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日得雨
秋陽亢流火,時雨洗中元。
既賀苗蘇槁,還欣暑滌煩。
德知天地大,功任鬼神言。
愿作老農圃,一犁耕故園。
秋陽亢流火,時雨洗中元。
既賀苗蘇槁,還欣暑滌煩。
德知天地大,功任鬼神言。
愿作老農圃,一犁耕故園。
秋日驕陽似火,炎熱至極,恰逢時雨在中元節降臨。既慶賀干枯的禾苗得以復蘇,又欣喜暑氣消散,煩惱盡除。深知天地有大德,其功勞連鬼神都難以言說。我愿做一個老農,用犁在故鄉的土地上耕種。
亢流火:驕陽似火,形容天氣炎熱。亢,極,很;流火,出自《詩經·豳風·七月》“七月流火”,這里指暑熱。
中元:中元節,在農歷七月十五日,民間有祭祀祖先等習俗。
蘇槁:使干枯的禾苗復蘇。蘇,復蘇;槁,干枯。
滌煩:消除煩惱。
德:指天地的恩德。
老農圃:年老的農夫。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當時可能正值干旱炎熱的時節,農作物受旱,人們渴望降雨。詩人在中元節這天迎來降雨,有感而發創作此詩,表達對及時雨的欣喜和對自然的感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時雨的贊美和對自然的敬畏,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語言樸實。它體現了古代文人對農業生產和自然變化的關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人們靠天吃飯的生活狀態。
玉作仙家殿,都無暑氣侵。猶裁葵葉扇,常有愛君心。繭館桑陰合,新絲已上機。憂勤不知暑,親織袞龍衣。金屋風光別,仍逢令節新。爭傳九子粽,皇祚續千春。五月炎風熾,憂勤紫掖中。催裁恤刑詔,曉下未央宮。侍兒清曉進仙裳,玉筦齊調奉帝觴。應有瑤箱舊時燕,直隨歌舞到昭陽。君王初幸集靈臺,碧藕催花海上開。見說一房皆百子,鳳銜雙蒂幾時來。君王未帶赤靈符,親結雙龍獻寶珠。更與宮娥花下看,工夫還似外邊無。水晶宮殿曉風微,天女乘云獻玉衣。誰把輕綃裁畫扇,直疑雙鳳向人飛。夕然辟惡仙香度,朝結延年帝縷成。愿上玉宸千萬壽,薰風常泛舜弦聲。紫閣曈昽隱曉霞,瑤墀九御薦菖華。何人又進江心鑒,試與君王卻眾邪。
人間暑氣正如炊,上了湖船便不知。湖上四時無不好,就中最說藕花時。
汝齡猶學語,我面已髭須。抱來踏冬冷,同看小年除。汝指店中炮,急迫言喁嗚;我拈髭悵立,遠想朝菌虛。
千山萬山森若羅,三峰疊翠高峨峨。村煙吹吸有時隱,岫色嶙峋入曙多。覓徑人將青藹拂,攀崖手可蒼天摩。飄然便趁芒鞋去,嘯坐云頭剪薜蘿。
白汗凝珠拭素巾,壟頭麥熟又嘗新。鎖窗倦繡停針線,蛺蝶飛來最惱人。
我昔為茲縣,君今是幕曹。相過新劍服,猶憶舊旌旄。要路迎逢劇,疲民撫字勞。但教持節苦,不用羨官高。
一聲嘹唳九皋禽,換骨輕清歲月深。遼海等閑人不識,大羅天上有知音。
岸迥重重柳,川低渺渺河。不愁南浦暗,歸伴有姮娥。
炸碎群星斗,掀傾七彩虹。禎祥遍起古城東。有我雨中垂淚兩濛濛。
中和氣象儼如生,下俯吳山一芥輕。葦舍萬間星拱極,棘林四面鐵為城。海潮起立風雷壯,天宇低垂日月明。梯躡青云重到此,更無弱水隔蓬瀛。
我識山陰王子猷,平生好與竹交游。夜來醉臥西窗雨,一枕涼生葉葉秋。
陶徑曾蒙元亮撫,君家今辱武功題。護持長使松無恙,桑梓清陰百歲齊。
朝聽啼鳥暮聽蛙,不信春來驗物華。連日東風吹送暖,長堤齊放野桃花。
積雨斂溽氛,光風開日華。先生澹懷士,結屋如蘭阇。庭下昌歜根,門前射千花。□□□□□,□香聞煮茶。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顧,要留清白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