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剡溪寄夢齡昌齡
歉歲為行客,清秋別故園。
自從離雁蕩,長是念鸰原。
世路疲來往,親闈廢凊溫。
緘書付歸仆,銷盡旅中魂。
歉歲為行客,清秋別故園。
自從離雁蕩,長是念鸰原。
世路疲來往,親闈廢凊溫。
緘書付歸仆,銷盡旅中魂。
災荒之年我外出遠行,清秋時節告別故鄉。自從離開雁蕩山,就常常思念兄弟。在世間道路上疲于奔波,卻沒能在父母身邊盡孝。寫好書信交給回家的仆人,我在旅途中黯然神傷。
歉歲:荒年。
雁蕩:山名。
鸰原:即鹡鸰原,比喻兄弟。
親闈:父母的居處,借指父母。
凊溫:冬天溫被,夏天扇席,指侍奉父母。
緘書:書信。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但從“歉歲為行客”可知是荒年外出遠行時所作。當時社會可能面臨災荒,詩人迫于生計或其他原因離開故鄉,在旅途中寫下此詩,表達對親人的思念和自身的無奈。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遠行中的思鄉念親之情。特點是情感真摯,語言樸素。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在困境中的情感世界。
大麥半枯自浮沉,小麥刺水鋪綠針。
山邊老農望麥熟,出門見水放聲哭。
去年泠泠九月雨,秋苗不收一粒谷。
只今米價貴如玉,并日舉家才食粥。
小兒索飯門前啼,大兒雖瘦把鋤犂。
晴時種麥耕荒隴,正好下秧無稻畦。
游觀不作難,呼舟度清泚。
新晴宿潦凈,群山政如洗。
上方著危欄,萬象見根柢。
寒泉自可斟,況復雜肴醴。
高談下夕陽,邂逅玄鑰啟。
中流發浩歌,月色在波底。
文皇嗜好非聲色,偶愛蘭亭亦其癖。
河南猶恐后來聞,竟使昭陵隠真跡。
世閑能悟知幾人,墨本珍傳意愈勤。
有似春云隠明月,光影還到千江分。
法曹得此深恨晚,有客攜從大梁遠。
多言南渡罕曾見,大勝薛家蟬翼本。
嗟我學書從少年,較計點畫分媸妍。
老拈撅筆萬事懶,忽見錦軸心凄然。
真行姿媚公所取,篆隸何妨更兼有。
退之但作石鼓歌,談笑譏訶換鵝手。
北風吹來燕山雪,十萬王師方浴鐵。
風纏熊虎靈旗靜,凍合蛟龍寶刀折。
何人夜縛吳元濟,我欲從之九原隔。
東南固自王氣勝,西北那憂陣云結。
豈無祖逖去誓江,已有辛毗來仗節。
秋風兮凄凄,山中兮桂枝。
彈余冠兮塵墮,芳草綠兮未歸。
家遙遙兮辭楚荊,傷去國兮重登臨。
扶長劍兮增慨,復鳴鋏兮成音。
采中洲兮蘭芷,望美人兮千里。
我所思兮天一方,共明月兮隔秋水。
敬亭松竹古藂林,二老風流舊賞音。
樓閣長開太平象,鐘魚能洗祖師心。
別來黃鵠還千里,盟在白鷗當再尋。
卻憶西堂大言客,只今高坐海云深。
這個賊,無面目。
指東南,看西北。
不住云居,又憎薦福。
自知不解守叢林,永劫甘心入地獄。
地偏人跡希,齋廚冷如刷。老僧挑野菜,豈識腥與血。
饑鼠知自遷,畜貓竟徒設。我來客南齋,盤餐稍羅列。
烹炮愧寡鮮,棄置謝瑣屑。二貓亦慕膻,媻跚事爭嚙。
小兒強解事,叱逐加撞?。尺箠未去手,二貓復及??。
懲羹肯吹虀,廢食未因噎。小兒恚貓癡,提耳當割切。
謝兒兒勿嗔,我曹更癡絕。要之等為口,已矣莫中熱。
天入南郊白,云連朔野昏。
弼臣開盛府,殤虜哭新魂。
聞道通軺傳,何當拜寢園。
荒寒歲將晚,愁絕更堪言。
池光開凈鏡,山影展修眉。
石冷映碧色,煙輕生翠漪。
乞湖思賀監,觀水詠宣尼。
照坐心神瑩,徜徉殊復奇。
邂逅成山行,往往有異景。
奇峰爭呈露,獨不見試茗。
逶迤即道周,澄泓得幽井。
淆之不可濁,凝然如自省。
龜蒙于越來,儻亦煮石鼎。
豈為渴者甘,醉夢當一警。
堂堂希白翁,共惟同出自。
百年詩禮傳,名教有樂地。
嗟予力未勝,永抱蓼莪意。
積累蓋百艱,承家豈云易。
惕然履淵冰,中夜耿不寐。
協心望爾曹,勉力紹前志。
歲晚期有成,庶或保無墜。
風吹不入,水灑不著。
捩轉玄關,隨緣自若。
任是碧眼胡兒,從頭與汝一杓。
著不著,誰言過水不濕腳。
浮氣列下陳,天凈澄秋容。
朝暾何處升,仿佛認微紅。
須臾眩眾采,閶闔開九重。
金鉦忽涌出,晃蕩浮雙瞳。
乾坤豁呈露,群物光芒中。
誰知雷池景,乃與日觀同。
徒傾葵藿心,再拜御曉風。
公如韓子定飛仙,更喜門人老玉川。
莫說詩筒頻度嶺,即看侯弁去朝天。
飛龍位正云霄近,集鳳樓高采色鮮。
我欲扁舟君記否,但教歸去雜民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