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金沙驛
閩越飽溪山,何如蜀道難。
驛行仍怯嶺,舟駛復憂灘。
行李三秋杪,居民百戰殘。
今宵投宿處,茅店倚層巒。
閩越飽溪山,何如蜀道難。
驛行仍怯嶺,舟駛復憂灘。
行李三秋杪,居民百戰殘。
今宵投宿處,茅店倚層巒。
閩越一帶飽覽了溪山美景,但哪里比得上蜀道艱難。在驛道行走仍害怕山嶺,乘船行駛又擔憂險灘。旅途行至深秋,當地居民歷經百戰已殘破不堪。今晚投宿的地方,是靠著層層山巒的一家茅店。
閩越:古代南方少數民族名,此泛指福建地區。
驛行:在驛道上行走。
怯:害怕。
行李:指行旅。
三秋杪:深秋時節。杪,末尾。
百戰殘:歷經多次戰爭而殘破。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可能在戰亂時期出行,途徑蜀地,目睹當地因戰爭導致的殘破景象,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反映旅途艱辛和戰后荒涼。特點是描寫真切,情感深沉。在文學史上雖不屬經典名作,但能讓后人了解當時社會狀況和旅人感受。
迷途歲晚尚茫茫,謂我嘉賓詎敢當。揚觶有人慚杜舉,承筐無地想周行。一經講受曾它日,三老周旋即此堂。為語縣侯休見訝,萊衣方作小兒狂。
湖迥山明玉宇澄,浮圖絕頂快高登。天風吹我今宵夢,多在瑤臺十二層。窣堵崔嵬置曲欄,不知身在碧云端。墨題便是慈恩約,只尺聯鑣上廣寒。
行溯湘江氛暫避,居鄰嶺嶠瘴常蒙。四時多雨貧粳稻,九月無霜陋菊楓。獨客傾樽猶此日,昔人吹帽是何風。登高不禁頻低首,凡楚存亡深念中。
今何時。今何時。門外池塘浮鴨兒。波平楊柳垂。夜何其。夜何其。花睡雕闌覺露滋。人歸有定期。山幾重。水幾重。山水重重絕去蹤。平林煙雨中。夢難通。意難通。不見來書說到儂。那能期再逢。
東風吹落花,點點依芳草。多情還似未開時,分付家僮莫輕埽。埽卻明朝又落來,來年依舊見花開。莫因開落分憂喜,且向花前飲一杯。
采絲纏粽動嘉辰,浴殿風生畫扇輪。拂曉千門放金鑰,玉階還有謝衣人。
醉后回橈沖宿鷺,竹間門掩曲房深。風清石枕欹寒玉,月浸藤床睡碎金。太乙蓮舟空外度,莊生蝴蝶夢中尋。明朝愿僦湖邊屋,長筑糟邱傍竹林。
寶匣動龍泉,綸巾拂紫煙。酣歌明月下,起舞落花前。野雉紅襦短,溪魚白錦鮮。亦憐春似海,安得酒盈船。
平生不讀一行經,解說如來最上乘。但繞禪床行一匝,免教鉆紙似癡蠅。
長安張子璇,十六入幽燕。一身無長物,詩囊不去肩。偶觀囊中作,湛若清泠淵。其深不可測,厥筆巨如椽。雖云師事予,胎息于昊天。天恐斯文喪,謫命下秦川。太平隱亂象,來日真可憐。漫漫未央夜,時仰此璣璿。君今求一第,僶俛擾清眠。遙知東海畔,畸人操無弦。無弦誰解聽,濩落眾人前。熏風應解慍,相期在明年。
五色綸絲下九關,使君指日向南還。云帆直上五千里,江水初生十八灘。愧我安能從驥尾,如公正合在鹓班。到家已是登高節,把菊悠然在看山。
頗適濠梁興,誰云不似魚。山中緗帙少,惟有漆園書。
旌旗冉冉下長川,便可乘風直上天。一路澄江回素練,水中山色棹中煙。
瑤池路隔海天高,阿母春云入繡袍。方朔小兒真狡獪,分明三度竊蟠桃。
榮枯吉兇。都由自己,不屬天公。得時莽把聰明弄。逞盡英雄。怎知道、禍因惡積,錯埋冤、命與災逢。床頭甕。香濃味重。引到醉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