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八日雷雨大作喜呈張仲季孟
云霧相纏暝不開,披衣沖雨獨登臺。
風號曠野吹江立,雷擘蒼山震地來。
從使郊原昏白晝,剩教草木洗黃埃。
夜涼如此真堪飲,喜折圓荷作酒杯。
云霧相纏暝不開,披衣沖雨獨登臺。
風號曠野吹江立,雷擘蒼山震地來。
從使郊原昏白晝,剩教草木洗黃埃。
夜涼如此真堪飲,喜折圓荷作酒杯。
云霧相互纏繞,天色昏暗難以放晴,我披上衣服冒雨獨自登上高臺。狂風在曠野呼嘯,好似能把江水吹得直立起來,驚雷劈開蒼山,震動大地滾滾而來。郊野因此陷入白晝般的昏暗,卻讓草木洗凈了身上的塵埃。如此涼爽的夜晚真適合飲酒,我欣喜地折下圓荷當作酒杯。
暝:天色昏暗。
擘:劈開。
從使:縱使,即使。
剩教:盡教,讓。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從詩中可推測是在一個夏日雷雨天氣。詩人或許在悶熱的天氣中期待一場雷雨,雷雨到來后,其壯觀景象和帶來的涼爽讓詩人心情愉悅,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雷雨的喜愛。其突出特點是對雷雨景象的描寫氣勢磅礴,展現出大自然的雄渾力量。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體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象的敏銳感受和生動描繪能力。
日暮冒余雪,望煙西澗陰。不因師住遠,何事到山深。
又見柔條著好風,明波春水月溶溶。不辭倚檻待歸鴻。別后幾回空念想,思來無計得從容。唯將淡墨寫幽悰。
秋山明月雁來聲,魯國相看自兩生。圣世安危應有寄,詞臣去就豈關名。跡隨猿鶴心能化,夢入鹓鸞骨尚驚。辜負桓譚知己在,玄經寂寞幾時成。
兩寧兩北兩個東,三江三南四西通。福臺吉瓊安川貴,青藏新甘接內蒙。
悔作掃門事,還吟招隱詩。今年芳草色,不失故山期。遙想白云里,采苓春日遲。溪花藏石徑,巖翠帶茅茨。九轉莫飛去,三回良在茲。還嗤茂陵客,貧病老明時。
赤城花落掃春氛,夜夜仙人弄白云。雜佩幽蘭何處得,洞庭明月問湘君。
時平稍緩憂心搗,老至何妨笑口開。已戒張筵花底坐,預期聯步午前來。和鳴莫負朝陽扁,晚翠曾廑老父栽。記取詩人歌蟋蟀,一觴一詠亦宜哉。
累累黃臺瓜種者,欲求售碌碌買食。人擇美棄其陋大,小各隨形偏正亦。隨生滋味在其中,包藏那得明君不。見賢妃臼頭女又,不見賢相跛足子。嗚呼貌取豈盡瓜,外陋安知中自美。愿華一臠請君嘗,滋味分明為君死。
新水生時一棹輕,吳淞江上雨初晴。會知富貴能相逼,決取科名在此行。龍虎榜高濃淡墨,鳳皇臺近古今情。璚林宴后還登覽,萬國山河共帝京。
會稽山水國,崇山幽事多。當時觴詠處,春凈花顏酡。磊落黃金罍,玲瓏白玉珂。行樂須及時,美人在丘阿。
身世龍鐘且自寬,追量才分合饑寒。朝中舊友休誇貴,篋里新詩不博官。曉發靜梳微霰落,夜琴閑拂古風殘。會須歸去滄江上,累石移莎擁釣灘。
回身去,花底步遲遲。屏角但看留舊影,琴心沒處托微詞。無可奈何時。
昔者雪山大沙門,道如日月行乾坤。屬法王臣俾外護,言雖已遠如生存。爰自西來東震旦,護法孰如我皇元?統以內外宣政院,官僚皆選宰輔尊。公為院副秩二品,橫金厭冷腰犀溫。大江之南地萬里,僧之賢愚難具論。公以憲監暫居此,摩尼珠照濁水源。我知公繼相業大,召登廟堂扣天閽。太平勛業可坐致,豈但安禪闡教報佛恩?異時丹青畫麟閣,知是忠武魯公賢相之諸孫。
百里春帆到海隅,不堪回首拂征裾。少年未慣長為客,有便須煩數寄書。言子弦歌遺化在,吳王城塹劫灰馀。英游從此成疏闊,后夜懷君月上初。
不煩分洛見經綸,泉石清時業自新。四海文章歸藻鑒,九朝人物借陶鈞。歌中春雪元無敵,字里風霜若有神。痛殺宣城遺烈在,中興一頌有名臣。