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宗提舶即席贈詩用元韻以酬并簡通判
子政堂堂漢列仙,清標況對馬文淵。
催詩風送千山雨,把酒涼生五月天。
老子濫分南郡竹,貳車行擊故家鮮。
誤蒙好語相提拂,豈有功名上簡編。
子政堂堂漢列仙,清標況對馬文淵。
催詩風送千山雨,把酒涼生五月天。
老子濫分南郡竹,貳車行擊故家鮮。
誤蒙好語相提拂,豈有功名上簡編。
您如同堂堂的漢代列仙劉子政,高雅的風范又堪比馬文淵。風雨催我吟詩,送來千山的雨意;舉杯飲酒,五月天也生出涼意。我不稱職地分管著南郡的政務,您這位副使出行享用著美食。承蒙您用美好的話語勉勵我,我哪有什么功名能載入史冊呢。
子政:指劉向,字子政,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這里用來贊譽對方。
馬文淵:指馬援,字文淵,東漢名將,有賢名。
南郡竹:代指南郡的政務,古時用竹簡記錄政務。
貳車:副使。
提拂:勉勵,提拔。
簡編:指書籍,這里指載入史冊。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題可知,是在知宗提舶舉辦的宴席上,對方贈詩后詩人用原韻酬答并寄給通判。當時可能是官場聚會,詩人與知宗提舶、通判等人交流。詩人或許在當地任職,面對他人的贊譽,表達自己的謙遜態度。
這首詩主旨是答謝知宗提舶的贈詩,通過贊譽對方和自謙表達情感。其特點是用典恰當,語言典雅。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展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社交酬唱文化。
扁舟乘月入衡陽,舊是王孫放逐鄉。曉嶠徒云慳雨澤,秋花染露健寒香。波濤任自掀騰闊,姜桂從來氣味長。數載公私都不擾,郡人猶解說雍王。
槁梧閑據自沈吟,投老真成負此心。酒沃渴鯨悲事往,官隨跛鱉笑吾今。進為終愧周人樸,歸去曾無陸子金。尚賴君詩慰牢落,時清聾聵發純音。
勁節虛心獨耐看,霜臺三載伴清歡。今朝朔北遙相憶,誰與蕭蕭共歲寒。
世涂偪仄動逢尤,山似高人色頗驕。寸碧亭亭還綠繞,知音不待爨桐焦。
績勛惟在力,穫應非緣劬。每當紛紜間,倏忽發靈虛。皇樞一納牖,神明隨囧如。其來眇亡岐,須臾充九區。猶操獨繭綸,一引盈車魚。又若陟春囿,萬榮一時敷。研覈皆可食,百實皆甘腴。由來自不識,秪覺本所儲。
客里難持送客杯,愁腸幾度為君開。特科方重詞章選,小試應多簿領才。?窟擊鮮山雪盛,蜂房割蜜縣花開。官僚轉覺麻亭好,談笑何時許一陪。
爾祖東垣積德深,孫枝挺挺茂森森。囊中剩貯君臣藥,脈底能安父母心。軒外杏開花綻錦,井邊橘熟顆垂金。何時解印歸來日,柱杖敲門與細吟。
出市難逢陳處士,叩門誰識傅先生。此行若遇孫郎宴,借筆不妨題子名。
旁門叉道意縱橫,撒豆空談紙上兵。亦卜亦醫且愚魯,無災無難不公卿。未緣酒烈銷前事,肅聽宮深唱后庭。口沒遮攔夜敲鍵,忽驚電腦是油埕。
幾輩論交抱古心,相逢能解百憂沉。郁郁澗松豈凋落,良宵邀作白頭吟。
宣圣曾經此地游,荒城依舊枕溪頭。時看草色侵窗幾,常見文章射斗牛。颯颯楓林寒墜雨,飄飄梧葉夜驚秋。曬書今已成陳跡,千古斯文天地侔。
念念還鄉未得還,偶因送客到龍山。分明認得西歸路,只是回車卻入關。無奈鄉愁只強忘,龍山喚起再思鄉。故鄉依舊千山外,卻被龍山斷殺腸。
昨夜西池玉露清,紅妝臨水若為情。莫言秋盡芙蓉老,猶可蕭蕭作雨聲。
驛路柳條如鞭,江上奔帆似馬。兩蕩聚首許時,興闌各自歸也。明春有事天臺,便過龍湫度夏。公家半宦半儒,卜居在城在野。雁場或東或西,雙門之上之下。
千紅萬紫謝芳林,獨向江南報好音。正是一陽來復處,令人開眼見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