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官屬往江上觀淘江
郊原漸看薺麥繁,塵沙遠著榆柳昏。
花光照眼暖自醉,江聲入耳清不煩。
縣官作堨相地利,邦人防城釃水源。
我將載酒勞掾史,酌言酬之兩山尊。
郊原漸看薺麥繁,塵沙遠著榆柳昏。
花光照眼暖自醉,江聲入耳清不煩。
縣官作堨相地利,邦人防城釃水源。
我將載酒勞掾史,酌言酬之兩山尊。
郊外原野上薺菜和麥子漸漸繁茂,遠處沙塵使榆柳顯得昏黃。花朵光彩照眼,讓人在暖意中陶醉,江濤聲傳入耳中,清爽而不煩擾。縣官修筑堤壩來考量地理優勢,百姓為保護城池疏導水源。我要載著酒去慰勞屬官,用酒在兩山尊中酌飲來酬謝他們。
郊原:郊外原野。
薺麥:薺菜和麥子。
著:使……顯得。
堨(è):堤壩。
相:觀察、考量。
釃(shī):疏導。
掾(yuàn)史:官府屬官。
兩山尊:一種酒器。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內容推測,當時可能處于農業生產時節,縣官帶領百姓進行水利工程建設,詩人作為官員參與其中并進行視察。詩人看到郊外景色和百姓勞作場景,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展現郊外風光和百姓勞作場景,表達對屬官和百姓的關懷。其特點是將自然景色與人文活動相結合,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不具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官員的日常。
小樓高臥自心安,不拜財神不拜官。古誼常如陳酒品,好書須作美人看。未酬夙愿情難了,已過中年意漸闌。世事紛紜誰管得,隔窗塵土正漫漫。
前日去春城,今朝還故陌。馬有甚煩意,人多遠行色。暫爾厭風埃,那堪為久客。
突兀茅齋跨石臺,玉杯瑤席倚云開。天邊湘色褰帷入,地底漓江逐馬來。北極自勤瞻闕夢,西山誰有濟時才。側身天地酣歌里,鴻雁冥冥首重回。
鑄銅為鑒,整飾容顏。修爾法服,正爾衣冠。
天風泛弦弦自鳴,案間云影波紋驚。非韶非濩非咸英,依然誰唱還誰賡。不為音節音節成,乃知自有無聲聲,一洗世上琵琶箏。
蕭索清秋珠淚墜,枕簟微涼,展轉渾無寐。殘酒欲醒中夜起,月明如練天如水。階下寒聲啼絡緯,庭樹金風,悄悄重門閉。可惜舊歡攜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
有美人兮古錦官,落花芳草幾憑欄。紛紛世故肱三折,忽忽年華指一彈。詩到考槃須熟講,易于未濟莫輕看。門前尺雪青燈夜,尚欲從公扣兩端。雞鳴而起一般時,舜蹠殊途覺與迷。此理天無分厚薄,乃心人自眩東西。柴門風雨榴花老,草巷煙霏燕子低。玉汝有書來萬里,圣賢不泰不棲棲。
微臣忽報復西京,舉手良深舞蹈情。萬國戎師今四集,九天威福正中興。蔡城再見鵝鳴捷,淝水重聞鶴唳驚。早晚賢王應授首,長驅還擬掃龍庭。
上品還移翡翠盆,草堂向未數香蓀。雅知舊植曾連畹,幸愛孤芳不在門。青玉謾同秋葉沃,紫瑜寧奪早芽繁。淺深自是神工在,安得場師仔細論。
魯難幾時紓。吾?歸歟。龜山蔽魯斧柯無。只恐季孫憂未了,不在顓臾。子欲九夷居。浮海乘桴。國人鐘鼓饗鶢鶋。鳳鳥麒麟人不識,子意何如。
鐵骨難支未死時,朝昏同對泣漣洏。竟無好血生頭發,博得虛名播口碑。響過駝駝霜路滑,寒侵毳帳夜床移。羅浮舊有安禪窟,一夢難成到翠微。
春閑晝永。城下江深山倒影。凈掃風埃。收拾煙光入句來。短窗閑倚。身似浮云門似水。誰伴馀年。結得青山一個緣。
當年詩句寄青原,此日逢君在故園。鵬翼未酬莊叟志,雞鳴空記孟嘗門。酒當深夜酲彌甚,燈近元宵蕊更繁。明月在天誰不仰,千江心印正須論。
人生孰非夢,夢里見廬山。若了元無夢,何曾有往還。
決謀輔主,定策立儲。武事非長,忠懇有馀。輔治永徽,人多汝績。孽后肆屠,天下共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