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張公多逸興,共泛沔城隅。
當時秋月好,不減武昌都。
四座醉清光,為歡古來無。
郎官愛此水,因號郎官湖。
風流若未減,名與此山俱。
張公多逸興,共泛沔城隅。
當時秋月好,不減武昌都。
四座醉清光,為歡古來無。
郎官愛此水,因號郎官湖。
風流若未減,名與此山俱。
張公興致逸然,我們一同泛舟在沔城的城角。當時的秋月十分美好,并不遜色于武昌的月色。四座賓客都沉醉在這清澈的月光中,這樣的歡樂自古以來都不曾有過。郎官喜愛這里的湖水,于是給它取名為郎官湖。如果這風流韻事沒有消減,這名字將會和這座山一樣長存。
張公:指張謂,當時與李白同游。
逸興:超逸豪放的意興。
沔城隅:沔州城的一角。
武昌都:指武昌城。
清光:清亮的月光。
郎官:指張謂,他當時任尚書郎。
此詩創作于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當時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行至巫山遇赦東還。他與友人張謂等在沔州城南泛舟游玩,張謂喜愛這里的湖水,命名為郎官湖,李白便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記錄與友人的一次游玩經歷及湖名由來,其特點是情感歡快,語言清新。它展現了李白在流放遇赦后的輕松心境,在李白的詩作中增添了一份生活情趣。
峨峨扇中山,絕壁信天剖。誰知大圓鏡,衡霍入戶牖。
得之老月師,畫者一醉叟。常疑若人胸,自有云夢藪。
千巌在掌握,用舍彈指久。低昂不自知,恨寄兒女手。
短屏雖曲折,高枕謝奔走。出家非今日,法水洗無垢。
浮游云釋嶠,宴坐柳生肘。忘懷紫翠間,相與到白首。
聽我苦言,其福永久。
利爾耝耜,好爾鄰偶。
斬艾蓬藋,南東其畝。
父兄搢梃,以抶游手。
過淮入洛地多塵,舉扇西風欲污人。
但怪云山不改色,豈知江月解分身。
安心有道年顏好,遇物無情句法新。
送我長蘆舟一葉,笑看雪浪滿衣巾。
巌泉未入井,蒙然冒沙石。
泉嫩石為厭,石老生罅隙。
異哉寸波中,露此橫海脊。
先生酌泉笑,泉秀神龍蟄。
舉手玉筯插,忽去銀釘擲。
大身何時布,大翮翔霹靂。
誰言鵬背大,更覺宇宙窄。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路,盡是死生離別處。
冥漠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繡簾朱戶未曾開,誰見梅花落鏡臺。
試問高吟三十韻,何如低唱兩三杯。
莫言衰鬢聊相映,須得纖腰與共回。
知道文君隔青瑣,梁園賦客肯言才。
野鳥游魚信往還,此身同寄水云間。
誰家晚吹殘紅葉,一夜歸心滿舊山。
可慰摧頹仍健食,比來通脫屢酡顏。
年華豈是催人老,雙鬢無端只自斑。
顏闔古有道,躬耕自衣食。
區區魯小邦,不足隠明德。
軺車來我門,聘幣繼金璧。
出門應使者,耕稼不謀國。
但疑誤將命,非敢憚行役。
使者反錫命,戶庭空履跡。
薄俗徇世榮,截趾履之適。
所重易所輕,隋珠彈飛翼。
伊人畏照影,獨往就陰息。
鼎俎薦忠賢,誰能死燔炙。
念彼藏衣冠,安知獲堯客。
紫騮馬,白面郎。紅銀鞍勒青油韁,左牽黃犬右擎蒼。
朝從灞陵獵,暮宿投平康。使酒不滿意,按劍叱天狼。
今年明年一如此,后年不覺發成霜。
扶肩策杖出門行,抱子弄孫樓上坐。
忽然涕淚滿衣襟,為見驊騮面前過。
嘗聞君子居,一日顧必葺。李侯作新齋,制度皆自給。
軒楹如肺腑,豁達可出入。取竹渭水湄,移松隴山隰。
歲寒遠相依,勁節久孤立。栽培豈無法,根著至今濕。
清風在目前,獨我得多挹。歸壤共無涯,往日不可及。
惟憂屬后人,長伴邊聲急。
清眸作金徽,素齒為玉軫。
響泉竟何用,金帶常苦窘。
斕斑漬珠珰,宛轉堆云鬒。
君若安七弦,應彈卓氏引。
彼哉嵇阮曹,終以明自膏。
靖節固昭曠,歸來侶蓬蒿。
新霜著疏柳,大風起江濤。
東籬理黃菊,意不在芳醪。
白衣挈壺至,徑醉還游遨。
悠然見南山,意與秋氣高。
張公高躅不可到,我欲挽肩才覺難。
事業已歸前輩錄,典刑留與后人看。
詩如琢雪清牙頰,身覲飛龍吐膽肝。
少負清名晚方用,白頭翁竟作何官。
曈曈曉日上三竿,客向東風競倚欄。
穿竹鳥聲驚步武,入簷花影落杯盤。
勿嫌步月臨玄圃,冷笑乘槎向海灘。
勝概直應吟不盡,憑君寄與畫圖看。
野老幽居處,成吾一首詩。
桑枝礙行路,瓜蔓網疏籬。
牧去牛將犢,人來犬護兒。
生涯雖樸略,氣象自熙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