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育王十二題 其七 靈鰻井
田苗自枯槁,井鰻人所禱。若教龍有靈,此魚何足道。
田苗自枯槁,井鰻人所禱。若教龍有靈,此魚何足道。
飄風會浮云,白曜奄西藏。羈人惜短晷,眷此秋夜長。
長夜無與晤,所懷浩難忘。君子枉光駕,嬿婉情未央。
披軒待流月,展轉錯華觴。臨觴慘不御,對景久徬徨。
郁霧曖庭陰,黯黯如降霜。流波委頹魄,茲歲漸以更。
消長互相謝,盛滿安可常。勖哉君子心,謙謙道彌光。
客心悲夕陰,相顧增煩憂。麾杯浩歌起,欲去不可留。
屏營獨撫膺,仰觀熠耀流。倏焉四宇豁,眾星爛以稠。
游氣降大谷,浮飆扇清秋。昊天舒華魄,御耀西南樓。
朱門歇笙竽,綺帞車馬休。嗟爾晨明月,燭燭安所求。
辛夷零落海棠殘,
似夢春光取次看。
人世那堪春幾度,
夕陽蕭寺獨憑闌。
高居若天外,茅屋不勞扃。
避石松形古,當泉竹腳青。
蟲聲秋入戶,山色晚宜亭。
更自聞寒籟,林僧夜教經。
問兄忘懷否。昔曾言,千金難抵,兩情長久。錦瑟年華彈指逝,付與歌衫舞袖,休提起江南花柳。蕭索一身甘命薄,把詩書萬卷置腦后。留一雙,揮鋤手。
十年舊事空回首。到眼前,才名似水,壯懷未就。汗血鹽車悲駿馬,古往今來俱有。唯淮海苦寒難受。羨君失路抽鞭早,雖清貧妻子常相守。應垂念,舊時友。
我已灰心透。數平生,江淮三逐,七移星斗。落魄文人誰似我,家毀妻離丟丑。更羞向人前低首。三十知非今恨晚,況傷心百事中年后。風和雨,吹打夠。
重重淚濕青衫袖。有誰憐,江郎才盡,杜陵消瘦。相遇天涯承勸誡,再莫留連杯酒。唯此物才消僝僽。今發牢騷心膽怯,且吞聲忍淚休開口。言不盡,恨難剖。
夙齡忝文學,圖史頗貫弗。因緣平仲知,遂辱揚雄薦。
仇書入虎觀,作賦奏金殿。一朝拜恩命,綰綬出山縣。
童律幸可通,磔獄苦非練。聱聱聽搒捶,屑屑領簿案。
徒隸陪侍從,侏獶側歡宴。腰低骨已折,口恧心屢戰。
塵顏怯持鏡,自揣久淄變。經營數間屋,聊用置幾硯。
破書百余卷,中有古英彥。相從理素業,冀見本來面。
懷居諒為愧,成性習其便。土思日悄悄,寓也何所戀。
打鼓槌鑼競上竿,幾人平地足心酸。
七峰有個安身法,袖手無言冷處看。
看即易,上即難。
搭索上橫身,剎竿上斗走。
驀忽轉身,打個筋斗。
佛祖當場,各出標手。
微笑因拈華,一時成漏逗。
洞山麻三斤,云門乾屎橛。
德山入門棒,臨濟入門喝,陽焰何曾止得渴。
衲僧別有條章,今日對眾分雪。
珠稱夜光,劍號巨闕。
梨花無語。斷送春如許。因恁斜陽留不住。變做一天絲雨。
簾前都滿苔痕。魂消不等黃昏。柳眼皆含珠淚,山頭錯認巫云。
春暮饒佳景,閑行踏碧苔。
落花浮水面,戲蝶舞墻隈。
春拂蘭叢暖,陰移竹影回。
流光將入夏,更有牡丹開。
淡淡長空過雁遲,楚天寒色入江蘺。
不堪歸客孤舟晚,又值深秋九月期。
黃菊未逢知己醉,青山空系故園思。
憐君此際登高處,手把茱萸可贈誰。
欲識逍搖樂,都忘利與名。討論唯百氏,來往有諸卿。靜覺羊腸險,閑看蝸角爭。超然窮妙理,知不愧莊生。
堂上春風至,欣欣草木情。鴉鳴藏柳暗,蝶舞映花明。暖日遲遲景,輕雷隱隱聲。客來何所有,采蕨試新烹。
堂上薰風至,陽曦午更驕。玩陰欣葉密,引飲快冰消。乳燕飛還墮,鳴蟬咽復調。清談能卻暑,應不費招邀。
堂上西風至,郊原歲事成。雨馀虹影落,云霽露華清。唧唧蛩鳴夜,飄飄雁度晴。登臨多物色,筆落競縱橫。
堂上寒風至,蕭條靜物華。映窗唯有竹,倚檻更無花。碧瓦霜初重,銅壺日易斜。樽罍延夜永,不覺已朝霞。
通宵爆竹似平時,八十衰殘不自知。
何意蜷居一樓地,適來羅拜五男兒。
君臣義在難歸老,弟妹情長奈遠離。
混一車書終可待,天心人事正推移。
公館當清夜,移樽近北墉。
秋聲連蟋蟀,月色淡芙蓉。
讀書長晝得馀閒,步出郊原未掩關。
曲澗綠陰人汲水,半林紅日鳥還山。
境由心靜多成趣,詩為清真未肯刪。
茅屋幾家歡父老,從知化雨早來頒。
峰頂浮屠掛曉晴,
當年匕首入強嬴。
燕圖未染秦王血,
山色于今尚不平。
孫郎昔日賦天臺,
金石音聲錦繡才。
惆悵赤城霞欲盡,
桃花如夢卻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