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朔日詣學講堂前杏花正開呈教授
孔壇昔栽杏,魯人呼東家。當時三千株,化工無等差。
雩風長其實,教雨濯其葩。木與圣化俱,芬芳無邇遐。
數株能白紅,開向天之涯。況于芹藻間,相看意殊嘉。
對之懷哲人,甘棠何以加。不比曲江春,祇名及第花。
又異仙家桃,徒爾蒸紅霞。愿言廣對殖,夔魯同光華。
孔壇昔栽杏,魯人呼東家。當時三千株,化工無等差。
雩風長其實,教雨濯其葩。木與圣化俱,芬芳無邇遐。
數株能白紅,開向天之涯。況于芹藻間,相看意殊嘉。
對之懷哲人,甘棠何以加。不比曲江春,祇名及第花。
又異仙家桃,徒爾蒸紅霞。愿言廣對殖,夔魯同光華。
孔子講學的場所過去栽下了杏樹,魯人把孔子稱作東家。當時有三千株杏樹,自然的造化對它們一視同仁。和暢的風讓果實生長,教化的雨洗滌著花朵。杏樹與圣人的教化一同存在,芬芳遠播不分遠近。這幾株杏樹能開出白紅的花朵,綻放在天邊。何況它們生長在芹藻之間,相互映襯讓人感覺特別美好。面對它們懷念起哲人,這比甘棠樹又有何遜色。它不像曲江春天里,只被稱作及第花的杏花。也不同于仙家的桃樹,徒然映出一片紅霞。希望能廣泛地種植,讓夔州和魯國同樣光彩。
二月朔日:二月初一。詣學:到學校。教授:學官名。
孔壇:指孔子講學的地方。魯人呼東家:魯人把孔子稱作東家。
化工:自然的造化。
雩風:和暢的風。長其實:使果實生長。教雨:教化之雨。濯:洗滌。葩:花。
圣化:圣人的教化。邇遐:遠近。
芹藻:指學宮。
哲人:指孔子。甘棠:《詩經·召南·甘棠》有召公在甘棠樹下聽訟斷案,后人思其人而愛其樹的故事。
曲江春:唐代新科進士在曲江宴游,岸邊多杏花。及第花:指新科進士所賞之花。
仙家桃:指神話中仙人所種的桃樹。
對殖:種植。夔魯:夔州和魯國,夔州代指當地,魯國是孔子故鄉。
此詩創作時間為二月初一,詩人前往學校,看到講堂前杏花盛開而作。當時詩人可能處于一個重視文化教育的環境,看到杏花聯想到孔子的杏壇講學,從而引發了對圣人教化的感慨,希望當地也能重視文化教育,傳承圣人的思想。
這首詩主旨是借杏花表達對孔子教化的尊崇和對文化傳承的期望。其突出特點是運用豐富意象和典故,營造出濃厚文化氛圍。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體現了當時文人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和傳承意識。
花月人千古,乾坤土一抔。 霜疑鉛粉剩,苔認翠鈿留。 孤冢埋幽恨,寒煙愴暮愁。 相看憐病骨,清淚灑松楸。
腰支裊裊力微微,滾滾紅塵拂羽衣。 掩月鬢邊星獨墜,石榴裙底鳳雙飛。
陽華妙處吾能說,泉響風搖環佩聲。 定是山靈嫌俗駕,電光制過雨如傾。
遙指斷崖如削瓜,碧云一朵是陽華。 莫言空洞中無物,須信嶄巉不可家。 已聽泉聲響環佩,更看山色媚煙霞。 一邱一壑平生事,不覺歸鞍帶暝鴉。
沿崖渡水六七里,劃見幽巖畫屏倚。 卻躡長虹信步行,下瞰淺清皆腳底。 漫郎泉石之董狐,妙語品題良不誣。 千巖萬壑果何似,吾家九疑真不如。
雨余山色媚晴暉,無呈孤云自在飛。 坐到黃昏尤不惡,載將明月滿船歸。
風葉敲窗,露蛩吟甕,謝娘庭院秋宵。鳳屏半掩,釵花映燭紅搖。潤玉暖,膩云嬌。染芳情、香透鮫綃。斷魂留夢,煙迷楚驛,月冷藍橋。誰念賣藥文簫。望仙城路杳,鶯燕迢迢。羅衫暗摺,蘭痕粉跡都銷。流水遠,亂花飄。苦相思、寬盡春腰。幾時重恁,玉驄過處,小袖輕招。
又遠到元宵臺榭。記輕衫短帽。酒朋詩社。爛漫向、羅綺叢中,馳騁風流俊雅。轉頭是、三十年話。 量減才慳,自覺是、歡情衰謝。但一點難忘,酒痕香帕,如今雪鬢霜髭,嬉游不堪深夜。怕相逢、風前月下。
裊裊垂絲不自持,更禁日炙與風吹。 仙家見慣渾閑事,乞與人間看一枝。
柳腰暗怯花風弱。紅映秋千院落。歸逐燕兒飛,斜撼真珠箔。 滿林翠葉胭脂萼。不忍頻頻覷著。護取一庭春,莫彈花間鵲。
池塘生春草。數盡歸鴻人未到。天涯目斷,青鳥尚賒音耗。曉月頻窺白玉堂,暮雨還濕青門道。巢燕引雛,乳鶯空老。 庭際香紅倦掃。乾鵲休來枝上噪。前回準擬同他,翻成病了。欲題紅葉憑誰寄,獨抱孤桐無心挑。眉間翠攢,鬢邊霜早。
瑟瑟秋聲,蕭蕭天籟,滿庭搖落空翠。數遍丹楓,不見葉間題字。人何處、千里嬋娟,愁不斷、一江流水。遙睇。見征鴻幾點,碧天無際。 悵望月中仙桂。問竊藥佳人,誰與同歲。把鏡當空,照盡別離情意。心里恨、莫結丁香,琴上曲、休彈秋思。怕里。又悲來老卻,蘭臺公子。
睡鴨徘徊煙縷長。日高春困不成妝。步欹草色金蓮潤,捻斷花鬢玉筍香。 輕洛浦,笑巫陽。錦紋親織寄檀郎。兒家閉戶藏春色,戲蝶游蜂不敢狂。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一舸凌風去,縈紆度幾村。 水清魚視子,地美稻生孫。 山近塵埃遠,秋晴枕席溫。 悠悠向何所,欸乃武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