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邊 其二
江邊日日強登臺,越柁吳檣久不來。
投跡東巴留萬里,側身南極望三臺。
公朝遣使丁年去,丞相疏恩甲第開。
圣主得賢如作頌,微臣愧乏子淵才。
江邊日日強登臺,越柁吳檣久不來。
投跡東巴留萬里,側身南極望三臺。
公朝遣使丁年去,丞相疏恩甲第開。
圣主得賢如作頌,微臣愧乏子淵才。
我天天勉強登上江邊的高臺,卻長久不見越地的船和吳地的桅桿到來。我漂泊到東巴之地,距離家鄉萬里之遙,側身站在南方極遠之地遙望朝廷。朝廷派遣使者壯年時就出發了,丞相廣施恩澤,賜人豪宅。圣主得到賢才就像要作頌贊美,可我慚愧自己缺乏像子淵那樣的才華。
強:勉強。
越柁吳檣:指越地和吳地的船只。柁,同“舵”;檣,桅桿。
投跡:投身,漂泊。東巴:泛指東方偏遠之地。
側身:傾側身體,有惶恐不安之意。南極:南方極遠之地。三臺:星名,這里代指朝廷。
公朝:朝廷。丁年:壯年。
疏恩:廣施恩澤。甲第:豪門貴族的宅第。
子淵:指王褒,字子淵,西漢辭賦家。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考證。從詩中內容推測,詩人可能身處偏遠之地,長期漂泊,對朝廷的情況有所關注,渴望能為朝廷效力,但又自感才華不足。當時或許朝廷有一些舉措,如派遣使者等,引發了詩人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漂泊異鄉的孤寂和對朝廷的關切,以及自愧無才的心情。其特點是情感真摯,借景抒情與用典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詩人特定時期的心境和情感。
散花天女跨鸞歸,正及芳菲錦作圍。金谷河陽幾曾見,憑君將去炫春暉。
玉兔操金杵,誰知搗藥年。豈應天上住,不有病神仙。
瑞山花發雜青紅,案牘全稀犴獄空。數片閒云窺使散,飛來庭下舞輕風。
獨坐寒窗夜,深爐火欲灰。無窮身外事,都逐雨聲來。自憐衰老貌,燈影雪千莖。藥餌扶吾病,詩書寄此生。
哀鴻碑下覺曾先,成道豈為歸佛源。區夏猶封追緬域,網中何處可題言。
朔風天雨霜,肅肅鴻雁行。銜蘆惜遠別,出塞更高翔。蕩漾煙波迥,飄飖云路長。歲晏無矰繳,時豐多稻粱。呼群下彭蠡,列陣度瀟湘。歷歷鳴遵渚,依依影隨陽。弟兄幸無恙,各在天一方。抱琴對明月,那能奏清商。
楚邊窮處蜀分疆,小邑幾為山所藏。放火種畬今得趣,辟兵鑿穴舊堪傷。每因巖壑起云氣,少見日月開晴光。我來問俗聊弭節,深林不敢久徜徉。
洞天琳館倚江城,一室崆峒晝不扃。白石無糧誰解種,黃金有道鍊還成。幾時云氣生秋雨,長夜丹光動落星。顧我正慚嵇叔夜,素書何處覓黃庭。
高閣金仙擁法輪,小山霜鶴怨游人。臺傾沼沒知何處,云白天青現此身。沙市幾經魚潑剌,稻畦時見石嶙峋。煙波落日情無限,欲倩漁郎為問津。
老眼偏明遠岫孤,夕陽故遣樹陰疏。蟬鳴葉底無尋處,隨意閑行偶見渠。
三載天庭出一魁,一魁豈是利名媒。熙寧如葉庸人耳,南渡惟張君子哉。臚唱若為調眾論,囊封正要看人才。千年青史芬芳遠,過眼浮榮付儻來。
春王正月眾家春,望柳尋花我自春。先生欲學程明道,莫厭尋花傍柳人。
寶纛留行殿,肩輿到上方。明樓通御氣,神道仰重光。柳拂千條翠,花熏百和香?;罔幪煲咽?,鼓吹入云長。
肅然秋夜對,起視已星陳。心目無窮止,菁華始逼親。斗箕分極遠,經緯九霄均。云漢垂垂下,天中爛客身。
池西別殿署凌波,楊柳風微月漸多。珠箔卷來秋似水,填詞惟教艷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