寄長安,十載臥玄閣。悠然太古民,相對忘寥廓。
擾攘二十載,蒼生何以生。誰能不嗜殺,未可更論兵。
銀潢萬丈下嵯峨,想是天孫掛玉梭。休道此泉絲樣小,涓涓將見作江河。
長江千里,煙淡水云闊。歌沉玉樹,古寺空有疏鐘發。六代興亡如夢,苒苒驚時月。兵戈凌滅。豪華銷盡,幾見銀蟾自圓缺。潮落潮生波渺,江樹森如發。誰念遷客歸來,老大傷名節。縱使歲寒途遠,此志應難奪。高樓誰設。倚闌凝望,獨立漁翁滿江雪。
厭世逃名者,誰能荅姓名。曾聞王樂否,眷取路傍情。
四郊禾稼如云,方驚數日甘霖好。吾皇有德,老天能事,非因人禱。一夜風雷,玄云撩亂,銀河傾倒。問田間消息,年年氣象,更催得、秋成早。壓盡東華塵土,湛冰壺、九重清曉。晴光漸放,瀛洲波定,御溝聲小。綠野春回,黃扉晝靜,篆煙縈繞。愿魚羹有飯,避賢歸去,向山林老。
鑿井得甘泉,渴者恒自私。流潤不擇地,委順復何疑。海南絕風雨,水木況華滋。鄰舍解讀書,諸生還誦詩。何必懷故都,聊樂宜在茲。星河度白鶴,山月懸蛾眉。來晚去何速,勞人千載思。
欲雨不雨天墨色,將崩未崩石偪側。溪谷緣云已萬盤,風雨欺人作三厄。客游已慳天不慳,雷電翕歘噓晴暾。諸峰倒景互明滅,照耀金碧開山門。清都紫微逼象緯,旃林貝樹羅山樊。十方下視沙界迥,佛骨不受炎歊袢。麻衣老師寂滅久,問法羞與山僧論。但馀卓錫古泉水,念念欲洗塵眼昏。嗟予世網久躑躅,坐覽古跡空盤桓。暮歸卻滅山下路,杳杳飛鳥投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