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宮揭榜溫陵得人為盛提舶馬寺丞有詩贊喜次韻
龍虎鄉邦地最靈,鯤鵬相繼上南溟。
已聞元凱賓虞國,行見淵騫冠孔庭。
帝遣伏波持使節,天教平海會文星。
鈴齋忽報捷音至,一炷清香千佛經。
龍虎鄉邦地最靈,鯤鵬相繼上南溟。
已聞元凱賓虞國,行見淵騫冠孔庭。
帝遣伏波持使節,天教平海會文星。
鈴齋忽報捷音至,一炷清香千佛經。
溫陵這個地方是龍虎之鄉,風水靈秀,學子們如鯤鵬般相繼奔赴南海(寓意追求功名)。已經聽聞優秀人才如古代的元凱被虞國任用,很快就能看到他們像淵騫一樣成為孔門的佼佼者。皇帝派遣使者(馬寺丞)持節而來,上天讓平定海上事務的人與文人匯聚。在官署忽然傳來科舉中榜的捷報,我點上一炷清香,就如同念了千遍佛經般欣喜。
龍虎鄉邦:指溫陵這個地方人才輩出,是個靈秀之地。
鯤鵬:出自《莊子·逍遙游》,這里比喻志向遠大、有才華的學子。
南溟:南海,象征著廣闊的天地、遠大的前程。
元凱:相傳古代高陽氏有才子八人,稱八愷;高辛氏有才子八人,稱八元,后泛指賢才。
賓虞國:被虞國任用,這里指人才得到朝廷任用。
淵騫:指孔子弟子顏淵和閔子騫,以德行著稱,這里比喻優秀的學子。
伏波:漢代有伏波將軍,這里借指馬寺丞這樣持使節的官員。
文星:指文人、文曲星,寓意有才華的人。
鈴齋:指州郡長官辦事的地方。
此詩應創作于科舉放榜之后,當時溫陵地區在科舉中取得了優異成績。馬寺丞寫詩贊喜,詩人便次韻相和。當時社會重視科舉,科舉是文人進入仕途、實現抱負的重要途徑,溫陵人才在科舉中的出色表現反映了當地文化教育的繁榮。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溫陵人才興盛和科舉佳績。其特點是用典豐富,語言優美,營造出積極向上的氛圍。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科舉文化和地方人才培養的情況。
小樓記得初相見。數語今生斷。槐宮蝶影喚前塵。卻誤芳期難續舊時恩。劫波歷盡翻成客。咫尺千山隔。倦魂無淚祭春歸。拚化一天紅雨綴斜暉。
深深院宇小池塘。一徑碧梧長。青春又歸何處,新筍綠成行。多少事,惱人腸。懶思量。香消一炷,睡起霎時,日過東窗。
阿姊連年病,今年病始安。已無身痛苦,惟有步行難。冬■紅爐煖,春庭綵服歡。夫君同壽考,百歲喜團欒。
抱得秦箏為我彈。殷勤相勸惜華年。自家先己淚斑斑。取我鳴琴翻舊譜,為君進酒佐清歡。心弦斷盡更無弦。
朔雪驅將殘臘去,東風放出新晴。繡衣瑞彩照巖城。江天收宿靄,湖水動春聲。要凈狐嗥并鱔舞,未煩鶴怨猿驚。元龍老氣正崢嶸。毫端膚寸潤,野燒綠痕生。
桃李家山春欲無,草堂留得望西湖。墓門宰木今如許,惆悵臨風展畫圖。
久愁兵氣漲秋林,不謂殘年寇轉深。四野天青烽火近,五更霜白鼓聲沈。金張富貴皆非舊,管樂人材不到今。江上米船看漸少,捷書未報更關心。
石床偃仰趁南風,窗落閒云雪倚空。一枕清涼三伏外,片時仙夢十洲中。凌歊歌舞云飛盡,結綺繁華水自東。七尺微軀滄海上,悠然情興老崆峒。
王母相留不放回,偶然沉醉臥瑤臺。憑君與向蕭郎道,教著青龍取妾來。
萬木凋殘眾嶺寒,誅茅棲息易為安。朝來猶有尋幽者,不畏崎嶇磴百盤。
紫陌憂危客,紅塵名利家。區區終日謾咨嗟。無計伴煙霞。儻悟浮生夢短。咫尺蓬萊仙館。饑餐渴飲困時眠。馀事總無牽。
忽奉歸田詔,天恩免逐臣。便談林壑事,莫問市朝人。好夢依黃犢,先聲撫翠筠。難酬君相意,擊壤助遺民。
林壑饑蚊響似雷,成群作隊夜深來。道人傳得希夷睡,燒盡葭煙一束灰。蚊蟲只為口如針,火劫煙攻退又侵。風露盡多呼吸處,破窗殘隙莫相尋。散漫飄蕭豹腳長,小窗飛入鬧昏黃。月明蕙帳今空在,借問為誰逐客忙。霜落俱看掃跡空,雨馀又聽放聲同。生民膏血能多少,盡在饞腸利觜中。
浴罷新涼妝鏡懶。長發千絲,爭似閒愁亂。何處弦歌聲婉轉。銷魂一曲長生殿。海竭桑枯盟已換。隔世重逢,綺夢隨云散。月瘦風清燈影倦。雙星濺淚填銀漢。
望闕陳情淚滿袪,孤臣九死罪何如。止因報主憂逾切,卻愧匡時計轉疏。白發蕭蕭清禁外,丹心耿耿夢魂馀。自憐去國身如葉,畢罷朝參返故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