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余子美即事二首 其一
昏昏午汗浹桃笙,醒眼清詩仗友生。
俘馘遙傳泮水捷,琴書初解杏壇盟。
開尊頼有論文酒,舍肉應無遺母羹。
好種桑麻歸杜曲,行藏休更問君平。
昏昏午汗浹桃笙,醒眼清詩仗友生。
俘馘遙傳泮水捷,琴書初解杏壇盟。
開尊頼有論文酒,舍肉應無遺母羹。
好種桑麻歸杜曲,行藏休更問君平。
中午時分,我昏昏沉沉地出了一身汗,汗水濕透了桃枝竹席。要清醒雙眼,還得依靠朋友你清新的詩作。遠方傳來在泮水取得大捷、俘獲敵人的消息,我也剛剛解除了在杏壇講學的約定。幸虧有能一邊飲酒一邊談論文章的美酒,不像潁考叔那樣把肉留給母親。我想回到杜曲去種植桑麻,今后的行止就不再去問像君平那樣的占卜之人了。
浹:濕透。桃笙:桃枝竹編的涼席。
友生:朋友。
俘馘(guó):指被俘虜的敵人和被割下左耳計數報功的敵人。泮水:古代學宮前的水池,代指學校。
杏壇:相傳為孔子聚徒授業講學之處,后泛指授徒講學之處。
頼:同“賴”,依靠。論文酒:邊飲酒邊談論文章的酒。
舍肉遺母羹:用潁考叔“舍肉遺母”的典故,潁考叔把君主賞賜的肉留給母親。
杜曲:地名,在今陜西長安縣東南,是唐代貴族杜氏聚居之地,后泛指隱居之地。
君平:指嚴君平,漢代隱士,以占卜為業。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內容推測,當時可能有戰事取得勝利,詩人或許原本從事講學活動。詩人可能因外界的變化以及自身心境的轉變,產生了歸隱田園的想法。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歸隱田園的意愿。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自然,情感表達直接。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能反映當時文人在特定環境下的心境和追求。
偶然避雨過民舍,一本山丹恰盛開。
種久樹身樛似蓋,澆頻花面大如杯。
怪疑朱草非時出,驚問紅云甚處來。
可惜書生無事力,千金移入畫欄栽。
去歲沖寒赴辟時,感君騎馬遠追隨。
一春不得梅花信,萬里空題薤露詩。
小簡佩壺邀士友,大鐺煮粥活流移。
平生二事尤堪記,應有名公與撰碑。
昔我居戎幕,為侯論戰勛。
齋旄俄烜赫,書札尚殷勤。
國難忠方見,天高事未聞。
九江殘部曲,暗哭故將軍。
偶送詩人共宿山,擁爐吹燭聽潺湲。
已修茗事將安枕,因看梅花復啟關。
崖色無苔通磵底,月光如練抹林間。
平生所歷同郵寄,獨到庵中不忍還。
昔侍西山講習時,頗于函丈得精微。
書如逐客猶遭絀,辭取橫汾亦恐非。
箏笛豈能諧雅樂,綺紈元未識深衣。
嗟余老矣君方少,勤向師門扣指歸。
吟諷攀翻到月斜,眾驚奇寶聚貧家。
高才盍視宮中草,退士聊看屋角花。
未必園丁諳樹性,更愁墨客笑姜芽。
畫堂金鼎熏蘭麝,豈有天然韻可夸。
少豪頗似括談兵,老去方慙理未明。
窗下殘書千遍讀,卷中一字幾回更。
撚髭人盡嗤吾拙,歃血誰當豫此盟。
肯啖菜根抄脫粟,許君十載共經營。
太孺賢聲眾論推,府君經學里人師。
牛衣隠約能偕老,螢火凄涼自課兒。
疇昔黃齏曾百甕,只今丹桂已雙枝。
烏虖盧母哀榮甚,何必人題墓上碑。
畫簷一夜雨飄蕭,際曉陰霾掃碧霄。
有日暫看旗腳展,無風初覺鼓聲調。
紛紛竭作趨南畝,稍稍新粧出北橋。
白發長官塵土殺,尚能覓句補風謠。
斯人詎意掩斯丘,六合茫茫不可求。
射虎山中如昨日,騎鯨海上忽千秋。
帝方欲老長沙傅,虜尚能言博望侯。
回首瀨溪溪畔路,跛馿無復從公游。
幕下相從若弟兄,當年曾悔誤談兵。
足行江北生重趼,發為山東白幾莖。
病擁琴書專一壑,老攜檄筆赴孤城。
暮云不見關山路,空有天涯故舊情。
十月邊頭風色惡,官軍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來不來,夜長甲冷睡難著。
長安城中多熱官,朱門日高未啟關。
重重幃箔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
苦說兵財少,臣非怯塞垣。
上思前語驗,人嘆左遷冤。
老大云中守,風寒國北門。
故交頭白盡,空為賦招魂。
客游萬里踐霜冰,旦旦披衣坐待明。
絫黍功名成未易,跳丸歲月去堪驚。
即今紙被攜尋宿,當日油幢聽報更。
頼有云臺公好事,追程來送老門生。
漠漠晴埃起遠疇,占相云日幾家愁。
細民方慮填中壑,巨室何心堰上流。
斬木由來基小釁,澆瓜誰為解私仇。
寧知送老茅簷下,猶抱書生畎畝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