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呂守三首 其二
自此調元去,人今臥轍同。
棠陰閩嶺外,星傳浙江東。
四月黃梅雨,千山荔子風。
離亭獨歸處,回首意無窮。
自此調元去,人今臥轍同。
棠陰閩嶺外,星傳浙江東。
四月黃梅雨,千山荔子風。
離亭獨歸處,回首意無窮。
從這里去擔負調節國家大政的重任,如今百姓都像東漢時挽留賢官那樣臥在車轍上不舍您離去。您的德政蔭庇到閩嶺之外,您的聲名傳揚在浙江之東。此時正值四月,黃梅雨淅淅瀝瀝,千山彌漫著荔枝的香氣。我獨自在離亭處踏上歸途,回首往事,心中感慨無盡。
調元:指擔負國家重任,治理國家。
臥轍:典出《后漢書·侯霸傳》,百姓臥于車轍挽留賢官,后用來表示百姓挽留地方官。
棠陰:典出《詩經·甘棠》,后人以“棠陰”喻惠政。
星傳:指聲名遠揚。
荔子風:荔枝成熟時的風,帶有荔枝的香氣。
離亭:古人送別之處。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應是呂守即將調任去擔負更重要的職責時,詩人為其送別所作。當時可能社會相對穩定,呂守在當地有良好的政績,深受百姓愛戴,詩人對其調任既有肯定和贊美,也有不舍之情。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呂守,突出特點是用典巧妙、借景抒情,將對呂守的贊美與離別之情融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傳統送別詩的特色,體現了詩人的文學功底和真摯情感。
江風如虎樹枯黃,滾滾長江盡戰場。國破人心終不死,寇深腹地尚能昌。牙旗玉帳安危繫,楚水淮山士馬張。左右龍蛇爭起陸,雄關可有一夫當。
美景天湖呈六六。
追往事、先澤畫圖中。園去廢,卷歸重。小樓今雨嵩陽伴,故家喬木斷橋東。向尊前,收眼底,自生風。甚籍與、錢唐蘇小共。也宰及、清真長壽頌。堆錦繡,妒簾櫳。華年好夢心都懶,饅頭白發鬢先松。雨絲絲,云冉冉,憶雙峰。
兒時自許武鄉侯,豈謂邦危竟蜀游。淚迸艱貞忠憤意,腸牽骨肉米監憂。相驚虜騎窺江水,太息西風送瘐樓。武漢行過三峽見,中興士馬在渝洲。
邵陵北望幾勞魂,白首慈親日倚門。云外歸鴻如可托,平安先為慰晨昏。
花氣水鄉浮。掩映銀塘綠蓋幽。髣髴鴛鴦羅綺夢,溫柔。未得于飛得并頭。同泛木蘭舟。療卻相思一段愁。香遠濂溪清品格,風流。淡掃紅妝傲粉侯。
蜀江知我遠來情,預遣黃流與合并。二水抱山三面繞,一冬籠霧過春晴。心雄常是輕天下,地大終堪困日兵。卻對危棋閒國手,驍騰浩璗意難平。
京華晴雪后。正詠戲催妝,好逑詩就。翠禽喚覺春宵信,萬點疏香爭漏。迎風撲鼻,似暗憶、江南時候。還自笑、雙影蘭閨,珊瑚映搖紅袖。頻教對坐拈毫,問舉案人前,畫眉齊否。靜窗韻斗張筆陣,快賭玉纖金瘦。珠璣吐秀。且步月、同歌白首。三弄繞、花下琴聲,笙簧共奏。
藝此百畝園,池亭粗供游。新從小堂陰,經營學山丘。攢叢數百樹,如對曠士流。奇石皆有情,聽詩疑點頭。方池正當前,風定清若油。照影畫不成,葉茂枝相樛。心靜境自來,非關苦尋搜。知我與罪我,此話同春秋。委順付天命,萬事杯中浮。莫疑頭上絲,曾因利榮愁。若無忘斯言,長年共無憂。
撥置南荒果是非,性真全取未生時。前溪流水日夜逝,樓上主人渾不知。
慣于行役不知勞,況共清游破郁陶。傍樹月光隨影幻,上坡腳步與山高。風來剩與驅煩熱,鳥止猶能惜羽毛。那更桑田留命僅,艱危一為起吾曹。
孰知苾芻流,而能建安作。燈檠味雋永,曾不帶葵藿。已撞禪月鐘,請振普化鐸。從伊啞羊呼,高厚中沃若。
晚蕭蕭。正素月靜,繡幃飄。綠蟻香濃,怎禁風度春宵。景熟黃粱,似阮郎、仙塢魂消。一往密盟,愿如漆如膠。雨遮云護,都不管、清淚濺花梢。曼舞輕歌,枕肩臨別多嬌。綺業前生慧,蘭因初日忉。猛驚醒,幻耶真,猛隔藍橋。
窗影浮燈作竹紋,鄰家飯熟菜香聞。小樓便有村居意,一卷能將古趣分。見事平生堅自信,隨波舉國更何云。神州若有驅除朕,用我他時起異軍。
隴梅芳訊好,正夢斷魂凝,疏香情色。年年慣行處,攜尊俎、經醉湖山曾客。尋幽選勝,拚清狂、何計賺力。待歸時、細寫游蹤浪跡,伴賞岑寂。癡極。留連緗素,自憐偏向,蠹索余食。斜暉望遠,黃歇浦,龍華陌。悵荒臺、鴉陣茫茫成嘆息。宵窗還惱漏滴。盡無眠、欹枕憔悴,夜闌暗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