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婺女同年王節推黃教授鄉人華主簿會飲雙溪樓
年時嘗泛婺溪舟,未上清風八詠樓。
天為故人償夙愿,水知吾輩喜清流。
沈郎不為吟詩瘦,王粲長懷去國憂。
明日山川共人遠,鄉情年契兩悠悠。
年時嘗泛婺溪舟,未上清風八詠樓。
天為故人償夙愿,水知吾輩喜清流。
沈郎不為吟詩瘦,王粲長懷去國憂。
明日山川共人遠,鄉情年契兩悠悠。
當年我曾在婺溪乘船游玩,卻未曾登上清風八詠樓。上天為了讓我和老友相聚,滿足了我多年的心愿,溪水也好像知道我們喜愛這清澈的溪流。沈郎不會因為吟詩而消瘦,王粲卻長久懷著離開故國的憂愁。明天山川和人都會漸漸遠去,鄉情和同年之誼都變得悠遠綿長。
婺女:古星宿名,這里指婺州(今浙江金華)。同年:科舉時代同榜考中的人互稱同年。節推:節度推官的簡稱,為州郡屬官。黃教授:姓黃的學官。華主簿:姓華的主簿。雙溪樓:在婺州。
年時:當年。
清風八詠樓:在婺州,原名八詠樓,宋時改名清風八詠樓。
沈郎:指南朝詩人沈約,他曾有“革帶常應移孔,以手握臂,率計月小半分”之語,后人以“沈郎瘦”形容人因相思或憂愁而消瘦。
王粲:東漢末年文學家,曾作《登樓賦》,抒發去國懷鄉之情。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詩人與同年友人在婺州相聚,于雙溪樓會飲。當時可能社會相對穩定,但詩人或許因仕途或思鄉等因素,內心有著復雜的情感,于是創作此詩以記其事、抒其情。
這首詩主旨是記錄與友人相聚的情景并抒發情感。其特點是將自然景觀與情感、典故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一定的創作技巧。
初景覽澄霽,芳林靄余清。
連峰抗高館,曲流帶層城。
下帷志安逮,灌園力交營。
綠水春始波,紫?路漸榮。
潛虬奮陰壑,時禽變春聲。
懷新恐節逝,進德戒處盈。
邱樊守虛寂,素履慚幽貞。
蘭皋信延佇,觴詠陶孤情。
謝生感飛鴻,楚客吟芳蘅。
物候足可娛,偃仰依紫荊。
晚風定后夕陽斜,
澤畔行吟景亦嘉。
水利生涯何處是,
江楓一帶賣魚蝦。
盡日肩輿踏翠苔,瘦牛猴崠各崔嵬。
奇峰亂插愁天破,飛瀑奔流恐石開。
村酒不妨留客醉,高云難得出山來。
嶺梅曾識誠齋面,冷落人間不受埃。
曲江并馬記吾曾,華發頭顱日漸增。繞膝喜君孫有子,開顏對客祖為曾。鏡中白鑷殊堪慰,經里玄成且代興。最是鳳毛俱五色,云霄次第見飛騰。
廿年膝下憶含飴,又見庭芳毓瑞時。祖德親傳為世德,孫枝迭長出新枝。王家尚紀三槐傳,竇氏休誇五桂詩。奕葉慶馀看濟美,應多雨露發華滋。
雨聲颯颯斷復來,間作隱隱兼出雷。
田家作苦樂不哀,拔秧插田政時哉。
誰知有客洞庭上,船破篷疏蔽無障。
何如雨笠與煙蓑,相逐田伴歌田歌。
江東聞田歌,湖北聽田鼓。
鼓聲于以相疾徐,歌調因之慰勞苦。
東山絲竹仍攜妓,風月鳴蛙勝鼓吹。
何如田鼓與田歌,烏烏坎坎安而和。
石徑人行少,山云袖拂看。
水流情共遠,天闊望隨寬。
笙磬珍禽響,龍蛇怪蔓盤。
洛川回首處,煙靄暮漫漫。
辛州飏下兩肩樵,
又被黃梅石墜腰。
雖得栽松衣缽在,
暗思追逐幾魂銷。
采纈輕紅藥,丹痕競紫榴。
仙歸十里幄,云指九重樓。
晴霧籠深暈,平塘炫碧流。
如何蜀鳥恨,夜月未消愁。
去年種蒼玉,今歲抽華簪。初萌節已具,欲奮力未任。
雷風驅急雨,滂沱三日霖。籜龍不許蟄,倏起騰深林。
繞徑初戢戢,穿籬俄森森。吾觀植物性,漸長歲月深。
此君獨超軼,生來氣骎骎。偉哉歲寒種,有此特達心。
大勇久不作,進尺退復尋。對此發幽興,作詩因自箴。
依辰秋魄渾無事,怪底人間競游戲。老子清興亦不淺,絕江一棹琉璃碎。
朦朧樹色隱微峰,云波片片青芙蓉。夜深不作小海唱,恐便驚起龍宮龍。
橋欄束人如半暈,千頭萬手相摩進。長年亦解愛蕭瑟,投篙疾過秋鷹迅。
石寒水落魚阻梁,輕舸忽瀉溪流觴。息肩息足兩何利,愧此滿船明月光。
大樹交柯如斗虬,小樹列岸人對愁。清空無繩系孤鏡,湛湛欲墮鳊魚舟。
蒼山數轉坐超忽,溪光沙色望不歇。但添葭葦綴菰蒲,便抵吾鄉練潭月。
微風織波纖鱗輕,吹船著岸沙頭橫。良朋隔船望不到,鐙火徐散蒼煙生。
回船陳跡已如夢,酒香未絕茶香送。十二萬年同剎那,請君行樂莫教空。
露箬霜筠織短篷,飄然來往淡煙中。
偶經菱市尋溪友,卻揀蘋汀下釣筒。
白菡萏香初過雨,紅蜻蜓弱不禁風。
吳中近事君知否,團扇家家畫放翁。
桂雨滴殘香陌。風息。畫船雙。
小姑窺客夕陽里。花底。隔秋窗。
山中之桃何蔽芾,樛枝蔓葉羅深翠。
春雨瀼瀼秋露墜,天澤賁敷彌嫵媚,開花結子三千歲。
三千歲,猗桃之壽壽未艾,誰其似之龐公配。
憶在荊門睹此書,
精言名論近今無。
署名喜出同宗手,
一脈相傳紹漢初。
祝壽開樽象樂和,
傞傞態度屢婆娑。
動容詠德終宵樂,
從此修文定止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