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阻風 其二
江入銅陵縣,舟藏蘆葦間。
郵亭危壓浦,佛屋陋依山。
月出烏將繞,風高雁欲還。
江山不貧處,一覽見塵寰。
江入銅陵縣,舟藏蘆葦間。
郵亭危壓浦,佛屋陋依山。
月出烏將繞,風高雁欲還。
江山不貧處,一覽見塵寰。
江水流入銅陵縣境,小船隱藏在蘆葦之間。驛站高高地壓在水邊,簡陋的佛屋緊靠著山。月亮升起烏鴉將要繞飛,風勢猛烈大雁想要歸還。這富饒的江山之地,一眼望去能看見人間萬象。
郵亭:古時傳遞文書的人沿途休息的地方,也指驛館。
危:高。
浦:水邊。
塵寰:人間。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可能是詩人行舟至銅陵遇風受阻時所作。當時詩人在旅途中,看到銅陵江邊的景色,有感而發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銅陵江邊的景色,展現了當地的風貌。其特點是寫景生動,意境悠遠。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也是反映當時社會風貌和詩人心境的佳作。
問花花不語,為誰落,為誰開。算春色三分,半隨流水,半入塵埃。人生能幾歡笑,但相逢、尊酒莫相催。千古幕天席地,一春翠繞珠圍。彩云回首暗高臺。煙樹渺吟懷。拚一醉留春,留春不住,醉里春歸。西樓半簾斜日,怪銜春、燕子卻飛來。一枕青樓好夢,又教風雨驚回。
五千馀卷在高臺,內史翻時臘屐來。夢斷池塘人不見,年年春草綠成堆。
無意覓封侯,來從長史游。辭章唐韻度,人物晉風流。花影天壇午,松聲月澗秋。登臨盡詩境,分我半山不。
鐵番竿下草如茵,澹澹東風六月春。高柳豈堪供過客,好花留待蹋青人。
千秋一物,便香殘脂膩,初褪溫澤。鼓罷桐徽,蘭影輕揮,曾傳畫角顏色。柔枝裊娜冰花爭,試認取、朱絲纖側。恁板橋、舊院風流,付與玉箸鈐出。凄說珠幃玉幾,美人笑未徹,山已埋骨。墜印空圓,系壁長淹,錦樹荒寒誰識?黃絁綠綺都消歇,算只有、寸痕留得。任萬千、海變桑沈,不減怨浸愁漬。
萬里正同云。看飄揚,密更勻。素鸞皓鶴來無盡,灞橋苦唫。梁園倒樽。藍關馬足行難進,轉繽紛。天寒地凜,妝出個、玉乾坤。
飛來兩雁不成字,偶得一灘相并眠。南國江天秋欲雨,西風木葉夜如年。
銀河秋浪。遙出昆崙上。忽變澄瀾添碧漲。可道升平無象。黃云濁霧初開。榮光休氣徘徊。試覓當時五老,金泥玉檢將來。
北征何叟渺雙魚,歲晚君還反舊居。多難故應聲一概,傷離且愿立斯須。亦知咫尺慳相見,猶勝迢遙苦寄書。凍入湘弦燈影灺,半窗殘月渺愁予。
東風噓谷飛香霞,淑氣融融催百花。黃鳥間關語庭樹,清簫宛轉隔窗紗。雨過御溝流水急,夭桃夾路紅云濕。蓬萊宮里翠華來,華萼樓前仙樂集。殿閣千門御氣通,金窗珠戶光玲瓏。臨軒若問司農政,無逸先陳今古同。萬物光輝沾德澤,小臣愚獻治安策。鸞聲噦噦早趍朝,桑樹雞鳴曙光白。
采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
八年藩翰似僑居,只此誰知報玉除。舊將已成三仆射,老身猶是六尚書。時丁厚讟終無咎,道致中興尚有馀。為問春風誰是主,空催弱柳擬何如。
妙手春工如畫史,鵝溪百幅掛城隅。卻將李成驟雨筆,掩映邊鸞花鳥圖。
是誰鋸下蒼龍角,晴空一坪秋廣。萬古無風,小池不涸,青入四禪天上。鱗原一掌。指貼地婆城,藥膏圓樣。影落東南,天臺四萬八千丈。唐年祠廟尚在,薛碑今蝕盡,苔翠無恙。州以山名,砦猶宋建,老去希夷安往。洪荒坐想。定絕島孤撐,海浮千嶂。倘扣玻璃,日球空外響。
冉冉上遙天。散清輝,滿大千。霓裳縹緲清虛殿,更籌正傳。玉人未眠。欄桿十二憑來遍,對嬋娟。莫教云掩,我欲醉西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